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几个看法|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记得在《人民日报》上曾看到吕叔湘老先生的发言――《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文中说:“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教学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十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言,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也的确,教学效率不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近年来,虽然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但仍没有很好得以解决。本文仅就这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积累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突破口
  叶圣陶老先生说:“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以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叶老一语道破积累的重要。语文学习就是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等各方面直接或间接积累的过程,这当中,又融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那么,如何进行积累呢?
  1.指导学生讲究实效,从点滴入手,循序渐进
  成语的积累。每天语文课时间选两名主持人,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讲解或表演,点评成语的精要之处,并辅以例句的正确判断。这样,各个击破,薄薄的一本《现代汉语成语小词典》不用几个学期就“解决”了。再如材料作文论点的提炼与论据的积累。我采用早晚自习前10分钟,有两名学生板书材料,然后启发、诱导、提论点,共同讨论之后确立最佳论点或论题,最后说几个能论证论点的论据,这样,日积月累,就“积土成山”了,也就“风雨兴焉”了。
  2.建立集锦本
  指导学生分门别类的积累知识:爱国类、理想类、成功类、创造类;有哲理的句子、给人以启迪的片段、美文佳作(这项工作主要在阅读课进行,我们学校每周三节阅读课),这样,“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倡导学生写简评
  阅读材料或观察现实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去立意、评析人、事、物、文章,这样,既进行文体训练,又进行了凸现学生个性的思维训练,学生思维中的创新区域就会被最大限度的激活,传统的文化链条可能被打破。文化毕竟是人创造的,人不应该做传统文化的奴隶。
  4.教师要发挥激趣的主导功能
  可定期举行讲演、辩论会,使学生在“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下,也可进行积累材料的展览,使学生真切感悟积累的必要,养成积累的习惯。
  5.重视积累材料的翻阅、识记与理解
  只积累不识记,等于耕了田没去播种。解决这一问题,我利用上课前5分钟进行积累材料的背诵或演讲。这样,给学生一定的外部压力,使其能有意识的翻阅、识记积累的材料,从中“拾取一些晶莹的宝石”(叶圣陶语),服务于生活;又可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久而久之,大脑皮层储存了大量的美词佳句、成篇的佳作,用时可信手拈来,进行有机的“组合排列”,作文难,难作文问题也就解决了。
  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本源
  一代文豪鲁迅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写,我说不出来,那些素有定评的作品中,就说明着怎样写。”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陈钟梁先生也说:“中国中学生最大的缺陷,可能是习题做得太多,书读得太少,文化底蕴不足。”由此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书读得多了,潜隐默化,里面的知识就会了,而且可触类旁通――于某一个信息相关的另一个信息被激发,被激发的信息又去激发另一个信息,这样,知识与知识就会融会贯通了,分散的知识或思想片段就连接粘合起来,如同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连接起来,组成了高速公路信息网,通过这个“网络”,可以比较、归纳、筛选、综合、使知识系统化,这个不能不说是读的作用。
  2.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意志
  这是广大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陈钟梁先生的话一语道破:现在的中学生,宁愿多做几道习题(尤其是数理化),也不愿拿出时间读文章,或走马观花,匆匆了事。我对学生(抽样调查276人)课外阅读做过统计,统计显示:读一遍的占总数的67%,二遍的占23%,三遍的占10%,四遍或四遍以上的为零。原因显示:作业太多,没时间。好像读书不是作业,有的家长认为看课外读物浪费时间,更甚者,有些教师也禁止学生自由时间看课外读物,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针对素质教育与高考形式,每个教师有责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意志,使他们知晓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化,以此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创新文化。
  3.阅读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
  阅读能促进学生读说写能力的提高。说写的基础是读。语文课的本源也是读。“定评的文章中说明这怎样写”,读得多了,说的技巧、写的方式方法也就提高了。在这里,我讲个故事:临近考试一月有余,初三某班语文教师病了,别的教师很难插手代课,就让学生上自习,结果学生自由了――有的看《红楼梦》、有的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考试结束后,这个班的语文成绩比平行班高6.5分。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语文教师“病”的时间越长,成绩越高。当然,这只是个偶然或笑谈,但也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师对阅读的重视,重新认识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性与课堂开放的必要性。
  阅读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口之一就是读。读能长知识,知识多了,发明创造就简单了。举个例子:一个不懂乐理的人,他不可能创作出优美的曲子,相反,一个博通乐理的人,他创作的曲子一定集众家之长,融入自己的见解,谱写出新乐章。可见,读是创新的前提之一。时下,知识经济正悄然兴起,知识换代频率加快,有人说,一天不读书就可能落后于时代,就更谈不上创新了。可见,只有广泛地读,并融会贯通,才可能创新文化,所以,我们说,阅读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三、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悟”性
  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去“悟”,而质疑又是“悟”的导火线,是创造思维的起点,可见,质疑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那么,如何质疑呢?
  1.摆正教师位置,认清教师作用
  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宰课堂,扼杀了学生质疑的权利,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今,素质教育的推行与高考命题的趋向(阅读加大,注重能力与实践,鼓励创新),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地位。教师最主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在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中解决了,文章的学习基本上就结束了,教师目标也就基本完成了。
  2.创设人人质疑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要把课堂教给学生,让课堂变成学堂,最大限度地开放课堂,变静态为动态,使课堂民主化、平等化、和谐化;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针对质疑的问题,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辩论,教师适宜点拨,使问题水到渠成,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拘泥于教材、教参、教师,充分发挥潜能,培养创新人才。
  3.注重教师巧设问题,善设疑点,妙设联想点的作用
  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这时,就要求教师巧设问题、疑点、联想点,再次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向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使学生更有所感悟,真正体现学生思维的个性,那么,教学是手段,创新是目的的教学观也就达到了。
  总之,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产生了最佳学习状态、展开想象,从而诱发了潜在的“悟”性,悟性高了,个性就凸显了,创造性也就形成了,效率也就提高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口岸第二初级中学)

标签:几个 语文教学 效率 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