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发言稿 > 正文

[致伸科技:我们终于不缺人了] 致伸科技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1年春天,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区。   致伸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厂房门前,几个员工正将一条广告横幅挂上墙。   横幅上印着“诚聘技术工人”的大字。
  暖阳下,红底黄字的横幅分外显眼。
  只可惜,广告显眼,却应者寥寥。
  “还是不行……”望着公司的招聘记录本,致伸人力资源部部长张士贤感觉压力巨大。
  2011年4月,致伸正式投产。作为配套企业,致伸每个月要为笔记本电脑品牌商提供40万件电脑配件。
  大战在即,公司却招不到足够的熟练工。
  为此,张士贤和同事们到各区县人才中心搞过招聘,在厂房前打出过大幅广告,甚至鼓励公司员工动员亲朋好友来应聘,只要引来新人,公司就?予一定现金奖励……“到哪里去找工人啊?”张士贤愁眉不展。
  张士贤无可奈何之际,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他送来了“及时雨”。
  2011年,针对本地劳动力供需不对口、务工者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重庆出台了《重庆市信息产业预备制培训工作方案》等文件,依托各区县职教中心等教育机构,建立校企“联姻”模式,对城镇失业人员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为信息产业重点企业输送技能对口的产业工人。
  很快,致伸就从中受益。
  2011年春夏之交,100名年轻人走进公司。
  “这下可好了!”看到这支生力军,张士贤呵呵直乐。
  在用工最紧张的时刻,致伸的“联姻”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送来100名学生顶岗实习。
  这些职校学生有技术功底,经过简单培训就能胜任岗位,弥补了产业工人不足的缺口,帮助致伸渡过难关。
  “订单多,企业用工量就大;没订单时,用工量也就相对少些,这就是制造业用工需求的短期波动现象。”张士贤说,有了学生顶岗实习机制,企业订单多时,学校就组织学生到公司实习;没订单时,学生就返回学校,继续学习。这样,企业避免了“用工荒”,学生也在实践中学到了技能。
  而校企“联姻”,不仅仅只是救急。
  2011年11月20日,重庆科创学术报告厅。
  一阵阵掌声响起。
  讲台上,致伸母公司――台湾致伸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朱承平妙语连珠,将一堂企业运行原理课程讲得生动有趣。
  讲台下,学生们侧耳倾听,笑声和掌声齐飞。
  作为致伸的未来员工,他们正在接受定向培训。
  校企“联姻”后,针对企业长期用工需求,科创学院与致伸建立了一套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首先,开设定向培养班,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同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量身制订课程。
  这样,职教院校就能针对企业需求,定期定量地向企业输送对口人才,实现“人岗相宜”。
  在校企“联姻”帮助下,致伸彻底消除了用工难的忧患。
  而这样的“联姻”,正在重庆全面铺展,为信息企业建起一座座“人才蓄水池”。
  
  数据
  
  ●2011年,重庆市场主体达到113.36户,同比增长23.17%,增速全国第一。
  ●2011年,落户重庆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210家,总数居中西部第一位。
  ●2011年,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15%企业所得税等财税扶持政策,重庆为各类企业减税让利265亿元。
  ●2011年,重庆造笔记本电脑产量突破2500万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20%。
  ●2011年,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等七大要素市场交易额累计超过3000亿元。
  ●2011年,重庆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达到24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突破一亿吨。
  ●2011年,重庆开通渝沪江海联运、渝深铁海联运,新增九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
  ●2011年,重庆完成“七通一平”51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厂房及楼宇700万平方米。

标签:人了 不缺 终于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