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二周记 > 正文

[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要素收入分配效应]技术进步偏向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技术进步偏向性取决于技术进步收益率、要素稀缺性和要素相对生产率的增长率。通常技术进步偏向性使资本和技能型劳动生产率增长更快,资本和技能报酬更高并导致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及其偏向程度加深,资本报酬更高且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更具掠夺性,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并恶化劳动力市场地位。而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使劳动力市场需求分化并出现技能溢价。若任凭市场经济自由发展,技术进步偏向性不断强化,技能型劳动需求增长、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和工资不平等现象持续存在,最终将阻碍一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技术进步偏向性;生产要素;收入分配
  作者简介:王林辉,女,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韩丽娜,女,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消费金融研究。
  基金项目: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合意结构和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项目编号:10CJL011;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及其收入分配效应研究”,项目编号:11YJC790183;2010年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要素耦合、技术进步匹配性和我国经济增长路径选择”,项目编号:2010JC024
  中图分类号:F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2)01-0056-07 收稿日期:2011-11-27
  一、文献回顾
  伴随着要素稀缺性及其报酬差异日渐突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和要素收入分配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是否会偏向于某些要素并引致收入分配失衡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Hicks在1932年讨论了技术进步的偏向性,认为生产要素价格变化会诱使技术创新,促使技术进步向更昂贵要素方向发展。技术进步以节约相对昂贵要素使用的方式提升要素生产率。Ahmad、David、Drandaks、Phelps和Samuelson研究了诱致性技术创新及其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Hicks的昂贵要素偏向论分析受到置疑,主要是其理论需要借助于要素价格“昂贵”这一相对概念。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都以其生产率支付报酬,要素价格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针对技术进步对要素收入分配可能存在的影响,结合技术创新可能性前沿的技术变迁理论和技术进步偏向性思想,Kennedy、Samuelson和Drandakis、Phelps提出技术创新类型决定要素分配,诱致性技术创新更易使要素收入分配份额趋同。20世纪60年代后技术进步偏向性得到验证,David等采用CES生产技术并利用美国1899--1960年数据进行检验,发现美国的技术进步有利于资本边际产出,且总体上表现出偏向于资本的趋势。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也在其他国家得到验证。
  近年来伴随内含前沿技术的软件设备业和物化性技术进步的发展,高技能劳动者的市场需求更大且收益更高,技术进步呈现资本偏向性同时其技能偏向性也日趋强化,现代技术进步、资本和技能愈加融合并呈现耦合式发展。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技术进步并非独立作用于经济增长,而是依附于物质资本如机器设备投资过程中,也就是新资本比旧资本蕴涵更高的技术水平。由于高技术水平的机器设备往往需要高技能人才与之匹配,进而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了高质量人力资本的需求。Krusell et al,(2000)指出、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源于资本与技能的互补性,设备价格下降和高利润率引发设备投资增长,新设备投入再生产增加了技能型劳动需求,而引发技术进步呈现出技能偏向特征。Stokey(1996)将劳动者分成技能和非技能型,发现设备投资增加引致技能型劳动需求增长。若设备投资和技能表现出互补性,则技术进步、资本与技能将保持同步增长趋势。
  技术进步偏向性特征使要素的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收入分配效应主要表现有二:一是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使劳动收入占比下降。Acemgolu(2007)发现,20世纪70-80年代欧洲国家劳动收入份额呈现“A”形变化,而A形的右侧下降趋势正是源于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结果,也就是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使资本边际产出增加导致劳动报酬减少。不仅在发达国家如此,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出现,诸如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资本收入份额增长而劳动收入占比逐年下降。二是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使技能报酬更高,不同类型劳动报酬增长出现两极分化。Acemoglu(2002)认为,技术进步内生偏向于技能劳动,使高技能型劳动需求增长且报酬增加。经验研究发现资本和技能互补性越强,非技能型劳动就越易被机器设备或技能型劳动所取代,出现技能型劳动的贡献更大且报酬更高,但技术进步偏向性却无法使非技能型劳动报酬持续下降,如一些欧美国家技能型劳动报酬就出现了W形的阶段性变化趋势。原因可能是技能与非技能型劳动报酬分化源于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和劳动力异质性,而劳动者技能不能无限提高且其获取成本不断上升,遏制了工资差距的持续扩大。或不同技术含量产品有限的替代弹性,使低技术含量产品价格上涨抑制技能需求增长,这些推断也与当前一些国家的工资结构趋于稳定和劳动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趋势相吻合。
