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利比亚战争折射出的奥巴马政府军事战略转向_利比亚战争结束了吗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收稿日期:2011?09?25    作者简介:1?倪正春(1979-),女,天津人,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理论教育二系讲师,博士;   2?徐华娟(1971-),女,吉林长春人,天津行政学院科研处副研究员,博士后。
  
   摘 要: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军事战略出现一些转向。在战略指导思想上,从“先发制人”转向外交接触、经济政策和军事力量的综合运用。在战略手段上,从单边主义转向多边协调与合作,强调国际社会共同承担维护国际安全的责任。奥巴马政府在利比亚战争中的表现印证了上述军事战略的转向。美国国内经济形势、奥巴马的形象策略和民主党的外交传统是奥巴马政府军事战略发生转向的原因。但是,美国维护霸权地位和向外扩展民主的长期目标并没有改变。
   关键词:奥巴马政府;军事战略;利比亚战争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2)02-0028-05
  
  
   冷战结束后,美国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局部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在这三次战争中,美国都充当主导作用,是战争发动者。但是,2011年3月19日开始的利比亚战争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美国是甘愿退居次要地位,而后又出人意料地把军事指挥权转交给北约。这背后体现出美国军事战略的逻辑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的军事战略在延续前任的基础上发生了一些转向,更多地强调多边主义,强调国际社会共同承担责任。本文对利比亚战争体现出的美国军事战略转向进行简要分析。
   一、奥巴马政府军事战略转向的内容 在战略指导思想上,奥巴马政府开始改变小布什政府时期“先发制人”的战略思想。先发制人战略是小布什政府时期武力运用的核心特征,实质是对可能的敌人实施进攻性的军事行动,在威胁尚未形成时就采取积极行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小布什政府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在初级阶段取得一定成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发制人战略遇到很大挫折。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认识到先发制人战略不符合美国的安全战略态势,为战略实践带来较大阻力。奥巴马政府认识到单一的进攻性军事战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提出要把外交接触、经济政策与军事力量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就是美军要把高技术作战和经济发达的硬实力与美国的外交、文化软实力结合起来,加强对亲美势力的军事训练和武器援助,加强对敌人内部的军事渗透,让军队搞人道主义救援,搞宣传、分化,支持敌对国家反对派的街头暴乱等行动。在2010年5月27日公布的奥巴马政府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指出,“军事武力,有的时候是很必要的,比如保护我们的国家和同盟,或者是维护更大意义上的和平和安全,包括保护那些面临人道主义危机的百姓”。但是,“我们将会使用外交、发展和国际制度及组织来解决分歧、阻止冲突和维护和平,减轻对使用武力的需求”。而且,“即使在使用武力是必要的情况下,我们也会尽力考虑战争以外的其他手段,并且仔细地衡量行动的成本和风险,以及不行动的成本和风险。当武力是必须的情况下,我们会继续以反映我们价值观的方式行动,同时加强行动的合法性,我们还会寻求广泛的国际社会的支持,并与北约和联合国安理会之类的组织一起行动”[1]。也就是说,奥巴马政府放弃了“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在使用武力之前会综合考虑其他可以解决问题的手段,将使用武力作为外交努力无效情况下的最后手段。
   在战略手段运用上,认为展开多边协调与合作比单边主义更为优先。在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时候,美国强调国际社会共同承担责任。首先,美国更加重视同盟与伙伴关系,同时积极发展与非同盟国家的关系。2009年7月7日,奥巴马在莫斯科新经济学院毕业典礼上发表的演讲中就提到“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21世纪的挑战或让世界按自己的意志行事”[2]。从2010年2月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可以看出,同盟与伙伴关系在美国的国防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报告》认为,维持现有同盟体系和建立新的伙伴关系,是美国安全战略的核心要素。美国绝不可能独立维持一个稳定的国际体系。在这个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美国必须与盟友和伙伴一道,共同分担促进和平与安全的责任,应对共同利益上的挑战[3]。2010年5月,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全面阐述了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新世纪的责任不能只落在美国一个国家的肩上,实际上,“我们的敌人乐见美国因为过度扩张而逐渐消耗掉力量”[1]。报告主张美国要与世界全面接触,首先要加强与美国关系最密切的传统盟友的关系;其次,发展与新的世界影响中心的伙伴关系。新的世界影响中心包括中国、印度和俄罗斯。
