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第一次作文 > 正文

浅谈教学观念的转变_转变教学观念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看过《西游记》的人们都说孙悟空本领大,他的两个师弟本领也不小,可让大家迷惑的是,为什么还要历经千难万险才能到西天呢?原来是有个凡夫俗子唐僧在。取经的四人中,他是西天取经的主导,要取得《三藏真经》,唐僧师徒们必须去承受不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的磨难,“携凡夫难脱红尘”、“遣泰山轻如芥子,”,人心齐泰山移,虽说是寓言式的故事,却有发人深思的哲理。联系教学改革,我想到我们的教学观念应该有所转变。
  
  一、如何对待师生关系
  
  传统观点认为,师生关系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上对下的关系,所以师生关系多了对立少了平等与民主。唐僧师徒的关系让我们耳目一新。
  韩愈说“师不必贤于弟子”。本质上说,尊师是尊重时间和尊重知识。比起学生,老师的优势只在于先“悟道”而已。通过各个时期师生之间的传递,人类文明才得以弘扬。师生之间有着“父子”般的“血缘”关系,学习继承与发展变化的关系正如遗传与变异的关系,从社会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的“青出于蓝”是必要和必然的。齐白石曾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教学工作并非是“克隆”工作,教学目标也不是“多利羊”。所以师生之间关系也开放点,教师要做好导航工作,学生要发挥主体精神。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 有问题的学生是否能开发?据传宋代文豪苏洵年少轻狂,到27岁时才幡然悔悟。我们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对于教学中有缺点或问题的学生“浪子”,是轻视或放弃?还是关心理解和帮助改变相结合呢?唐僧的徒弟们,都有罪在身,属于“不可救药”的一类。唐僧的心胸并不狭窄,也能知人善任,悟空的聪明和顽皮,八戒的粗鲁和油滑,沙僧的忠诚和调和,优劣互补,所以,悟空探路,八戒扛担,沙僧牵马,相得益彰。“人无完人,金无足金”,在教育工作中解决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不放弃教育有问题的学生是个大前提,因为他们至少也是可以被我们称作学生的人。武汉的舟舟是个弱智儿童,他无法上学,但他却在人们的惊讶目光中拿起了交响乐的指挥棒;留级过三年的学生,哪个老师不说他是“差生”?钱梦龙老师至今都不忘那不计名利引导他的武钟英老师。这些例子都是让我们深思的。
  2 教师的魅力在哪里?从最后的成效看,居高临下以势压人并不是长久之计,教师本身的吸引力、感召力是学生凝聚在他周围与他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在取经途中,虽然师徒们时不时暴露出性格缺陷,但作为师傅的唐僧,以他的行动表明心无旁骛的责任感和坚定不移的取经意志;他对佛经的熟悉和他对佛性的专致,都有着身教的作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不正是以此为标准的吗?迷人又持久的魅力是学生心服口服的向心力。  3 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适度教育?像孙悟空那样处事,因为好奇,发现了妖邪;也因为自视过高,时时有过失――念紧箍咒是个惩戒好办法,但唐僧并没有每次都用,只在悟空杀生时才坚持原则,抓住大是大非处惩治不放松,甚至于逐出师门;其它一些非原则性地方,唐僧却没有过分追究,甚至还有放纵的嫌疑。而现在许多教师,因为各种原因,对学生的要求过于完美周全,没有允许学生犯错的余地,一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事,就严厉批评和指责。如果我们总是以一把尺子去衡量,那么,爱迪生孵蛋是傻瓜行为,他的实验室爆炸更是犯下了滔天之罪……而谁能保证自己成长过程中没有犯过过失或错误呢?成年人想不到的这样那样的笑话和过错发生在被教育者身上,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教育目的――使一个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工作就是教育。
    二、如何对待实践教学?
   《西游记》中以近乎寓言的方式提醒我们,只有经历了过程,才能获得真正需要的东西;九九八十一难固然有点夸张,但实践对教学的作用不容置疑。