  纵观当前研究,不难发现其局限性有三:一是缺乏从不同视角如劳动和技能视角考察技术进步物化性及技能偏向性,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成因及新型劳动力市场均衡根源的认识也并不统一。二是文献多从宏观视角研究技术进步与要素发展的耦合特征,普遍忽视对技术进步偏向性微观形成机理的考察。三是缺乏技术进步偏向性收入分配效应的理论分析。长期以来受Kaldor经验事实“要素收入分配份额基本不变”的影响,多数文献关注收入分配的最终状况,忽视要素分配结构及变化的技术进步作用。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收入占比下降问题,国内如白重恩等(2008)和李稻葵等(2009)为代表的多数文献也以经济产出核算、产业结构变动或劳动者谈判力视角考察要素收入分配的变化,并没有从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解释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失衡及劳动力市场不平等工资的形成过程。
  二、技术进步偏向性特征
  技术进步偏向性是指技术进步对要素边际生产率的相对影响,若技术进步更有助于提升某一要素的边际产出则称技术进步偏向于该要素。在技术进步变迁过程中往往呈现出非中性特征,即出现向某些要素偏向的趋势。为什么技术进步会发生偏向,在什么条件下技术进步会向某一要素偏向?在此,通过细分技术进步偏向类型来进行分析。
  (一)技术进步资本或劳动偏向性特征
  首先,技术进步收益率将决定技术进步的偏向性。若从微观视角考察技术进步偏向性本质,技术进步偏向性取决于利润约束下的资本和劳动投资收益差异,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向资本或劳 动方向发展,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偏向性所带来的收益。技术进步偏向性过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任何企业都需要通过投入资本和劳动生产商品,通常企业生产的成本越低且产品越昂贵,其生产利润率越高。若从某一时刻起,该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同一时刻相对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投资可能成本更低,或是短期内企业无法快速通过增加劳动特别是提升人力资本方式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那么某些具有相对要素禀赋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就会通过投入资源以机械设备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等方式实现技术进步,而且短期内更多是通过先进机器设备或新技术引进方式实现技术提升,即通过资本投资方式更快更高地实现该类产品市场供给数量和企业利润的增长。由于新增机器设备投资蕴涵更高技术进步,相对于人力资本新增资本的生产率更高且技术进步更多通过物化形态物质资本投资方式实现,技术进步就呈现出资本偏向性趋势。二是技术进步的劳动偏向性。在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假定下,同类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几乎接近。为扩大产品销售量即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垄断销售和最大化利润,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方式实现生产要素投入质量的微小改变,最大程度地增加稀缺或丰裕要素的使用,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产品产出数量的扩大。要素质量的变化主要体现为资本质量的提升或人力资本技能的提高,若从某一时刻开始,企业对人力资本技能培训成本小于以物化形态表现的物质资本投资成本,或者企业出于长期发展需要。提高人力资本技能方式增加生产利润率更可取,为此企业将最大限度地利用技术提高人力资本的生产率,技术进步就倾向于向劳动方向发展。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或劳动偏向性并非是相互冲突的两个过程,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技术进步表现为何种偏向性取决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收益对比。
  其次,要素的稀缺或充裕程度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企业逐利和要素禀赋约束可能使企业采取技术进步目的就是为了替代稀缺要素,通过提升稀缺要素生产率方式减少稀缺要素的使用以增加利润,故技术进步将偏向于该稀缺要素。另一方面,为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的销售数量,企业利用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如扩大充裕要素的使用,以丰裕要素使用规模扩大和要素生产率提升方式提高产出,以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而生产效率的提升需要借助于技术进步实现,使得技术进步发展往往偏向于丰裕要素。不过,稀缺或丰裕对不同要素而言是同时并存的,一种要素的稀缺就意味着另一种要素的相对丰裕,技术进步偏向于稀缺要索还是丰裕要素关键在于二者成本差异和收益对比。资本和劳动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两类最为基本的要素,二者的稀缺性在不同经济体和不同发展阶段不相同。