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第一次作文 > 正文

【试析我党历代核心领导人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最先是由毛泽东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提出来的。这一战略思想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军事战略理论,对中国革命起到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理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科学遵循。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积极防御 战略 思想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最先是由毛泽东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提出来的。这一战略思想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军事战略理论,它超越了以往军事家们的视野和局限,对中国革命起到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仍然实行积极防御,但情况却有很大不同。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是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及时把握现代战争的特点和军队建设的需要,坚持和发展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理论,确立、充实和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科学遵循。
  一、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积极防御的思想,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几次反“围剿”的过程中,由毛泽东根据人民战争的特点规律和敌强我弱的军事态势着手制定出来的。后来,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积极防御思想不仅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而且还在实践中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将“积极防御”命名为我国的国防战略方针并赋予它以科学、规范的涵义是在1956年3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从此以后,“积极防御”四个字始终是我军一以贯之的军事战略方针,只是具体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战备形势的发展而有些变化、调整而已。
  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
  1、要把创造良好的战略环境与争取有利的战略态势统一起来。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首要精神,便是要努力从被动中求得主动。而这种主动,不仅需要我们在作战过程中采取正确有效的战略战术,还需要我们在战前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战略环境,为己方争取有利的战略态势。
  2、要把战略态势上的防御性与军事指导上的积极性统一起来。积极防御,不是单纯防御,而是攻势防御,是防御与进攻的辩证统一。用毛泽东的话来讲,就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 。
  3、要把战略性质上的后发制人与战役战斗中的先机制敌统一起来。由于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奉行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这样的国家性质、任务和外交政策都决定了,我国的国防战略从本质上讲只能是选择后发制人的防御性战略。我们决不会对别人先打第一枪,然而,一旦战争真的打起来,就没有国界了,敌人可以打进来,我军也可以打出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出击和反击的主动权。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讲,“进攻是消灭敌人的唯一手段,也是保存自己的主要手段” 。
  4、要把和平时期遏制战争与战争时期赢得战争统一起来。一方面,我们要有威慑力量以遏制战争;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制胜力量以应付战争。只有做到威慑与制胜的有机统一,我军才能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要从最坏处着想,把指导思想上的以劣胜优与制敌手段上的创新研究统一起来。毛泽东指出:“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 。客观地讲,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发达,国力、军力都十分有限,因此,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从战略全局上看,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般都难以摆脱相对被动的地位。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决定了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必须立足于以劣胜优,要把赢得战争的基点放在现有武器装备上,而且我们也有用劣势装备战胜优势之敌的传统。但是,强调以劣胜优,并不是可以忽略先进武器装备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急起直追,努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军事革命的潮流,将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用在刀口上,在若干领域内尽可能快地创造出自己的制敌良策和撒手锏来。
  二、邓小平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对国际局势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分析和客观判断的前提下,在对现代局部战争进行深刻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继承了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并与新的历史条件相结合,对这一战略进行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1980年10月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我们未来的反侵略战争,究竟采取什么方针?我赞成就是‘积极防御’四个字。” 这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军事战略的积极防御性质,确立了毛泽东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思想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和新时期国防建设的指导地位,为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找到了新的生长点。
  邓小平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
  1、坚持战略上后发制人。战略上后发制人,体现了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和自卫原则。这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原则立场,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邓小平在1979年1月29日至2月4日访美期间说,中国人民过去饱受战争的祸害,我们不希望打仗,除非别人把战争强加给我们。我们一贯坚持不打第一枪,不主动扩大事态,不要别人的一寸土地,但也决不允许别人侵占我们的一寸土地。战略上后发制人,并不是消极应付,被动挨打,它包含着战略上的主动性。后发是手段,制人是目的。一旦战争打起来,或进或退,或攻或守,一切取决于制敌需要。
  2、坚持军事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军事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军事战略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的总体战略,必须把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作为军事战略的最高原则。邓小平在1989年10月会见外宾的一次谈话中指出:“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需求的总和,新时期,我们国家的最高利益是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就是要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
  3、坚持遏制战争与打赢战争的辩证统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实行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应重视提高我军的威慑能力,以遏制战争。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战略武器是威慑力量,决不能首先使用,但我们有了就可以起作用;我们有一点核武器只是体现你有我也有,迫使你不敢轻易使用,哪怕是小的,毕竟是一种制约的力量。根据这一思想,一方面要通过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各种手段和种种斗争形式,尽可能推迟和制止战争的爆发;一方面要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力量。威慑作用是以强大的实力作后盾的;遏制战争,必须具有打赢战争的能力,一旦威慑失灵,就坚决作出反应,以自卫战争达到“以战制战”的目的。
  4、必须把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邓小平指出,大战固然可能推迟,但是一些偶然的、局部的情况是难以完全预料的。从我国军事斗争面临的形势看,全面入侵的大战威胁进一步减弱,但某些局部方向的问题相对地突出出来。我国周边环境复杂,现实和潜在的“热点”不少,领土和边界的争端,存在着诱发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今后在主要作战方向上,只要爆发战争,就很可能是具有高技术特点的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实战需要出发,加强军队的全面建设,提高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能力。
  5、实施灵活正确的战略指导。我军在过去的战争中,创造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积累了正确指挥的丰富作战经验。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及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更须实施灵活正确的战略指导。我们要冷静观察,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根据不同的情况实行不同的战略指导,力求在军事上、政治上都取得胜利。总之,新时期军队建设,要依据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与军事斗争需要密切结合起来,把我军建设成军事思想先进、军事技术过硬,战略战术灵活的精锐之师,为保卫祖国、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三、江泽民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军事战略提高到治国的高度来认识,并对其重要作用进行了明确地论述。江泽民指出:“军事战略归根结底是治国之道,任何一个国家要治理国家,军事不搞好是绝对不行的。因为军事战略必须跟整个国家经济、政治、外交密切协调。如果军事战略错了,损失是很大的。” “现在国际形势变化很快,要密切注视和把握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决定我们的军事战略方针。” 1993年,在江泽民主持下,中央军委制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是我军战略指导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有力地指导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及军事斗争准备。
