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第一次作文 > 正文

浅谈细节描写的魅力:浅谈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征论文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越来越多的作品借助于细节描写而让读者拍案叫绝,也让广大读者对细节描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谓细节,就是指体现在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社会环境、自然景物等最小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节描写就是对表现对象作细腻入微、逼真传神的摹写描绘。它包括人物细小的动作神态、景物细小的特征状态、事物细小的形貌状态等。细节描写的真髓是细腻逼真。细节描写的魅力在于传神、显旨、蕴情。
  1.传神。细节描写不能拘泥于对事物外在形态毫发不爽的描绘,而应该抓取表现对象细小的(然而却是重要的)特征予以逼真凸现,做到“盖写其形,必传其神”。“以形写神”,关键在于描写逼真。古人云:“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一位老师在夏天监考时观察到这样一个细节:“考生的脚一个劲往前顶,甚至顶出凉鞋。脚趾一律紧紧地蜷着,使劲地抠住鞋底。”这个细节用以表现考生应试时的紧张心情和投入程度,就十分传神,比用“额头上的汗珠直往下滚之类的通常描写效果要好很多。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同样是写人物拿钱买酒的细小动作,孔乙己是“排”出九文大钱,从迂腐中见其斯文作态,阿Q则是把钱一“扔”,这就从得意中见期沾染游手之徒的油滑无赖。这一“排”一“扔”,用在两个不同人物身上,神态各异,而又恰为其人,都是极为精彩传神的。再看一段描写:
  眼前是一片白了头的松树,蓊蓊郁郁,绿出深意。攥只雪团投过去,就扑簌簌碰下一条素洁透明的瀑布。(《散文》1990年第3期,第34页)
  这个细节描写非常逼真,闭上眼睛想想,确实就是这样。熟悉的生活经历一经作者用传神的语言激活唤醒,就倍感亲切。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对落雪景致作“树上的积雪就纷纷扬扬地落下”的平淡机械的实录,而是用比喻进行审美整形的深度加工,努力表现其内在神韵和美的本质。“扑簌簌”拟其声,“素洁透明”摹其色,“瀑布”绘其形,形、声、色俱显。一个普通的自然景象经过作者精心取象、摄制,定格为一个完美的艺术镜头,悠然神韵,力透纸背。可见,细节描写决不能满足于照相式的摄取和原生态的复制,那样,想象就不能起飞,创造就会被窒息。所以,有出息的作家决不应该匍匐在客观对象的森严本相之下,而应该勇敢地按照自己的情感逻辑和心灵秩序去重塑外在对象的美,传出其栩栩神韵来。
  2.显旨。任何艺术描写都必须服从于主指表达的需要,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细节描写也不例外。游离于内容或不表现主旨的细节描写,无论雕琢得怎样珠圆玉润,都是强贴在文章之上的“风景片”、赘织于作品之中的“红补丁”,必然苍白无力,欲益反损。成功的细节描写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于纤细中见深厚,在精巧中见浑成,成为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达情显旨的重要手段。读过鲁迅《故乡》的人,恐怕都不会忘记中年闰土与“我”重逢的那个细节描写: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这个细节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就是因为它那沉甸甸的思想重重地压着描写的天平,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突出表现。一对阔别三十年而彼此系念的童年密友,一朝相见,该有多少惊喜“引爆”,该有多少话语倾诉,这些从闰土欢喜的神情、颤动的嘴唇,我们也不难感受到。可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只有凄凉与沉默制造着压抑的氛围。复杂的情感,万端的意绪终于酿成一个简单而又陌生的称谓――“老爷”。多么可怕的隔膜!多么严重的残害!封建的等级观念已深深地渗进人物的灵魂,在“我”和闰土之间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可悲的顾障壁”,它将人与人这间平等纯真的友谊生生扼杀。鞭辟入里的挞伐,入木三分的刻画,由景及人,由表及里,将故乡的萧索、荒凉、破败,尤其是人物精神的坍塌、思想的沦陷,深刻地表现了出来,成为全篇警策的“文眼”。
  3.蕴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形象的血液,是细节灵动的因子。细节描写若不灌注作者深挚的情感,掺和自己生命的法液,就很难打动人、感染人。读过朱自清《背影》的人,都不会忘记他对父亲背影的出色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一节普通的描写,一段朴素的文字,为什么能如此强烈地叩动人们的心弦、永恒地鸣奏在后世读者的心中呢?一言以蔽之:情――感人肺腑的情,力透纸背的情。正是这满纸涌溢的至爱真情,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回响着心灵的涛声,在历史的演进中辉煌成不朽的篇章。品读这段文字,我们看到作者描写运笔细腻,情浓意饱。他从特定的观察角度切入,取象清晰,描绘鲜明。先写父亲的着装、步态,继写其翻爬月台,为儿子买橘送行。“攀”、“缩”、“倾”三个动词,依次摇出人物的动作特写,写出了年高体胖的父亲“手”、“脚”、“身体”不同部位吃力抓高时的艰难。它象汹涌的潮水,冲开情感的闸门,使“我”不禁潸然泪下。这里“背影”已不再是对人物形象的单纯描写,它已升华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情感具象。它是父亲饱经忧患的生命缩影,它是父子惜别时留给儿子的最后印象。它象一篇沉重的碑文,深深地镌刻在“我”记忆的石板上,以致两年以后,“我”依然时时想起,深情难忘。与此段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故乡》里一段写母亲爱子的描写:
  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
  这段文字朴实简练、细腻入微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我”回到家中,母亲很高兴,因为她见到了久别的儿子。但由于房屋易主,全家人将要离它而远去他乡,所以母亲又“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一个“藏”字,极为深细地写出了母亲竭力掩饰内心的失落不快、生怕影响儿子情绪的复杂心理。“教我坐下,歇息,喝茶”,表现出对儿子的无限关怀、体贴,流露出一片真挚的母爱。
  总之,细节描写在作品中往往使人物形象更加传神,使文章主旨更加突出,使表达的情感更加动人,使文章焕发出令人迷醉的艺术魅力。
  (王玉生 江苏省泰兴市迎幸实验学校 225400)
  

标签:浅谈 描写 细节 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