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浅谈西藏高校毕业生如何走向社会】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从西藏高校毕业生即将面临的社会现状出发,阐述了影响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几个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进而引发了对于西藏高校毕业生如何走向社会的思考。
  【关键词】西藏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
  
  人们常常用鲤鱼跳龙门来形容高考,而相对于今天的就业形势来说,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选择职业,可以说是又一次跳跃,而这次跳跃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求职者的财富、荣誉及未来地位、发展空间。
  西藏高校是应西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办学方向及培养宗旨决定了其培养的毕业生无疑就是“面向西藏、服务西藏”。然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西藏高校毕业生,如何走向社会,面向西藏、服务西藏,与此同时,还能寻找到适合自我的最佳发展空间、最佳展示平台,这是进一步提高西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西藏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课题。
  一、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据西藏文化网报道,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林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10年西藏应届毕业生为12361人,再加上往届未就业的3000多人,一共有16000人左右需要解决就业问题[4]。西藏企业少,相对来说就业渠道窄,就业岗位少,实现充分就业难度很大。尤其是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实施后,毕业生由“统分统包”改成市场制度导向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很多学生,包括家长,就业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还不能适应市场的就业需求。
  由此可见,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且竞争激烈。
  二、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毕业生尽管接受了高等学校正规的学习和训练,在理论层面上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但是社会实践操作技能仍然是毕业生进入社会后的薄弱环节,需要毕业生边工作边掌握,并达到熟练程度。现实情况是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选择职业时,社会方方面面对毕业生的要求却以实际操作能力为标准,这就无形中为毕业生步入社会设置了门槛,致使毕业生选择适合自我发展空间、确定人生定位时,有意无意抛弃了本专业而从事了不喜欢或不擅长的职业。加之现实生活中,毕业生选择职业时,或多或少受到性别、健康标准等方面的歧视和制约,这许多社会性的因素、不稳定的因素、无法言喻的因素都势必会影响人才的自由流动,影响毕业生就业。
  2.学校因素
  西藏高校培养毕业生的目标决定了西藏高校毕业生的去向。然而,近年来,西藏高校同全国其它综合性高校一样,为了追求生源,盲目攀比,面向所谓的市场需求,设置了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同步的许多新兴专业。比如新闻传播、影视、广告等,更为严重的是,其师资来源和教育质量根本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有人戏言,从未做过一笔生意、没有在银行开过一张支票的老师,在课堂上教人如何赚钱。结果可想而知。同时,由于西藏高校在毕业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方面相比全国其它综合性高校是个弱项,致使许多毕业生走上社会茫然不知所措,面对竞争激烈的人才招聘左右为难,找不到适合自我的工作岗位,甚至因此而失去了就业机会。
  3.家庭因素
  家庭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的价值观念往往影响着子女的人生观、世界观,家长的期望值、文化程度、职业类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子女的择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逢毕业生走出校门,许多父母就毫不犹豫地托亲戚找门子帮助子女安排工作,致使许多毕业生对父母的依赖程度达到了极点,从而减少了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机会,削弱了毕业生独立生存的能力。
  4.个人因素
  西藏高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面向西藏,服务西藏。然而,很多毕业生的头脑中精英意识过强,认为西藏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对人才的需求一定会很大。他们总把薪酬、发展空间、就业的区域、岗位的稳定性作为重点考虑因素,已经连续多年的西藏公务员招考热就证明了这一点。岂不知,全国各地很多名牌高校的毕业生,也有着强烈的援藏意愿。这些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也在全力以赴寻找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发展较慢的西藏,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一张白纸,可以使他们描绘人生最新最美的图画。而西藏发展的实际需要不仅仅需要研究藏学、藏医、藏文化的理论人才,更需要促进西藏跨越发展的各种实用型人才。这就使西藏高校的毕业生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论对西藏的熟悉程度,他们是强者,论融入全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潮,尤其是对汉语的熟悉程度,他们是弱者。西藏高校毕业生除部分面向全国招录的内地统招生外,绝大部分生源来自于西藏本区。由于语言障碍关,他们在高校的知识掌握程度、理解深度往往不及内地生源。这就给西藏高校毕业生外出就业增加了难度。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西藏高校毕业生中许多人不能恰当地给自己定位,导致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加之,西藏高校一些毕业生求职不够积极主动,等国家优惠政策、靠学校帮扶、要父母继续供养的“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独立闯天下、干事业的意识不强,致使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
  三、关于西藏高校毕业生如何走向社会的思考
  (一)西藏高校教育教学发展方向
  1.强化德育教育,培养一代永不走的西藏建设人才队伍
