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分手信 > 正文

【越是民族民间的,就越是世界的】世界民族民间音乐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蜚声国内外的辽宁海城高跷秧歌在海城近代史中写上了浓浓的一笔,它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现象,更是东北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一枝独秀。她们扭在田间、浪在路边;扭在场院,浪在庙会;扭向大帅府,浪到天安门;扭到了央视CCTV,浪到香港、澳门;扭出了国门,冲出了亚洲,扭向了世界。
  关键词:海城高跷;民间文化;世界
  [中图分类号]: J722.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6-0125-01
  一九八九年十月间,海城高跷秧歌经文化部批准,在中国文联率领下,由海城农村三十几名民间高跷艺人,组成了“中国海城高跷秧歌艺术团”,赴西欧参加了在奥地利举行的欧洲最有名的第十一届克雷姆斯国际民间艺术节和在匈牙利举行的第五届克拉根福国际民间艺术节。在历时三十多天的访演中,遍访了三十多个城市,演出50多场,所到之处受到了外国友人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并与美、苏、英、法、土耳其、德国、玻利维亚等三十二个民间艺术团交流了技艺。
  此次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受到了国际民间艺术组织秘书长法卡尔的高度赞扬,获得了“东方木棍上的芭蕾”美誉,荣获了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最受欢迎、最守时、演出最认真”的优秀演出奖。还在维也纳政府大厦受到奥地利总统瓦尔德内尔的亲切接见(32个演出团中唯一接见并合影的队伍)。从此,海城高跷秧歌由民间登上了世界的艺术大舞台,成为西方各国称赞的“东方民间艺术的奇葩”。近年来海城高跷秧歌艺术团又出访了日本、香港、澳门,演出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各大城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以海城高跷秧歌为媒,在海城举办了三届“中国海城国际民间艺术节”,邀请到了美国、前苏联、法国、印度、朝鲜、毛里求斯、玻利维亚、德国等二十多个国家民间艺术团来海演出,与海城三十多伙高跷秧歌欢聚一堂,共同交流技艺,共同抒发各民族情感,把艺术节办成了一个歌的海洋、花的海洋、情的海洋、爱的海洋。海城高跷秧歌真正成为了世界民间艺术大家庭的一员。
  那么,海城高跷秧歌为什么能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海城高跷为什么能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究其原因,作者认为:因为海城高跷秧歌是地地道道的民间艺术;而越是民族民间的艺术,就越是世界的。
  论据一,海城高跷秧歌产生于民间,表现的内容是世界人类共有的愿望。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的三百多年前,海城水旱码头畅通,经济繁荣,商贾云集,素有“渤海奥区”、“辽佐重地”之美誉。于是山西、山东、广东等地商人纷纷来海经商,建立了山西会馆、山东会馆以及各种商号。这些驻海商家从家乡带来了许多学徒,又在本地招收了一些学徒,每逢节假之日,业主为免学徒思乡之苦,又为与当地民众共度佳节,组织了许多文化娱乐活动,于是外地的“戈阳腔”、“耍孩儿”、等民间艺术与东北的地秧歌、蹦蹦戏一拍即合,产生了一种新的民间艺术――海城高跷秧歌。
  高跷秧歌是艺人们双脚踩在两根木棍上进行表演的一种秧歌。这两只木棍既可以使演员在新春乍暖之时满地泥浆不把衣裤弄脏,又可以起流动舞台作用,便于群众观看,可以说高跷是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创造。由此可见海城高跷秧歌产生在民间,发展于民间。
  那么它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呢?大体上是三个部分,一是表达人们欢度佳节时的喜悦心情;二是抒发对美好生活及爱情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三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企盼与追求。
