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奏一曲师生和谐之音 如何建立师生和谐关系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和谐教育起源于古希腊雅典教育,通过体、德、智、美诸育使受教育者养成“身心既美且善”的人。以后历代进步教育家都主张“实施和谐发展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把和谐教育理解为把人的认识与自我表现配合起来的教育,培养“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人。探索和谐教育,目的在于把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优化组合,获得整体效应,提高教学素质,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和谐教育就是把教育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归纳为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之间、学科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和谐管理、和谐环境、和谐施教、和谐育人四大系统的运行,使各种因素之间组成最优的结构状态,以减少学校各系统在运行中的内耗,发挥最合理的整体功能。
  现今,我们国家把建设和谐社会放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上,我以为,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先创建和谐教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孩子在小时侯接受的是不和谐教育,他长大后肯定是不和谐的人。全由不和谐的人构成的社会,肯定是不和谐社会。
  教育主要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因此,我以为在和谐教育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平等和学生相处,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学校活得有尊严。家长和孩子和谐相处,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志向,不用考试分数逼孩子,呵护孩子的想象力。由此,学生和孩子就会尊重别人,进而发展到尊重动物、植物、整个宇宙。世界将因此和谐、和平,充满爱。
  那么师生之间如何来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状况。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此的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甚至关系紧张,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样的师生关系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旧的师生关系主要有两种模式:
  1.专制型 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地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专心听讲。老师讲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就达到教学目的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专制作风,并担负全部责任,计划班级的学习活动,安排学习环境,指导学习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对教师往往敬而远之。
  2.放任型 在教学中,以这种师生关系模式为主的教师采取放任的作风,却不负任何实际责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要他们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教师不控制学生的行为,也不指示学习的方法,一切活动由学生自己进行。而在这两种模式中,又是以专制型为主,放任型为少数。
  旧的师生关系模式在教学中有它的弊端性,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 硬压 在教学上,教师用脱离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学生睡眠锐减,为分奔命,心理压力巨大;在管理上,我说你听,我管你服,对成绩不甚理想或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给学生心理造成很大伤害。
  二、 包办 在教学上,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掰开揉碎地喂、烙饼式地练,划重点、押考题;在管理上,越俎代庖,事无巨细,一切包办,只为让学生所谓的“全心全意地学习”。学生没有发言权,缺乏创造性,也不能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三、 选择性放弃 有些教师心中常常会有所偏颇:他们往往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十分偏爱,关怀备注;而对分不高,不听话,不顺眼的学生,则是排挤,放弃。其结果是被放弃的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心里受到压抑,于是烦学,厌学,辍学,更加不能进步。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继续拉大,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就导致了师生关系紧张、尖锐,成为教育的悲剧,于是学生年级越高,教师的社会威望越低,对教师的不信任度越高。因此,我们应尽力避免如此的师生关系出现。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地位问题,总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关系到培养人的质量,从而更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理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
  首先,平等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所谓平等,即教师不能事事凌驾于学生之上,教师和所有学生是同一集体中分工不同之人,教师好比是领头羊,掌握着这支队伍前进的方向,但没有任何特权,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关系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平等是人文关怀的核心体现。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只有从教学中的主角转向为“平等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为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才能由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地位回到中心地位,“以人为本”在课堂上,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上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学生在平等的对话式交流学习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和关爱,和教师这个“平等的首席”共同演奏出和谐优美的旋律,同时受到鼓励、鞭策、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主体性得到凸现,个性得到张显,创造性得到解放。
  师生平等在班级管理上体现为教师要为人正直,处理问题要有原则,不因人而异,不带有任何偏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遇事要充分调查研究,了解事情的真相后才能做出判断,公正地处理每件事情。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不能只看缺点,看不到长处,即使批评也要注意场合和措辞,将学生当成朋友,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避免他们的心灵受到压抑、人格遭受扭曲。如果教师有不足的地方,也要勇于承认,千万不能强词夺理,自以为是。
  只有平等的教育,才是与时俱进的教育,才能教育出真正会学习、会生存、会认知、会做人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长久发展的大计。
  其次,民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动力。
  美国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积极营造一种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认为,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如果适时让学生们体会“我长大了”的成人感,重视并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可见,教学的民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
  陶行知在关于创造教育中指出要重视搞好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三个需要”和“一个条件”。所谓“一个条件”就是指必须创造民主条件,实施民主教育。他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果要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新型师生关系强调在实施平等的基础上体现民主。教育民主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其个性的特殊性。民主的教育允许说服,不允许强制。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作自己的朋友,把自己看作学生的朋友,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其主体意识的复苏和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使之成为聪明、勇敢、自尊和自重的一代新人。要发扬民主,还应允许学生批评教师。教师教训学生在许多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学生批评教师则被认为是悖礼犯义。实际上,学生批评教师是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表现,是对教师的一种关心和爱护。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在这里,陶行知把自古以来“只有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不能创造先生”的界限打破了。可见,虚心接受学生的批评,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而且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敢想、敢说、敢于创新和开拓的人才。
  第三,尊重和欣赏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歧视里有瓦特,你的讥讽里有爱因斯坦”。这句话告诫教师不能根据学生暂时的学习状况来评价和判断一个学生的优劣,要懂得尊重和欣赏学生,因为尊重和欣赏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权利。过去,我们总认为家长和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这主要是受长久以来封建家长制的毒害。现在该是摆脱这种错误观念的时候了。教师不应该看不起学生,对学生应该态度温和、谦逊、平等、友好,让学生有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保留意见的空间,有发挥特点的余地。抱着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平等互助的态度,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才会有主人翁的精神,而不致消极、被动。也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才能培养出有自尊心、有民族自豪感的人。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十分有效的感情投入,更是学生乐学的动力。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无疑是“移情效应”的具体体现。因此,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教师是同样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这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是要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显而易见,一刀切的统一规格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有害于人才的培养。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也要充分尊重这种个体差异,决不能单凭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判断一个学生。同时,教师要积极努力探求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再次,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的。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能深刻地影响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教学的天空将是一个冰冷的世界。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被欣赏的高峰体验中奋发、崛起。不容置疑,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供谈及,关键是怎样谈起、何时谈起。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欣赏别人、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感觉到被欣赏,学生就会从教师身上找到知已的感觉,教师就不再是一个严厉的管制者、权威者。因此,教师欣赏学生、走近学生,是成为学生良师益友的一个重要因素。
  小结:以上提到的仅仅是粗线条的神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如果把教师比作琴,学生是瑟,那么只有琴瑟和谐,才能奏出最动听的乐章。
  (吴志凯 江苏省丹阳市第八中学 212300)

标签:一曲 之音 师生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