  德育教育是教育事业的灵魂。培养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建藏人才,是西藏高校的首要任务。因此,强化德育教育,是西藏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只有培养出又红又专、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西藏建设人才,西藏高校才算得上是向党和西藏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2.强化教学改革,培养一批创新型的西藏建设人才
  西藏高校拥有研究西藏地方问题的独特优势。从西藏特有的文化出发,研究传承藏学、弘扬藏文化、开发西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改革开放的新西藏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西藏高校立足藏情,面向世界,科学定位,制定特有的办学理念,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新路子。即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办学、新思路育人、新措施教改,力争培养出一批创新型的西藏建设人才。
  3.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一支过得硬战得胜的西藏建设主力军
  学历不代表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西藏高校要为西藏建设培养一支过得硬战得胜的西藏建设主力军,就必须在办学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就书本教知识,就理论授理论,而是要强化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操作能力[2],绝不能培养出只会夸夸其谈,高分低能的庸才。因为西藏的快速发展,已经给西藏高校提出了新的培养课题,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4.强化心理指导,培养一群心理素质健康的西藏建设骨干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前提。西藏高校的生源决定了西藏高校心理指导工作的重要性。目前,西藏各高校的学生来自于四面八方,他们所接受的初等教育尽管来自于同一套教材,但是,他们所生存的环境完全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健康状况参差不齐。只有强化心理指导,才能分类施教,才能融合心理差异,才能化解各种意想不到的民族生活习惯矛盾,才能教会在校学生承受各种挫折。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出一群心理素质健康的西藏建设骨干。
  5.强化体系建设,构建一个校内务实的毕业生创业支持体系
  毕业生走向社会,能否快速适应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校内的培养与指导。因此,西藏高校要在促使毕业生适应社会方面构建一个校内务实的毕业生创业支持体系。比如,成立西藏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咨询服务中心,建立西藏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加强西藏高校创业教育和课题研究,成立西藏高校毕业生创业联盟,制定西藏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政策。
  (二)西藏各级地方政府承担的责任
  1.树立教育立国,人才兴藏的科学发展思想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西藏各级地方政府在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教育立国,人才兴藏科学发展思想。目前,西藏的发展离不开西藏人民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各种实用型人才,为西藏快速发展做出新贡献。只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扎根于西藏本土,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才能融入全国经济发展的热潮。只有各种实用型人才,无私奉献于西藏,西藏才能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1]。
  2.建立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人才招聘机制
  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人才招聘机制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和纽带。要吸引众多的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到西藏工作,为西藏的快速发展贡献才华,西藏地区各级政府就必须敞开胸怀,打破成规,建立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人才招聘机制。只有用科学的政策体系、宽松的发展环境、无私无畏的有力支持,才能在青藏高原上筑起富有吸引力的凤巢。
  3.完善待遇优厚、富有吸引力的保障体系
  生存是人类的第一需求。无论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的劳动者,都摆脱不了这一自然规律。西藏地区尽管天蓝地绿,自然风光旖旎,但是相对内地工作条件艰苦,生存环境较差。要吸引众多的优秀人才到西藏工作,就必须建立健全待遇优厚、富有吸引力的保障体系。只有优厚的待遇、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吸引来众多的优秀人才为西藏发展做贡献。
  (三)西藏高校毕业生家庭应承担的义务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教育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个家庭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家庭每个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西藏高校毕业生家庭在教育成年子女选择职业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克服各种社会思潮,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在毕业生走向社会选择职业时,家庭主要成员一定要为毕业生当好参谋助手,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西藏高校毕业生和家庭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只有把报效祖国、回报西藏作为己任,才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真正找到人生的正确坐标。
  2.解放思想,放开束缚,让毕业生充分展示自我才能
  青年是八九点钟的太阳。这颗太阳越过高山,跨过大海,寻找的是能为大地带来光芒的自由天空。然而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子女,事事包办代替,处处设计蓝图,致使子女的天赋及爱好往往被扼杀。与理想相违背的现实却在不断粉碎着这个梦想,甚而在不断设置着各种障碍,事与愿违的制定着各种条条框框,不仅使父母的意愿难以实现,更使子女的选择难以尽如人意。因此,作为父母只有放开手脚让子女凭借真才实学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自由翱翔、自由选择,才能找到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才能选择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舞台。