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往往表现为资本稀缺而劳动却相对充足,由于人力资本质量低、技术水平有限、居民消费需求旺盛但生产能力不足,经济存在着大规模生产的潜在需求,以技术创新减少资本使用的方式成本高昂,利用廉价而充足的劳动力比通过技术创新方式来减少资本使用的成本更低且收益更高,技术进步将选择丰裕要素且表现出劳动偏向性。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中高阶段时,技术进步和教育得到较大发展,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也达到一定高度,以技术创新方式来获取高收益成为可能。特别是当经济已充分利用现有的要素投入,再也无法通过要素量的扩张方式实现产品规模的扩大,经济发展将迫切要求以创新性的技术进步方式实现最优化生产。与此对应,传统丰裕的劳动力也逐渐变得稀缺,技术创新成本变得相对低廉但收益较高,生产无法通过劳动力规模扩张方式实现质的提升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而此时资本变得相对丰裕且优势突出,企业拥有了现代化工业大规模生产所需的新型机器设备和流水线,蕴涵前沿技术的机器设备投资使资本和技术进步愈加耦合紧密,因而技术进步愈加呈现出资本偏向性特征。
  再次,技术进步选择某种要素并不代表技术进步一定偏向于这种要素,关键还在于其要素相对生产率的增长率。依据技术进步偏向性定义,一种要素相对于另一种要素的生产率增长越快,技术进步就越偏向于该要素。一般而言,要素稀缺性、技术进步收益率、要素相对生产率与技术进步选择方向具有一定统一性。即若资本是稀缺的且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表示在技术进步作用下资本成本虽高但其投资收益也高,资本生产率提升也将快于劳动,最终技术进步表现出资本偏向性。反之则反是。技术进步偏向性利用流程图表示为:利润激励一成本收益对比一节约稀缺要素使用一稀缺要素生产率提升一技术进步偏向于稀缺要索;利润激励一市场规模扩张动力一成本收益对比一扩大丰裕要素使用一丰裕要素生产率提升一技术进步偏向于丰裕要素。而合力决定技术进步偏向于何种要素,其均衡过程为:技术进步偏向于稀缺要素一整体技术进步偏向性一技术进步偏向于丰裕要素。
  现实经济中的技术进步普遍表现出资本偏向性特征,技术进步通常以资本或有形的机器设备为载体。不过,技术进步并非天然倾向于资本。技术进步倾向于劳动也普遍出现在经济生产过程中。要素稀缺性是个相对概念,特定时期特定地区资本或劳动相对稀缺性相互交替,技术进步最终表现出偏向于何种要素并不确定。倘若一国的技术进步源于国外,技术进步偏向性就取决于国外经济体的资源禀赋。诸如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但技术进步呈现资本偏向性,原因就是技术引进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资本充裕且人力资本质量高,由其提供的创新型技术更多呈现资本偏向性。
  综上所述,技术进步偏向性取决于技术进步收益率,要素稀缺性也发挥关键作用,且技术进步偏向于何种要素也取决于要素相对生产率的增长率。由于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要素禀赋的差异,技术进步的偏向性还具有地区性和阶段性变化特性。
  (二)技术进步技能或非技能偏向性特征
  技术进步主要通过知识和技术创新以新产品或新技术方式出现,现代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发展更加复杂化和高级化,更是需要借助于人力资本才能发挥作用。一般地,技术进步越前沿、水平越高且生产规模越大,就越需要更高素质和更大规模的人力资本投入。技术变迁和创造性破坏型技术创新使人力资本生产率更高。技术进步天然表现出技能偏向性。
  虽然技术进步通常表现出技能偏向性,但技术进步偏向性后果却并非一定表现为技术和技能的互补性特征,技术和技能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在特定时期也会经常交互出现。诸如在经济发展初期伴随技术进步发展,手工作坊和技术工人被现代化机器大生产和流水线所替代,简单劳动替代了技能劳动,技术与技能表现出相互替代特征。而现代信息、软件、技术迅猛发展,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才能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增加了技能型劳动需求,这显示技术与技能具有互补性。二者的替代或互补关系也 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一是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技术与技能往往具有替代性。这一阶段经济体内技术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者往往追求的是产品的数量而非质量,而此时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发展也就是为最大程度地迎合规模扩张需求,经济增长主要通过要素规模扩大和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方式实现,通常以粗放型生产方式来实现产品数量增长以满足消费或投资需求,或者是通过机器设备和流水线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满足低技术含量产品量的需求,社会生产集中表现为规模的扩张和产品数量的增长。因而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技术和技能将表现出替代关系。二是经济发展中高阶段技术与技能往往表现出互补性。因为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企业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已经处于较高层次,人力资本也积累到一定程度,制度发展较为完善且知识产权保护较为充分,以知识创造型的技术进步变得相对有利可图,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费者开始从对产品数量需求向产品质量方向转变,提升产品质量的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生产的主要目标,生产过程中对人力资本需求的增长表明技术进步呈现出技能偏向性特征。