   美国不仅强调国际社会要共同承担责任,而且更加重视非国家行为体,即国际机构的作用。小布什在2002年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指出,美国在打击恐怖主义和预防“无赖国家”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时,“会一如既往地争取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但即使得不到联合国的支持,美国也将单独对敌人进行打击”[4]。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强调国际秩序的重要性:“我们对能够促进集体行动以应对共同挑战的公正而又可持续的国际秩序感兴趣。这种国际秩序有利于我们促进安全、繁荣和普世价值的努力,但这也预示着我们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的结束。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国际秩序,不稳定和混乱力量就会破坏全球安全。并且,如果没有促进国际合作的有效机制,像气候变化、流行病和跨国犯罪等没有国界的挑战就会有潜在蔓延的危险。”[1]奥巴马政府对小布什政府无视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地位的做法予以更正,认为自20世纪中期以来,北约和联合国等国际机构是维持国际秩序的中心。“二战后,我们通过诸如联合国之类的多边论坛去获得我们的利益。我们认识到聚集了各个国家利益的组织从来都不会完美,但是我们也看到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共用国际资源、推进国际惯例的手段。事实上,从二战开始,国际合作的基础就是国际机构、国际组织、国际制度和基于每个主权国家特定权利和义务的国际标准。”[1]因此,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尊重国际机构的调整。“当国家利益有冲突,或各国以不同的方式优先考虑他们的利益的时候,这些无视国际准则或不履行其责任的国家就无法得到更大的一体化和与国际社会合作所带来的利益。”[1]
   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的转向通过利比亚战争表现出来。利比亚出现动乱之后,美国最初对是否进行军事干预犹豫不决。2011年3月1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说,他将派两艘军舰和400名海军陆战队官兵,以此作为对利比亚危机的人道主义回应,不过他告诫美国需要谨慎考虑军事干预的问题[5]。美国《时代》周刊网站3月1日的一篇文章中引用美国政府一名高级官员的话说,即便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决定通过军事干预来帮助利比亚人摆脱本国正在垂死挣扎的政权,干预行动也不是美国单边领导的,而是在联合国支持下进行的[5]。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而是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发动了“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奥巴马不想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就轰炸一个主权国家。否则他会重蹈布什父子覆辙,后者正是因为共和党人总想野心勃勃地“单干”、不愿与其他重要玩家寻求共同语言而受到激烈的批评[6]。3月17日,美国、英国、法国和黎巴嫩四个国家提出决议草案,在联合国安理会进行投票,获得10个理事国的赞成。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值得一提的是,落实安理会决议的峰会是由法国牵头在巴黎召开的,而不是由美国单方面做出的。正如评论所指出的,对利比亚发动袭击的政治决策是来自4个大洲的29个国家在会议上作出的。目标是由联合国确定的。3月19日,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空袭开始,与以往历次战争不同的是,法国打响了第一炮,成为“带头大哥”,美国紧随其后。空袭刚刚开始,美国就谋划把对针对利比亚的军事指挥权转交给北约,使对利比亚的打击成为一次国际行动。日本《读卖新闻》3月22日报道说,奥巴马政府表示,在多国部队对利比亚采取的军事行动中,美军坚持只充当侧面支援的角色。美国准备将目前掌握的作战指挥权和管制权尽早移交给多国部队其他成员国。3月31日,北约正式接管了对利比亚军事行动全部指挥权。此后,奥巴马表面上支持继续对利比亚进行轰炸。4月15日,奥巴马宣布以保护平民名义开展的北约轰炸会一直持续到卡扎菲下台[7]。但是,奥巴马没有采取相应的实际行动。4月14日,北约的一名美国高级指挥官对盟军说,还需要8架地面攻击机来进行精确空袭,但是奥巴马宣称不会再派飞机参加此类行动[7]。正因为美国的不作为,在对利比亚空袭一个多月后,利比亚政府军和反对派的战争还处于胶着状态,无法分出胜负。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研究和平问题的专家保罗?罗杰斯认为,之所以单凭空中力量无法改变现状,原因之一在于参与空中打击的北约国家主要是英国和法国,因为美国已经撤出了绝大部分战机[8]。
