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加强执政能力制度建设的理论依据|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规范管理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努力将党的执政行为纳入规范和法制运行的轨道,对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执政的科学化、高效化无疑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在党的建设方面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党的制度建设是按照执政能力的要求形成的体制和制度的体系。我们党的建设的历史来看,党在领导和执政过程中,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始终是制约和影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因此,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到突出位置抓紧抓好,用系统完善的制度,保障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执政能力 制度 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一、毛泽东关于执政能力制度建设的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从制度上积极探索出了人民监督党的途径和方法。他深刻指出以健全的制度确保党的优良作风,这是从延安整风到党执政初期我们党的建设的成功实践,也是一条重要经验。他提出了多党合作制度、民主集中制度、信访工作制度、干部“三同”制度,干部参加集体劳动制度,等等。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并时刻提醒领导干部务必保持党的优良作风。为民掌好权、用好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二、邓小平关于执政能力制度建设的理论
  第一,关于党的领导制度。针对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以党代政等弊端,邓小平认为,必须健全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实行党政分开。“凡属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都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讨论、决定和发布文件,不再由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发指示、作决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领导,主要是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二,关于党的组织制度。在党的组织制度方面,邓小平论述比较多的是干部制度问题。他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设一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因此,要建立健全干部的选拔制度,“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三个条件,当然首先是要革命化”;建立干部培养使用制度,“采取从上看和从下看互相结合的办法”;建立退休制度、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干部考试任用制度、干部交流制度,“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勒、轮换制度,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包括选举产生、委任和聘用的)职务的任期,以及离休、退休,要按照不同情况,作出适当的、明确的规定。任何领导干部的任职都不能是无限期的。”
  第三,关于党的监督制度。党的监督制度,就是从制度上制约权力,并监督权力。“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因此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国家的命运若掌握在一两个人的手中,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险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在充分的民主基础上做到正确的集中,重大问题一定要集体讨论和决定。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执政能力制度建设的理论
  1、关于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1990年6月,为了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真正体现选举人的意志,按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中共中央在总结党内选举工作经验并广泛听取各地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9月,为了切实保证新发展的党员质量,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制定并试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的任务,并且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
  2、关于党的干部制度建设。1995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条件、考察方式、决定程序等一系列主要环节作出比较明确的规定,是加快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3、关于党的监督制度建设。1997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结合党的建设的实践.对实施党纪处分的原则,违反纪律与纪律处分的种类,纪律处分运用规则等作了具体规定。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2000年1月,他特别强调对领导干部要加强主动监督,把监督的关口往前移,加强事前防范。2001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这样就把党的制度建设纳入了法制化建设的轨道。
  四、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关于执政能力制度完善的理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着眼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着眼党的建设新在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紧密结合,作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决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制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五个以”,深刻指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因素。其中,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党的制度建设,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强大动力。在这方面,我们面临着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21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和十六大关于加强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这些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要思想,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着重加强党的制度建设问题上的清醒与自觉。
  在2011年9月我党召开的十七大会议公报中还同样强调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它对于维护党的章程,纯洁党的组织,教育党员遵纪守法,保证我们党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51
  [2]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 106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308 333 348
  [4]党的十六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刊,人民出版社,2002
  [5]丁晓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
  [6]彭文民.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5:76
  [7]周敬青.中外执政党制度建设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139
  [8]党的十六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党建读物出版刊,人民出版社,2002

标签:执政能力 制度建设 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