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让经典给习作润色】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作文难写,难写作文"几乎成了学生的口头禅,这简单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学生们对作文的普遍心态;"作文难教,难教作文"几乎成了教师的心病,这简单的话语中暴露的是教师们对作文教学的畏难情绪。学生写不好作文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语言的贫乏,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看得课外书不多,词汇量少。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脍炙人口的杰作,这些经典诗文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适时地引导他们在口语和习作中引用名言佳句。可以为写作积累用之不竭的语言素材,厚积而薄发,为学生的习作润色。
  【关键词】 习作 经典 润色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很多小学生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常采用的写作方法是:1、编:编一些不切实际的,没有做过的事情。2、抄:抄袭优秀作文选上的作文。3、仿:仿写作文,事情一样,只改变作文中的人物。4、背:背优秀作文,到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是十分糟糕的。学生写不好作文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语言的贫乏,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看得课外书不多,词汇量少。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脍炙人口的杰作,这些经典诗文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特别是那些精妙绝伦的古诗文,通常用夸张、比拟、对比、对仗等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除了利用阅读课、课前三分钟等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外,我们亦可以适时地引导他们在口语和习作中引用名言佳句。可以为写作积累用之不竭的语言素材,厚积而薄发,为学生的习作润色。下面我就经典如何给习作润色,谈谈我的几点浅薄看法。
  一、题首借用经典,匠心独具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便会一见钟情。现在,我班学生学会了借用古诗词名句作为文题,使文题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如在写一篇新闻报道中。有一位同学就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题目,报道了本班一位文化基础原来比较差的同学,如何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班级的佼佼者,从文题中一眼就看出这位同学的写作方向和写作目的,显得简练优美。再如描写母爱的文章,有一位同学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题,中心非常明了。真是妙笔生花,妙不可言。还有在写《我的老师》一文时,学生以《天下谁人不识君》为题,未见其文中之主角,先闻其大气之势,就知这位老师定是非同一般啊。
  化用诗文是学生增强作文文化底蕴的好途径。在习作教学时,引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诗文名句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来,以提升所写文章的文化底蕴。中国古典诗词数不胜数,脍炙人口的名句更如群星璀璨,都可以是我们作文取题的借鉴来源。
  二、文始引用经典,提纲挈领
  开头的第一段,是我们整篇文章的中心,总领全文。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让孩子明白开头段的重要性。如果让学生学会在开头段引用经典,必定能达到扣紧中心,总起全文,闪亮开场,也能达到如"凤头"一样的效果,很好地吸引读者,引入下文
  我们在写主题为"读书"为话题的作文时,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开头的:臧客家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而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益友。引用名人的话,言简意赅又有说服力,起到了点明中心,自然引入下文的效果。还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如果不是我养成了多读书的习惯,也许今天麻烦就大了……",写的是这位学生在父母不在身边时,自己下厨,然后闻到了很浓的煤气味,如何化险为夷的过程。
  文始引用经典体现了学生写作的功力,同时又起到了高度概括、点题引入的效果,起到了统领全文的效应。
  三、文中巧用经典,风景独好
  古诗词名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以一当十,可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思考。要使文章有文采,并有文化底蕴,其中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恰当地借用经典为己所用,本班学生中大部分学会了把经典名句灵活运用在文中。例如:学生在写以友情为主题的习作时,这样写到:"天涯若比邻"虽然我和他相隔遥远,但我们的友情却与日俱增。这是一个新调来的学生所写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啊,再贵重的礼物都不及那本旧旧的语文书。这篇写的是这位学生在丢语文书的时候,同捉桌把自己的书给了他用,而自己却连夜抄写了剩下一单元的书本内容。又一个学生这样写:"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他帮助了我,他和我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度过没有妈妈的日子,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曾经给我精神鼓励的朋友。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妈妈的改嫁离开了家,离开了她。
  不管是哪个学生,他们都在关键之处合理引用经典,淋漓尽致地所以实践证明,把经典名句贯穿文中,利用它的独特想法,来修辞语句,不但能使文章更生动,还可以为学生写作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后盾,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四、结尾引用经典,画龙点睛
  正文章的结尾,在一篇之中所占的篇幅的比重不大,然而却有着明显的结构意义,不可忽略。究竟文章怎样结尾才好,要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而定。古代文论中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意思是文章的结尾要响亮、有力,像豹尾一样。许多学生在习作中能巧妙地引用古诗词名句来结束全文,利用它富有的哲理加以总结,为文章增色不少,给人以美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靓出了他们习作的风采。
  比如在写主题为母爱的文章中,有一位学生引用了老舍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香有色,却失去了根。我多么幸福啊!像泥中的花一样,拥抱着妈妈您那份爱,捧着您的希望奋步向前,不惧挫折。还有一位学生引用了"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那双手,离不开您的那份爱,我要用最好的成绩回报您!另一位则引用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其中几句歌词作为结尾。不仅起到了扣题的效果,似乎也让母爱在歌曲中缓缓流淌,特别有诗意。
  经典一般把要表达的浓缩在几个字或几行字里,精髓都集中在简单的表达里,可以说是"智慧的结晶"。而现代文与经典各有特长的。若能使这两者协调的融合在一起,经典必定为学生们的习作润色不少,学生的习作必定会上一个档次,即能题领全文,吸引读者;始能点题,漂亮引入;中即丰富,跌宕精彩;尾能扣题,回味无穷。也就是所谓的"凤头、猪肚、豹尾"的效果。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只要持之以恒,就会水到渠成。让经典这一源头活水,汩汩地给学生作文注入甘甜的芳醇,让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的名篇佳句为学生所用,定能为学生习作添色增彩,使学生的作文锦上添花,美妙迷人!

标签:润色 习作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