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党员干部更应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_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从2011年8月起,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这一活动使新闻工作者加深了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不仅找到了“富矿”,而且挖到了“真金”,同时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当我们为新闻战线“走转改”大声喝彩时,感觉有另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们:党员干部更应该“走转改”。
   党员干部“走转改”,就是要深入基层,让干部“接地气、鼓士气、增底气”,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就是要不断克服脱离基层产生的离心力,把脚跟牢牢站在大地上,踏在泥土中,扎扎实实为民排忧解难办实事;就是要抛弃空洞无味、干瘪抽象的大话、假话、空话,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和接受习惯、表达方式,把话说到百姓心坎里,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让他们听着舒服、明白、解渴、管用。
   党员干部应主动担当“走基层”的责任和使命。万流归宗,不离基层;天大道理,来自基层;天大干系,根在基层。一句话,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使命就在基层。首先,要带着感情“走基层”。党员干部要自觉走出大楼,沉到农村牧区、企业、社区去,尤其要到艰苦偏远文化落后的地方去,到困难大、矛盾纠纷和问题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越到这些地方,你就越能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越能体验到泥土之辛、稼禾之苦,越能品味到群众的酸甜苦辣,越能知晓自己工作的利弊得失,越能感受到“三农”的现状与期盼。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缺的就是对普通群众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才具备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朝闻天下》报道,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记者与干部一起,徒步跋涉了近200公里,走山路、攀悬崖、趟冰河、过碎石滩,去皮里村接42个上学娃,感动了亿万观众。像这样的“走基层”诚恳、实在,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学习。在走基层中还要坚持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其次,要在“走基层”中问教于民。党员干部“走基层”,必须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虚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技术再发达、信息再畅通、交通再便利,都代替不了干部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只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掌握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第一手资料。进而分析论证,提炼出招,找到破解基层发展和各种难题的办法。同时要检验实效,看我们的决策和工作是否符合基层实际,有没有给群众带来实惠。实践证明,党员干部只有读懂了基层,读懂了群众需求,把群众的“心事”当成党和政府的“大事”来做,把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难事”当作各级部门的“实事”来抓,科学发展才有说服力,创先争优才算见实效,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再次,要在“走基层”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现在,不少党员干部不会说百姓话,不会办百姓事。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这个问题不解决,一方面会加大党员干部脱离基层、脱离群众的危险;另一方面会直接导致党员干部能力阅历经验不足,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影响。前一阶段,中组部分批选派近百名中央机关局级年轻干部到市县锻炼,农业部组织机关全体年轻干部下基层,调研农村工作现状,受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这样做,目的是为了防范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也是设身处地为干部的锻炼成长着想。各级党员干部应自觉到基层一线,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历经风雨中增强党性锻炼、实践磨练、身心修炼,在应对基层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党员干部应大力提倡“转作风”。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干部是第一要素,作风是第一保障。党员干部要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依靠和运用党的制胜法宝,迎接挑战、经受考验,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大力提倡和推动作风的转变。党员干部大力提倡和推动作风转变,就要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自觉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问题,凡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情要全力做好,凡是对人民群众不利的事情坚决不做。党员干部大力提倡和推动作风转变,就要放下架子,带着深厚感情,带着政治责任,带着敬畏之心,带着问题,与“乡下汉、泥腿子”打成一片,真正深入到“开心农场”,多到田间地头话家长里短,多到市场了解“菜篮子”状况,多坐公交车体验百姓出行感受。这样,才能听到真话,建立真情,真正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在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才能想到我们,相信我们。提倡和推动作风转变,党员干部就要发扬求真务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决克服贪污腐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等问题,坚决纠正不切实际、不顾民力、急功近利的决策和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劳民伤财的行为。要清廉朴实,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评判我们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和依据。孔繁森、杨善洲、沈浩等党的优秀干部之所以青史留名,就是因为他们真正把自己当做人民的公仆,对群众怀有赤子之情,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群众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党的未来和希望。党员干部大力提倡和推动作风转变,就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文化自觉,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构筑城乡统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大的文化权益。党员干部大力提倡和推动作风转变,就要重点解决征地拆迁、住房保障、食品安全、矿山环境整治、安全生产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特别要把民生问题作为大事抓紧抓实抓好,以优良的作风和工作实绩赢得群众信赖,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党员干部应把“改文风”作为一种追求。文风不是小问题,文风代表着党风、政风,甚至影响着民风。党员干部要把“改文风”作为提升个人思想境界和能力水平的目标来追求,作为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重大课题来研究解决。党员干部“改文风”应从党员领导干部做起,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提高学习能力。勤学是基础,善学是关键,践学是根本。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研究“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转化”等问题,不断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向实践学习,做到学以固本、学以增智、学以促建、学以养德,在学以致用上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二要增强党性修养。党员干部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优良的道德品质,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说空话、套话,不说假话、大话,不说废话、群众听不懂的话,不说经不起实践和群众检验的话和不负责任的话。要用党性说话,用诚恳的态度说话,学会对“一般群众”说话。三要整顿文山会海。党员干部要从文山会海中走出来,从繁杂应酬中走出来,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去,深入调查研究,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思路和办法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把治理慵懒散问题作为作风建设的突破口,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促进党风政风民风的好转。要少开会、开短会、开好会;要少发文、发短文、发好文;要少讲话、讲短话、讲好话,推动办事效率的提高,使领导干部挤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身到民生建设上来。
   “走转改”到底要走到何时?转到何时?改到何时?贵有恒,重在坚持。应在突出强调、大力倡导之后,使之成为一种制度,以制度的方式使其常态化、规范化。只有这样,党员干部才能扎根基层,作风才能提升,文风才能改变,进而带来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变,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作者系乌审旗旗委副书记)

标签:文风 党员干部 更应该 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