   有评论把奥巴马政府通过利比亚战争所体现出的对外战略的转向称为“奥巴马主义”。主要有两种概括:一是把奥巴马主义概括为,在美国的国家安全没有受到直接威胁时,在多边军事行动中,美国试图将大部分责任转移给其他国家[9]。二是认为奥巴马主义具备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人道主义的出发点保证了美国军事行动的合法性;其次,这种军事行动应该受到严格限制,尤其不应该涉及地面部队;第三,军事行动必须是多边的,其他国家应该在可能的时候分担责任并占据主导地位[10]。概言之,奥巴马主义就是在解决国际问题的时候,美国不会单独承担责任,而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分担责任。正如在谈到解决利比亚问题所采取的前所未有的方式的时候,奥巴马认为,这就是国际社会应有的工作方式。应由更多国家来分担维护和平与安全的责任与代价,而不只是美国[11]。
   二、奥巴马政府军事战略转向的原因 第一,美国的国内形势。奥巴马从布什政府那里继承了一场危机,两场战争。一场危机是指肇始于2007年底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经济,美国再也没有小布什时代的雄厚财力去发动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表示,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是预算赤字[12]。两场战争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使数千名美国士兵丧生,消耗近万亿美元战争经费,使美国苦陷战争泥潭,再难以承受一次代价高昂的战争。另外,这两场战争使美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美国昆尼皮大学每月一次的民调发现,有47%的选民反对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介入[13]。因此,在利比亚战争中,出现了在以往战争中没有的现象。首先,在对利比亚进行空袭之初,美国国内就出现了关于武器代价的争论。“过去使用昂贵的武器时,对开销的抱怨不会像现在这样成为媒体的头条。”[14]仅在首日袭击行动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从驻扎在利比亚海岸附近的船只上发射了112枚“战斧”远程舰载巡航导弹,每枚导弹的费用在100万美元至150万美元之间。即第一天的袭击行动仅导弹一项就花费了1.12亿美元至1.68亿美元[15]。其次,奥巴马承诺不派出地面部队进入利比亚,“不让美国士兵的靴子沾上利比亚的沙子”[16]。2011年3月28日,奥巴马在美国国防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明确说出了美国把军事指挥权转交给北约的原因:“因为我们军人的牺牲以及我们外交官的决心,美国对伊拉克的未来抱有希望。但离该国政权的交替过去了8年,死去了几千名美国人,花费了近万亿美元。我们不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在利比亚重演。”[17]
   第二,奥巴马的形象策略。奥巴马在竞选总统的时候打出的旗号就是复兴美国经济,把美国从战争的泥潭中解脱出来。在2008年的总统竞选中,奥巴马战胜希拉里和麦凯恩的王牌之一就是他2002年在国会投票反对发动伊拉克战争。在竞选中,他称自己当上美国总统之后,将在16个月内将美国军队从伊拉克撤回来。奥巴马指出,美国每一个家庭要为伊拉克战争每月支付100美元,他说,美国可以把这个钱用在比错误的伊拉克战争更有用的事务上,比如,普遍的健康计划上。奥巴马的反战形象使他赢得了美国大多数选民的支持,最终当选为美国总统。当选总统后,奥巴马着手构建有别于前任的对外战略蓝图,同时展开“百日外交”,修复美国与世界的关系。2009年10月,基于其外交理念,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委员会认为,“作为总统,奥巴马在国际政治中创造了一种新气象。多边外交又重获中心地位,强调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对话和谈判成为解决哪怕是最复杂国际冲突的首选手段。无核世界的观念有力地促进了裁军和军控谈判”[18]。因此,从竞选总统开始,一直到利比亚战争发生前,奥巴马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和平总统”,而不是一个“战争总统”。利比亚战争发生后,奥巴马尽管也想把卡扎菲拉下马,但是为了维护他的“和平总统”形象,他不得不收敛锋芒,有限参与。因此,有评论说,在为了结束战争而不是打响战争而当选的总统领导下,美国希望不完全参与,不扮演真正的领导角色,只作出短期承诺,政治意愿不足[19]。奥巴马维持“和平总统”形象对他竞选连任总统也至关重要。对于一位试图逐渐结束在两个穆斯林国家战争的总统来说,任何大型干预行动的代价都是高昂的。与此同时,他还要应对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复苏问题,这两个问题对于他2012年竞选连任至关重要[6]。