  为什么这样讲呢?从前大场开始的第一个整体造型就是“骑象”寓意:一年万象更新。接下来就是“三阳开泰”、“鲤鱼跳龙门”、“喜鹊登枝”、“人寿年丰”、“金龙盘玉柱”、“锦上添花”等舞汇和造型表演,它完全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愿望,那就是一年中人们盼望五谷丰登、福寿绵长、万事顺意、生活越来越好。接下来的“清场”,也叫“小场”,有二人舞的“情场”、“逗场”、“丢场”,有三人舞的“恋人相会老扌汇捣乱”喜剧场,还有多人舞的“踏青场”、“蝴蝶场”等。这些都是通过直述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表达人们对幸福与爱情生活的追求。最后是“后大场”,主要舞汇有“富贵荣华”、“十字梅”、“乱场”、“珍珠倒卷帘”等,主要展示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祈盼和美好祝愿。由此可见海城高跷秧歌,产生于民间,表达着人类对幸福生活共有的向往和赞颂,完全说出了老百姓心里的话,因此,它代表了群众的心声,难怪世界的人们都喜欢它、看它、爱它。
  论据二,海城高跷秧歌演出形式热烈、粗犷、自由、奔放,特别是即兴表演很接近群众,很容易唤起与观众的共鸣。
  海城高跷秧歌是集戏剧、曲艺、杂技为一炉的民间艺术,它也是以舞蹈舞汇表现内容的哑剧。一队表演队伍有老生、老旦、头跷、二跷、压鼓的、上下装及男女群众演员,服装靓丽,扮相或俊秀、俏丽,或憨厚、英武,人物非常接近群众心中的英雄人物或就在人们身边的人。它们的一扭一浪,一颦一笑都代表着基层百姓心声。每当艺人们即兴表演起来,常常走到群众中间,直抒胸臆,让观众看着爽目,内容表现的明白,观众不时报以会心的欢笑。特别是那激昂而欢快节奏的鼓点,以及那高亢动人心魄的唢呐,很快便调动起观众,与之时而激奋,时而欢快,全身心投入到剧情之中。
  就是我们在国外表演,外国友人们也都看明白了每场表现的内容。比如在奥地利街头演出时,艺人们在跷上扭呀浪呀,观众也跟着耸肩、抱胳膊的扭着浪着,形成了演员与观众共同欢乐的场景。
  论据三,海城高跷秧歌高超的表演技巧,符合世界人民的欣赏习惯,受到人们的广泛称赞。
  海城高跷秧歌,表演技巧水平很高,其特点以“扭、逗、浪、相”为主。
  “扭”是海城高跷的核心,男演员的“扭”有头花、猫洗脸、前腰花、后腰花等二十多种袖头花;跷功更是一绝,有“蹲跷”、“踏跷”、“别跷”等十多种跷上花样;更有水平高者在跷上翻各种“跟头”、“穿毛”、“托人”、“飞人”等令人拍手叫绝的绝活。女演员一手持彩扇,一手持手绢,表演水平很高,有“顺风旗”、“向阳花”、“压花”、“胸前花”等令人眼花缭乱的二十多种表演手段,也有高超的跷功,如“蜻蜓三点水”、“拨汁”、“前桥”、“后桥”等。这样男女配合起来,裙飞扇舞,扭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逗”是海城高跷秧歌幽默表演逗人开心以及演员之间互相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情场”中傻小子与美少妇的令人发笑的一些表演,令人耳目一新,完全表达基层百姓的欢乐与喜悦。
  “浪”是海城高跷秧歌表现美的技巧的一种方式,女演员站着“一柱香”,走起来“风摆柳”,代表女性的独特风韵,那“扭中浪”、“浪中美”、“美中俏”把一个一个人物的思想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浪”就是美,就是俏,就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相”是海城高跷秧歌向高水平表演技巧攀登的阶梯,也是海城高跷与其他秧歌的区分点。“相”就是“鼓相”,即在表演中瞬间停顿亮相,深刻揭示这一段的表演内容的手段。亮相有一至五鼓亮相,表演内容极其丰富,并且易懂耐看。
  正因为海城高跷秧歌有如此多的表演手段,而且又有许多惊人心魄的杂技表演。因此无论谁看后都拍手叫绝,都为之感动和感叹,因此颇受中外观众青睐。
  综上所述,因为海城跷秧歌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表现了人们共同的心声,受到广大观众的爱戴和赞誉,所以由民间走上世界艺术的大舞台。由此也证明越是民族民间的艺术就越是世界的。

标签:民族民间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