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二年级作文 > 正文

个性化阅读教学【给个性化阅读教学一个“指点”】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当前对“个性化阅读”内涵的诠释有很多。常常与“个性化阅读”相随的有“探究性阅读”、“创意性阅读”、“独立性阅读”、“合作性阅读”、“多角度阅读”等提法,几个概念之间相互阐发,但角度不一。三维的课程目标是贯穿新课标的红线,“个性化阅读”也是三维,它包括一下内涵:(1)个性化阅读价值观指向人文性,即人文精神的领悟;(2)个性化阅读必须凭借文本,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3)个性化阅读要体验,更要思维,力求思维与感情的统一;(4)个性化阅读是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以教师的分析去代替;(5)个性化阅读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在实践教学中,有的教师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辨证把握个性化阅读的内涵,过分强调个性化阅读的人文性倾向和个性化阅读的体验策略,过分演绎“独立选择学习内容”,独立选择学习方法,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因而忽略了学段目标和问题特点而一味地引导学生体验,失去了思维的激发与引导,由此引来对新课标阅读教学的一些偏差。从三维的角度探索与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从一下几个方面研究:
  一、研读文本,找准切入点
  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研究文本,找准切入点,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如果把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内容,一堂课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从文本的“可讲处”到“可衍生处”,大大小小提出很多问题,东碰一下,西摸一把,就会造成学生体验与理解的浮光掠影。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文题等等。在正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中“淘出”极宝贵的可教因素,通过二度创作,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题的内核,从而让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场所。比如一位教师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在共同探讨“什么样的林冲”中提出一个“忍”字,重锤敲击,让学生感悟到这个“忍”字是林冲区别与其它107个好汉的个性特征,他是一忍再忍,最后忍无可忍、走投无路,才被逼上梁山的,这样就通过“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片段,让学生了解林冲这个人,了解整个《水浒》。这样的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
  二、关注学情,点击兴奋点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兴趣、爱好方面,这些个性差异决定了他们在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尤其是对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上需求不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情趣的导入,抹平了学生情感的涟漪;纯知识性的要求,遏制了学生的感性渴望;不作适度的阅读暗示和恰当的兴趣激发,使学生在迷茫和无趣中踯躅,读书浮光掠影,流于形式。个性化阅读教学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们对这些知识有热情”,合理而有效地点击到学生兴奋的关键点上,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如有一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先围绕“地球”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再围绕“只有一个”讨论,让学生理解只有一个地球能养育生命;然后以“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你是哪一味”这个问题导读课文,学生兴致盎然地谈“味”,并朗读、体味课文中的语句,力图将“味”表现出来;最后组织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实话实说”节目,老师为主持人,学生分别扮演环保局长、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女宇航员、“破坏过环境的”公司老板。这位老师的教学,始终“点击”着学生的兴奋点,给学生留出选择,留出空间,形式多变,方式灵活,紧扣文本又超越文本,形成了一条多姿多彩的阅读主线,创造出情趣横生的语文韵味。
  三、多元互动,捕捉生成点
  教学过程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呈现“非预设”的特征。文本阅读无“唯一答案”,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思考,正是个性化阅读教学所追求的。因此,我们不要把心思只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尊重并正确对待学生的“阅读初感”,紧紧扣住学生对文本的初步“反应”,即文本对话中的“亮点”“质疑点”“争论点”“困惑点”等展开教学,向着文本更深处的内容展开对话,从而创造出更独特、更深厚、更丰富的对话成果。如一位教师教学《草船借箭》,让学生读课文,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结果学生得出的结论很多:机智勇敢的人、诚恳的人、多谋的人、视死如归的人等,这与教师预设的“神机妙算的人”不同。但教师认识到学生的看法有道理,立即调整了教学思路,要求学生再度课文,以课文内容为依据进行个性化解读,使得诸葛亮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更为丰满,更为鲜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个性化阅读必须坚持“价值引导”,不能让学生的个性感悟“像雾像雨又像风”。当学生的自由感悟过于散乱,或者与课文的价值取向发生矛盾,出现了原则性的错误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引导,防止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误入歧途。
  四、填补空白,寻求发散点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寻求发散点,并有效进行思维的发散,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知识背景。要让学生的思维与事物建立多样的不确定的联系,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利用课文主题的“相似点”,开展拓展性阅读活动;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领域,抓住“知识盲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指导他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活动;可以找到与其它学科、与社会生活的“交叉点”,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如教学《雨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一般可以提出:“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师生仿照课文共同编儿歌:“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雨点落在树梢上,在树梢上欢笑;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唱歌……”通过发散有效地实现知识的迁移,也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里也需要特别注意一点,“发散”必须要“以原文为基础”,变成充满个性色彩的东西,而不能脱离文本进行“无中生有的创造”。
  五、寻求“相似”,形成整合点
  教学活动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不仅要善于开放,也要善于收拢;不仅要发散,也要善于整合,不仅要有知识总量的增加,而且要形成知识的序列和结构。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清醒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一种围绕规定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过程整体性和结构性的强烈意识和比较强的能力。比如:一位教师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用一节课的时间教学《题临安邸》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他把这两首内容似乎不相关联的诗歌置于南宋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纳入“忧国忧民”的主题之中,一下子提升了文本的意蕴与价值,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他还相继补充了陆游的《示儿》、岳飞的《满江红》等诗词,经过与多个文本的交融与碰撞,达到“举三反一”,多角度地、有创意地解读文本的目的。三维的学习目标得到有机的融合,课堂教学因此而生机勃勃。
  综观起来,个性化阅读教学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凸显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活力的释放,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引导学生探索性和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体的过程,是自主的、体验的、批判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标签:指点 个性化 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