  江泽民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
  1、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指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我们搞好军队建设和夺取军事斗争胜利的指路明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基本规律,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军队建设和改革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官兵、指导军队,是我军成长壮大的根本经验。新时期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就保证了我们在战略上高举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确保了我们战略行动的正确性。
  2、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1993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依据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着眼世界军事革命发展趋势,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我们要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为落实这一方针,1995年12月,中央军委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军队建设思想,即逐步实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这标志着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军队建设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标志着我军的军事斗争准备和现代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3、强调实施灵活正确的战略指导。新时期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强调实施灵活正确的战略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它抓住了进行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问题。江泽民根据我军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一般精神,结合现代战争和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对战略指导问题作了若干重要论述。一是强调军事上严守自卫立场,对霸权主义不示弱。二是强调战略上必须深谋远虑,扎扎实实做好应变准备。三是强调平时军队要把遏制战争爆发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能。四是强调提高军事斗争的指导艺术。江泽民的重要论述,哲理性很强,我们要灵活正确地贯彻这些思想,有理、有利、有节地维护我们的军事利益,发展我们的军事力量,妥善地处置各种军事问题,始终立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4、贯彻和坚持人民战争的思想。人民战争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宝,是达成军事战略目的的重要基础,是我们真正的优势。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坚持人民战争思想。江泽民指出:“应付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现阶段我们确有困难和短处,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真正的优势还是人民战争。” 要着眼于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特点,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指导规律,努力探寻现代条件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战法,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5、把科技强军作为一个根本战略在整个军队建设中确立起来。江泽民指出,制定和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现代战争已经成为高技术战争,是立体战、电子战、导弹战,落后就意味着挨打。我们要重视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重视武器装备的改进。一是要提高军队的科学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军队广大科技人员的作用。二是要发展国防科技和改善部队装备,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三是以有限财力,发挥科研的最大效益。根据江泽民的指示,全军上下更加深入地开展了学习高科技、掌握高科技、运用高科技的热潮,成绩斐然。
  四、胡锦涛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进入关键阶段。胡锦涛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要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必须认真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胡锦涛的重要论述,充分反映了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军事的根本性和战略性要求,标志着中国军事战略内涵的进一步充实和外延的进一步拓展,对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胡锦涛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
  1、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胡锦涛指出,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要坚定不移地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上,全面提高我军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军事能力。实践告诉我们,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永远是我军的核心任务,我们必须始终把提高核心军事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瞄准根本职能推进全面准备,努力使部队具备适应各种条件、应对各种情况、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2、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胡锦涛指出:“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历来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紧密相关。” 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必须做到军队的全部工作,都要围绕有效履行这一历史使命来展开,各项建设都要围绕提高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来进行,要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3、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履行历史使命能力的核心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必须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要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要把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科学筹划和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军事交流,推动建立军事互信机制。
  4、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胡锦涛指出:“人民战争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无论武器装备怎样发展、战争形态怎样变化,人民战争都不会过时,我们要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要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要健全统一高效的国防动员机制,加强经济、科技、信息和交通动员,提高后备力量建设质量;要创新人民战争的内容和形式,探索人民群众参战支前的新途径,发展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要服从国家建设大局,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5、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安全环境。随着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中国的和平与发展对其安全环境的和平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今世界安全威胁多元化、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各国在安全上共同利益增多。我们要贯彻国家和平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营造互信互利的军事安全环境,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反恐合作和救灾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政工理论教研室副教授,大校,硕士生导师)
  
  注释: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98页.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15页.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8页.
   邓小平军事文集(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77页.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90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30页.
   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页.
   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页.
   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页.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450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选编.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版,第9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选编.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版,第47页.

标签:我党 历代 防御 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