  中国传统教育中,十分重视书面教育。二千多年来,不论是知识的习得,还是能力的培养,或者是技术的传授,凭借的都是书本,也即是教材。虽然教材千变万化,我们的工作总是围绕着书本打转转,从文字到文字,从听说读写的训练和最后的评定考核都有是文本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走出了农业社会,迎来了信息社会,我们的教育方式如果仅仅局限于文本方式,那么知识的巨人、实践的矮子是必然的。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手脑并用”,就是强调了实践的作用。放眼世界,教育强国也是经济强国,日本、美国都强调实践教学,我们也必须紧紧跟上。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发现:美国小学四年级学生未学中国的珠算,但他能在接受问题后很快地利用电脑采集信息,如概念、使用、实践操作、材料说明、优缺点等。而我们的中学生面对我们未曾学到的知识会怎样?北大附中校长赵钰琳称我们的学生有“两强”、“两弱”,强在基础知识和考试能力,弱于动手和实践能力,也就是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比不上发达的教育强国。要改变现状,重视实践操作是紧迫的任务。
  常说饭菜是自己做的更香,文化科学知识不会自动进入大脑,各种技能也要经历一个实践、感悟、内化的过程,在各种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中我们才能读懂人生这本大书。
  他山之石可攻玉!中美两国教师曾同时给小学生上《影子的故事》,中国教师习惯于以书为本传达教材规定的内容,对上课的要求也是以文静为上;而美国教师却习惯于小班化教学,重视动手实践和共同探索,对不同的意见和看似混乱的气氛并不苛责。他们两课的目标未必不同,但教学方式大为迥异,若看教学效果的时效性与长效性,动手实践与单纯听讲的效率高低已分。
  国内教学课件评比的活动中,有人拿了一份国外小学生的报告“影子的故事”,说它可夺魁。那个课件并不是按照知识点的划分来教学的结果,而是探究式实践教学法的结果。它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研究自己,又研究学问。通过观察、测量、记录、电脑分析、图画比较、查找资料、网络交流等活动,学生认识了自己,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对人与技术的关系也有更多的关注;最主要的是学生从中培养了研究的态度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环境和合作精神的要求
   教学是全人类的百年大计。教育是让每个懵懂的孩子造就成才的快车,是人生融入社会的“快捷方式”。“孟母三迁”的故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都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因而教学环境的创建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如操作系统良好,必要前提是运行环境的匹配。
  当前社会重视人才,知识分子的地位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教学并非只是培养准知识分子的工作,我们的教学方针要求的广泛与教学教育评价的单一并不对应。教育指挥棒过多地指向中考和高考,把学业成绩、考试分数等同于人才培养标准或目标来看待。将教学目标量化为培养了几个大学生,这是教育对成才问题认识上的错位。 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自由诗。”如果我们的教学只制造升学梦,那么,“辛辛苦苦”创造的是人才的悲剧。现代人才的层次是立体的,社会需要也多元化:决策、管理、执行、操作……,不管怎样,新一代的人才的责任感、事业心、合作精神是要求我们逐步培养的,“老吾老,幼吾幼”的爱心也是要社会共同酝酿的,人们普遍地关心进步也关心时事环境,这样的教学环境和社会舆论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水源地”;对教学工作的任何部门,都要有个宽松、和谐又开放的教学环境作为“帮助系统”,这样,教学工作才能与时俱进。
  师生合作之间,美国的开放与个性化教育,法国的民主参与式教育,英国的严谨与崇尚科学的教育都值得我们借鉴。在我们的同行中,教学能人很多,竞争力足够强,但团体精神乏力,这也影响到学生的发展面貌,特别是自我牺牲精神和合作精神不足。我们的教师为何“钟情”于高分学生?定量的教学奖惩制度中“学生的分,教师的根”!

标签:浅谈 观念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