   第三,民主党的外交传统。从19世纪初开始,自由主义外交就成为民主党的标签了。伍德罗?威尔逊确立了自由主义外交的基本原则,富兰克林?罗斯福实践了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构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在此后民主党政府中,肯尼迪和卡特两届政府曾推行有明显自由主义色彩的外交政策,但受制于冷战大背景,其影响并不突出。克林顿采取“新中间路线”,摇摆于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奥巴马上任后,提出了明显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外交目标。发展、合作和裁军是奥巴马提出的三大外交目标。早在20世纪20年代和平运动时期,美国的自由主义者们就坚信,美国可以利用自己的经济资源促进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由此导致政治上的稳定,并最终出现和平的国际秩序。因此,经济发展和相互依赖是世界秩序的关键。基于同样的判断,奥巴马政府认为,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发展的不平衡,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还包括政治、文化等领域。因此,解决国际冲突的根本方法是推动全球发展,通过发展解决问题。因此,从理念上说,奥巴马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民主党主流在国际事务上的观点,是在重回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自由国际主义”路线。这一路线的核心是美国不能依仗自己的超强实力“包打天下”,而必须在对外行动中注意国际反应和国际合作[20]。
   三、奥巴马政府军事战略的变与不变 尽管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的对外战略发生了一些转向,但美国维持单极霸权的目标没变,只是手段上发生了转变。美国外交事务委员会的高级研究员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在2010年1-2月号的《外交政策》杂志上也对奥巴马的外交政策进行了点评。他认为,美国的历届总统都存在外交政策方面的精神分裂症。历届美国总统的外交政策,都受到四位伟人的影响:汉密尔顿、威尔逊、杰斐逊和杰克逊。汉密尔顿主张美国要有全球战略,而全球战略的目标是保障美国在全球的商业利益;威尔逊也主张美国要有全球战略,但全球战略是为了推销美国的民主和人权;杰斐逊反对美国有太多的国外干预,他认为管好美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杰克逊派是Fox News的观众,也即美国的草根阶层,他们怀疑汉密尔顿的政策是受大企业指使,觉得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是空中楼阁,也瞧不起杰斐逊派太过软弱。米德认为,奥巴马在执政初期是地地道道的杰斐逊派。但是在一个美国霸权的时代,奥巴马不可能完全把视野局限在美国的国内事务上。杰斐逊派认为,美国的民主是美国土生土长的,根本无法对外出口,但是奥巴马胸怀美国的使命感。因此,他是一个杰斐逊和威尔逊的结合[21]。一方面,奥巴马想在国内重振美国经济,在国外重塑美国形象,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事务。另一方面,奥巴马要在前者的基础上推广美国的民主和价值观。有评论认为,虽然在外交路线上奥巴马处处摆出与前任决裂的姿态。但在许多美国分析人士看来,从实效而言,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从布什时代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保守路线回归到现实主义传统路线,并没有出现根本的改变[22]。
   第一,确保美国优势地位,维护美国霸权的目标不会改变。确保美国的优势与安全一直是美国政府对外政策的目标,奥巴马政府也不例外。长期目标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维护霸权的方式。2010年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第一部分就明确指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在于重振美国的领导地位,以便更加有效地维护其在21世纪的国家利益[1]。有评论认为,利比亚战争是美国的大中东计划中的一部分。华盛顿极力向其他北约成员国施加压力,要求其他国家正式负责指挥――无论以什么名义――由美国主导的利比亚轰炸行动,以便给华盛顿围上一块遮羞布,让人们不要再关注五角大楼通过美军非洲司令部在协调军事行动方面所发挥的核心作用[23]。
   第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民主的目标不会改变。在海外推进美式民主是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战略的主要手段及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前任总统布什在这方面尤为狂热和执着,大肆对外强加“民主”。结果却事与愿违,到处碰壁,并使美国的形象、声誉和影响降到历史低点。奥巴马政府强调“巧实力”外交[24],实质上不改美国谋霸战略,但在实践上不咄咄逼人,注重接触、对话,主要运用软手段。对在海外推进民主也采取多做而少说的策略,改高调为低调,淡化民主攻势。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仅以“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向所谓专制政权提出劝告。