  3.搞好服务,提供保障,使毕业生充分释放就业压力
  压力既可变为动力,也可变为阻力。高校毕业生在走向社会之前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是所有毕业生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西藏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从毕业到走上社会这一段时间内,毕业生无论在经济、心理上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为了使毕业生有一个宽松的就业环境,作为家庭这个坚强的后盾,就必须全力以赴为毕业生搞好服务,提供经济的、心理的保障,使毕业生充分释放就业压力,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形势。惟其如此,家庭才能够充分发挥后勤保障、心理支撑、避风港的作用。
  (四)西藏高校毕业生如何正确面对社会
  1.学好理论,打牢基础
  高等教育是人生受教育阶段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不仅能够掌握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更能够促使个人在人生定位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接受高等教育在校内主要任务是学理论、学技能成为专门人才。因此,校内的理论学习十分重要,它决定着一个技术人才理论功底的深厚。技能掌握非常关键,它决定着一个技术人才掌握技能的发挥。因此,西藏高校毕业生要从容不迫、充满自信走向社会,就必须在校内学好理论,打牢基础,掌握技能,展示才华。只有这样,才能在走向社会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各种挑战。
  2.积极实践,掌握技能
  目前,人才市场聘用人员的首要条件就是看有无实践经验。基于此,西藏高校毕业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必须在校内积极寻找各种实践途径,努力掌握各种实践技能,使自己能够在职场竞争中全面适应职场需求。在校内,应该懂得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只有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做到融会贯通,才可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才能牢牢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因此,西藏高校在校生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实践,掌握技能,为顺利走上社会、快速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调整心态,面对社会
  目前,西藏高校毕业生与全国其它高校毕业生一样,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都程度不同的产生了焦虑心理。要克服这种焦虑心理,就必须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以平常心面对,冷静选择,排除诸如不满、嫉妒、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用正常思维,正确定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迎难而上,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找到自我坐标,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4.运用技巧,科学择业
  应试是一次考试。但是并不是每个求职者都能够正常发挥。因此,正确利用应试技巧十分重要。例如:用人单位需要的是硕士以上的人才,应聘者却是本科生。面对用人单位的提问,如果应聘者能巧妙回答就会非常完美。在这里给大家举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某同学今年刚从XX大学毕业,所学专业是工商管理,在面试时他只强调了二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大学期间合理地利用寒暑假参加了一些社会实践,因此有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与陌生人在一起时,他很容易就能打破僵局,找出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二是他的英语口语不错,曾利用业余时间在旅行社做过兼职导游。工作和学习二者兼顾的经历使他掌握了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时间的技巧。最后他还补充了自己对于这份工作的喜爱与渴望,他像面试者展现了他的勤奋、自信的一面,并表示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胜任工作[3]。像这样,如果毕业生能够从容应对,运用技巧实现四两拨千斤,用人单位一定会对应聘者刮目相看,应聘原本不存在的可能性就会变为现实。西藏高校毕业生要实现初次择业成功,就必须科学运用技巧,以便于初次走向社会一次应聘成功。
  5.积极适应,做出成绩
  就业成功不等于就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作出骄人的成绩。要做出令同行和领导刮目相看的成绩,西藏高校毕业生就必须脚踏实地,忘掉学历,以一个初学者的身份,放下架子,放下清高,对待工作和同事,在工作中,全力以赴的完成每一件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快速适应职场生活,做出骄人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在职场中站稳脚跟,才能取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才能寻找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天地。
  就业是大学生毕业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重大。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的必然要求。因此,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下功夫研究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问题,建立并完善校内校外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的放矢,才能实现社会、家庭、学校多赢。
  
  参考文献
  [1]杨小峻,刘凯.西藏高等教育研究[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8.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
  [3]赵淑芳.15秒让你的建立脱颖而出[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4.
  [4]西藏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OL].https://www.省略/.
  
  作者简介:郝瑾,女,西藏民族学院教师。

标签:西藏 浅谈 高校毕业生 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