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发言稿 > 正文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个性化学分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探讨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在化学课堂中,如何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 个性 化学实验 创新思维   
  在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应试教育体制下,高分低能并不少见,有些学生也许存在着许多其它方面的潜质,却仅仅因为成绩差而备受冷落,甚至被大学拒之门外。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考场英雄却毫无作为,而那些昔日的“坏学生”却能凭借自身的能力在社会的一隅撑起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
  这一个个例子不禁让社会质疑,让教育学家深思,更让我们教师反省:在我们教育体制的大背景下,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经常抹煞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使之变得机械、呆板。尽管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由于受考试制度的影响,受老师教学习惯的影响,课堂教学的改革多数仍然只是纸上谈兵,“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仍是很多老师喜欢采用的教学方式。
  中学时期的学生,正是个性鲜明而极富想象力的群体,他们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面对他们,采用旧的教育形式是不行的。这样,只能压抑他们的个性,损伤他们的积极性,磨灭他们的创造性。因此,我们要贯彻新课程理念,走素质教育的道路,彻底改变教学观念、努力寻找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成为思维活跃,极具创新意识,真正高素质的人才。
  然而,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理念,更需要的是将具体的措施融入课堂教学中。因化学具有趣味性、生活化、实践性的特点,且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的课程,故在教学实践中,更易于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改变实验教学的方法、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教学实践性强,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学生在已知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根据老师及教材的安排按部就班地,机械地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由于没有悬念,缺乏趣味性,强调统一操作而不利于学生个性发挥,由于不提倡创新,而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中的实验已经不再把实验分老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教师对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提前进行仔细地揣摩,深入地研究,进行实验进行分类,即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甚至可以增加一些家庭小实验
  1.精选部分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演示实验只是单纯地展示化学现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某些反应的现象,加深某些物质性质的认识和掌握,其操作是老师完成的,其注意事项是老师事先考虑过的,学生只是被动地观看,或者按照老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思考。而探究性的实验则不同,它有助于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形成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反应出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思维特点,同时教师要在这过程中肯定不同的设计,不能只肯定老师预想的方案,对学生的方案不要轻易地进行更改,除非有安全性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失败,在失败中思考,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充分地发挥,否则探究会失去它本该有的作用。
  例如: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让学生对此进行探究,因为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品,所以他们的兴趣异常浓厚,热情空前高涨,思维异常活跃,设计出了很多方案检验火柴中头硫元素的存在,就连平常内向、几乎不发言的学生都说出了多种设计方案,老师对不同的方案都加以肯定,学生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好的培养。当然有些方案是不能实现的,或在实验室条件下不能操作成功,甚至是危险的,但这些尽可能让其他学生去评价或到实验室让学生亲自体验失败。这样同时又可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感受科学的艰难,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使他们终身受用。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适当增加探究性实验,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创新实验,鼓励超越与创新,不怕错误与失败,让他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错误中寻找真理,在创新中寻求乐趣,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个性及潜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
  2.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我们知道化学实验的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时间、试剂的量、试剂滴加的顺序等。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探究实验都有可能会出现预料外的现象,有时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时无法解释,这不仅考验了教师,促使教师去不断学习,去研究,更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探究的科学精神。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哪怕是老师和课本都肯定过的实验现象。
  笔者在进行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时碰到这样的情况:向一只试管中加入适量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少量3?的过氧化氢,震动,放置片刻后滴加稀盐酸。
  这是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易被氧化,预设时加氯化钡溶液后无白色沉淀出现,溶液保持澄清,可在这次的实验中坐在前排的学生仔细地观察到溶液中产生了少量的沉淀,尽管现象不是很明显,在老师讲解时他提出来他与别人不同的观察结果,这时教室里一片哗然,教师稍作冷静后肯定了改生,同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当然这个问题的讨论放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学习后。学生在讨论该问题时非常积极、活跃,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否定了老师,很有成就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说可能是药品配错了,有的说可能溶液中混入了杂质,有的说BaSO3不溶于或难溶于盐酸,有的说可能二氧化硫溶液中含有硫酸••••••基于他们的讨论让学生设计方案如何证明自己的猜测。我想这样的课堂假如经常有,这样的教学课堂会枯燥?这样的教学怎么会不有成效呢?
  3.增加可行的趣味性强的家庭实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化是其它学科不能具备也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这样的学科优势进行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精神。
  在进行酸雨的教学时可课前发给学生PH试纸测量雨水不同时间段的PH;进行蛋白质的教学时可事先让学生在家煮鸡蛋,烧头发丝和棉线,在牛奶、豆浆中加入浓食盐水等。
  这样的教学无形地拉近了学生和化学的距离,降低了化学学科在他们心理中的难度系数,增加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改变教法、学法,注重个性发展
  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效地进行课改,需要有新的教法、学法与之相适应。
  1.恰当地运用辅助教学方式
  随着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普遍使用。把瞬间即逝的一些化学反应绘制成幻灯片,在实验之后再现,让学生再观察,再根据给出的一些数据和符号,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又可以节省板书时间;还可以把一些静态的模拟成动态的,抽象的模拟成具体的,帮助学生理解,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但多媒体的使用要适量、适时、适度,要用得恰到好处。切记过多,不分场合盲目使用。同时还要继续发挥传统教具的使用,如:挂图、模型。
  2.采用启发式教法,要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
  设疑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引用化学发展史中的故事作为引导,采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使之联想,利用有趣的演示实验造成悬念等形式多样的方法来设疑,通过引导学生思疑、析疑、帮助学生解疑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用生动直观的教具、影像、音效等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联想,唤起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去类比、分析、理解和掌握学习到的新知识、达到对新知识系统的新的构建。
  采用启发式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是创新能力的前提。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质疑;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能够质疑。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设疑、自己的质疑中能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个性,从而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采用探究式学习、开发学生潜能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进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其中探究性就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并鼓励创新,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通过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起到组织指导的作用,而真正处于主体地位的则是学生。由于课题的选择以学生的兴趣为前题,故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利于其在探究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在充分发挥其潜力的过程中突出其个性化。
  4.采用体验式学法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式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亲自经历问题的操作、解释与应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获得学习方法。这种学法对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这已经很形象地说明了体验式学习的效果。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有更多的机会采取这样的教学。如一些抽象的理论可设计成实验让学生体;,一些科学的发现也可进行模拟设计,让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神奇、成功及快乐。
  当然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不能走极端,错误地认为新课程教学就是不要讲授或不敢讲授:认为不要板书,只用多媒体;简单的问题也要探究、讨论。所以采用那种学法、教法应该视具体内容、具体情况而定,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让我们以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前提,以实验为学习的载体,运用合适的教法、学法,充分使我们的学生能充分展示个性、发挥个人潜能从而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真正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周军.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标签:得以 化学 个性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