奥巴马政府还同其前任强行推广美式民主不同,高调谈论民主的内生性,尽量冲淡向别国强加美式民主的印象。2009年2月7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德国慕尼黑的演说中指出,“我们共同拥有的威力最大的两件武器是‘发展’和‘民主’”,因为“贫困的社会和治理不善的国家可能成为滋生极端主义、冲突和疾病的温床”;“不民主的国家助长怨恨”。为此,拜登提出,美国要通过帮助世界战胜贫困和推广人权与自由进程来促进和平与稳定。他强调推进民主不是凭借外力,而是与政府中的温和派及公民社会合作,建立保护自由的机制,并认为这是“确保自由”的“唯一途径”[25]。2009年6月初,奥巴马在开罗大学演讲时也表述了同样的观点,他宣称,任何国家的政府制度都不能也不应由其他任何国家强加,每一个国家都是立足于自身的民族传统,以自己的方式实现民主[26]。
   四、结语 利比亚战争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美国介入的第一场战争,也是奥巴马政府进行军事战略调整之后美国介入的第一场战争,因此这场战争出现了许多不同于冷战结束后历次战争的现象,甚至被冠之以“奇怪战争”。然而,未来奥巴马政府军事战略将作如何调整,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EB/OL].https://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rss_viewer/national _security_strategy,2010?05?01.
  [2]Obama’s Speech in Moscow:President Addresses New Economic School Graduation[DB/OL].https://www.america.gov/st/texttrans?english/2009/July/2009070
  7062839abretnuh3.549922e?02.html&distid=ucs,2009?07?07.
  [3]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EB/OL].https://www.defense.gov/qdr/,2010?02?12.
  [4]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EB/OL].https://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sc/nss/2002/,2002?09.
  [5]白宫纠结是否对卡扎菲动武[N].参考消息,2011?03?03.
  [6]美在利比亚问题上“没有好选项”[N].参考消息,2011?03?10.
  [7]奥巴马利比亚政策矛盾日益尖锐[N].参考消息,2011?04?19.
  [8]专家称单凭空袭不能打垮卡扎菲[N].参考消息,2011?04?29.
  [9]奥巴马利比亚政策讲话备受质疑[N].参考消息,2011?03?31.
  [10]“奥巴马主义”遭遇利比亚困境[N].参考消息,2011?03?29.
  [11]美何以不愿领导利比亚战争[N].参考消息,2011?03?29.
  [12]利比亚,西方干预主义的绝唱[N].参考消息,2011?04?08.
  [13]多数美国人反对军事介入利比亚[N].参考消息,2011?04?01.
  [14]美国“战斧”没有廉价替代品[N].参考消息,2011?03?25.
  [15]轰炸利比亚,西方猛烧钱[N].参考消息,2011?03?23.
  [16]Barack Obama’s Libya Speech: An Address to the Nation[DB/OL].https://www.省略/politics/archive/2011/03/barack?obamas?libya?speech?an?address?to?the?nation/73137/,2011?03?28.
  [17]改造世界――美国21世纪的超级计划[N].参考消息?2011?04?31.
  [18]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词全文[DB/OL].https://www.省略/gj/gj?cfjm/news/2009/10?09/1901765.shtml,2009?10?09.
  [19]美国何以不愿领导利比亚战争[N].参考消息,2011?03?03.
  [20]朱峰.奥巴马政府的外交与安全战略:“变革时代”已经来临?[J].和平与发展,2009,(3).
  [21]奥巴马的外交政策[J].国际经济评论,2010,(2).
  [22]美国:奥巴马“变革”的悖论[N].参考消息,2009?12?31.
  [23]“霸权思想”支使美国对利动武[N].参考消息,2011?03?28.
  [24]胡水娟.奥巴马“巧实力”外交战略评析[J].国际论坛,2010,(1).
  [25]Biden Foreign?Policy Speech:"We Are Willing to Talk" [DB/OL].https://blogs.省略/washwire/2009/02/07/8375/,2009?02?07.
  [26]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on a New Beginning [DB/OL].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remarks?president?cairo?university?6?04?09,2009?06?04.
  

标签:巴马 利比亚 折射出 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