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高职院校工科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有哪些专业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9届、2010届工科毕业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学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并从培养学生成才和适应企业需求的角度,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工科生;就业现状;对策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虽然工科专业一直是各高职院校各专业中的就业强势专业,但是工科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如何进一步做好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提高工科生的就业能力进而帮助毕业生成功就业,使工科生的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已经是各高职院校工作的当务之急。
  本文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工科专业2009届、2010届毕业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采访调查问卷调查相结合,对学生就业现状分析,通过查阅收集有针对性的资料,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地对策。
  1.高职工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课题组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工科专业2009届、2010届毕业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收回621份,有效问卷587份,针对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工作岗位性质、工资待遇、工作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教育及就业指导的评价等五大类25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调查;同时,我们走访和调研了30余家企业,充分征询各企业对工科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
  1.1 工科生就业工作单位
  调查显示,毕业生的工作单位性质以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为主,占总比例的76%。并且毕业生在500人以上的大中型企业规模中工作的比例占到62.5%,这与学校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特征有关,随着战略项目的进一步实施,相信几年内相关企业需求量还将保持在高位。同时还应看到,近几年国家推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系列政策,今后以中小规模企业将得到进一步的支持和发展,逐渐为高职院校工科类学生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1.2 工科生就业岗位
  通过调查分析,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岗位生产操作占47%,维护维修占28%,专业对口率达75%。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在第一线生产操作人数比例明显减少,在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营销等方面岗位人数比例有所增加。这一方面有公司发展较快,缺乏相关生产技术和管理、营销等方面人才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学生不愿在一线从事生产操作,急于转岗及离职原因。
  1.3 工科生就业渠道
  从统计数据看,工科生就业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学院和系部组织的招聘会占67%,是工科生求职的主要渠道,尤其学院的校园双选会和系部组织的专场招聘会,由于针对性强,效果良好;此外亲戚朋友介绍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占12%。这一方面反映了学院和系部教师就业工作做的扎实到位,联系的工作能满足同学们的需要;另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对学校和亲友的依赖性较大,个人就业积极性、主动性较差。
  1.4 工科生收入状况
  根据调查显示,工科生最初参加工作41.7%的学生年收入在1.5万以内,52.5%的学生年收入在1.5万-2万左右。工作一年以后,工作收入有较大幅度变化,年收入在1.5万以内的比例减少到10.2%,年收入在2-3万元提高到占56.2%,年收入在3-4万元为2.6%。这说明,高职工科生在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后,生在企业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其价值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发展潜力较大。
  1.5 工科生择业时看重的因素
  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工科生在择业时看重的因素,依次为个人职业发展和培训机会(24.7%)、专业对口(22.7%)、工作地点 (21.6%)、薪资福利(16.4%)、公司环境和企业文化(14.6%)。
  1.6 工科生对工作岗位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显示,工科生对目前工作岗位表示满意的占80.9%,这说明高职工科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同时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基本能调整好自身定位,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
  2.高职工科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们调查的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尤其是工科生还是比较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国家近年来政策支持,相关企业发展迅速,加之企业对人才成本认识日趋成熟,对某些岗位来说,用人单位更愿意录用薪酬及培训成本较小的高职工科毕业生;二是高职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调整专业设置,适应技术领域的发展需要,培养的毕业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一技之长,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工科生就业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 工科生就业半年内离职率高达56%,学生就业期望值与定位不够准确
  根据课题组对高职工科生毕业情况的调查,高职工科生就业半年内离职的人数比例更高达56%,明显高于全国高职高专半年内44%的离职率。
  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对工科专业就业单位不是很了解,部分同学在就业中对工作单位的期望值过高,首选到大企业工作,有些甚至只把目标锁定在某一个城市的某一家单位,而不愿到中小型企业从事基础工作,不愿到县、乡镇地区和外省地区就业和发展;部分同学对工作岗位与薪资的期望偏高,有些同学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难以完全对口,很多同学在单位实习、试用期内就选择辞职。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表明,频繁离职对毕业生以后的职业发展不利。
  2.2 学生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同学不愿到一线操作岗从事生产工作、不愿意从事倒班工作、嫌苦嫌累,有的同学到企业几天就适应不下去了,就连以往人们认为能吃苦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农村学生,也不同程度存在这种情况;
  在工科毕业生单位意见的调查中,各人力主管部门反映:高职工科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较窄,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需进一步加强。同时,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领导能力与服务意识的培养,此外,注重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培养,逐渐成为一个“多面手”,以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2.3 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深度不够
  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但从整体来看,其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度还不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仅有26%的同学认真考虑并规划过将来做什么?如何做?有52%的同学考虑过但没有规划过,还有22%的同学根本没有考虑过,而这些没有考虑也没有规划过自己职业生涯的同学,在择业时往往会出现盲目性和“随大流”现象,在抉择时犹豫不决,坐失良机;部分毕业生因为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先就业后择业”而后随便地违约,给企业造成用人困难,给学校与学生个人带来了诚信困难。
  3.高职院校工科生的就业对策
  针对调研中反映出的毕业生就业方面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与对策:
  3.1 加强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科学合理的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要建立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在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新型就业观、成才观。从学生一进校门,教师就应该及时加强专业教育,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开展思想引导教育工作,突出工科专业发展的特点,及时唤醒学生的就业、成才意识;同时,应根据市场和行业的需要,教育学生应认清就业形势,明确就业方向,帮助他们作好就业定位,将个人发展与当前国家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科学合理的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3.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要加强以吃苦耐劳、责任心、事业心、时间观念、敬业奉献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的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可邀请成功校友回校谈体会,讲他们创业的艰辛与成就,激励在校学生,励志成才;邀请用人单位领导来校作报告,讲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热爱工作,忠诚企业与社会。此外,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竞赛活动,融素质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思想教育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积极参与,人人受益。
  3.3 加强同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开展企业实习
  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加强周边大中型企业的联系,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进程,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互动,努力推广毕业生见习和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实地进行岗位认知,探索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用人单位建立深层次的联系,为用人单位提供稳定的用人渠道,为毕业生开拓稳定的就业市场。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赵沛,宇文宏,杨克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谢开明,高亚,毕少飞.高校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4]吴琪.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6).
  
  本文系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校内立项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工科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结项研究成果。
  课题负责人:王伟东 课题组成员:谢开明、韩建哲、高亚、毕少飞、刘博娜。
  
  作者简介:王伟东(1968-),男,辽宁桓仁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副教授。

标签:生就 工科 现状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