  技术进步偏向性阶段论可以解释不同发展水平的南北经济体,如英美和印度技术及技能表现的差异性,其中英美技术进步和技能表现出互补性,而印度技术进步和技能却呈现出替代关系,印证了技术进步技能偏向阶段性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不过,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英美和其他欧洲国家,技术进步和技能关系为什么会表现出非同一性,一些欧洲国家技术和技能互补或替代关系甚至不明显。可能的解释是,欧洲国家的技术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其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及人力资本质量处于稳定水平,而且技能和非技能型劳动结构处于稳态,结果使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结构处于胶合状态。也就是,技能和非技能型劳动替代弹性关系趋于稳定且技术进步率变化缓慢,技术进步对技能和非技能型劳动偏向强度减弱,最终使技术和技能互补或替代父系弱化。当然,一国不同的技术引进方式、国际贸易程度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也直接影响其技术进步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也具有路径依赖特征,技术创新对既有技术水平的依赖程度越高,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化就越小。识别经济发展阶段以及技术进步水平,也是考察一国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关键。
  因此,技能型劳动对技术进步的适应性明显强于普通劳动,技术进步天然表现出技能偏向性,资本和技能互补使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强化,其中一国技术引进方式、国际贸易程度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也直接影响技术进步的偏向性。一国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阶段差异使技术进步的技能偏向性呈现地区性及阶段性变化特征。
  三、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趋势及其收入分配效应
  前沿文献研究表明,中性技术进步并不是技术进步的全部,技术进步往往表现出与要素相互耦合发展特征。在不同发展阶段,一国经济的技术进步路径也不同。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范围内各国的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与有形的设备资本品结合,经济体主要利用内含最新技术的设备特别是信息产业设备投资,通过资本和技术进步相耦合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中后期设备价格普遍下降,而设备软件投资却迅猛增长,约占GDP的百分之十。比1987―1994高出三到四个百分点。机器设备投资数量与其价格的反向变化特征,充分印证了物化型技术进步的存在性及其与资本相融合的属性。
  现代技术进步呈现出物化性特征,表明机器设备或新产品为主的资本投资越多、规模越大,技术进步率及技术进步水平就越高。与之对应,技术与资本融合特征使技术进步发展对物质资本需求也就日益提高。同时,伴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劳动要素成本上升且劳动力变得不再丰裕,劳动力的稀缺性和人力资本投入成本的提高,诱使资本投资愈发表现出经济性。正是技术进步物化性、劳动稀缺性及高人力资本成本并存,技术进步发展愈发呈现资本偏向性。事实上,无论是中性还是非中性技术进步都离不开资本的作用。一是以新思想、新工艺、新专利、新商标或新技术为表现形式的技术进步,在其技术创新和研发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本,中性技术进步水平直接取决于资本投资规模,其发展表现出资本偏向性特征。往往是资本投资或R&D经费投入越多,一国的技术进步速度就越快。况且新思想、新工艺或新技术并不是瞬间产生,而是资本投资积累到一定阶段,新思想或新工艺及新技术累积达到突破点而出现质变的结果。二是以新产品、新机器设备或新流水线等为表现形式的物化型技术进步,其发展过程更加表现出资本属性。由于新型机器设备投资蕴涵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水平越高则机器设备资本规模越大,二者循环融合发展使技术进步资本偏向属性愈发明显。技术创新、新机器设备引进或技术应用,都无一不是表现出与资本相互融合特征,技术进步和资本循环反复发展,技术进步将天然表现出资本偏向性。当然,由于经济环境和要素禀赋差异,地区和行业的资本禀赋差异,技术进步偏向性表现迥异。往往是资本越丰裕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区,其技术进步发展越快,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就越明显。
  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趋势对要素收入分配份额有着决定性影响。通常,依据稳态经济增长模型,若产出和资本收入份额为正,且新古典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为1.技术进步表现出劳动偏向性特征,则长期经济增长中要素分配份额将保持不变。而经验研究和经济现实表明,多数国家在经济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劳动弹性值小于1,要素收入份额无法保持固定不变而是经常发生变化。为什么真实经济与理论模型描述的情况不吻合?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现实世界并非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环境,要素并非完全按照其边际生产力获得报酬。二是即使要素按照其边际生产率支付报酬,由于技术进步是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决定因素,倘若技术进步对要素生产率有着不同影响,则要素收入份额必将发生变化。因为依据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要素价格直接源于要素生产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要素报酬直接受制于要素生产率,只要技术进步不变则要素收入分配份额将保持稳定。而现实技术进步不仅变化而且存在偏向性,这将直接导致要素需求及其生产率变化的差异,决定生产要素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地位,进而引发要素收入分配份额和分配数量的差异。若从要素需求视角考察技术进步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不难发现,由于技术进步方向发生变化,如果初始技术进步禀赋偏向于资本,意味着资本的边际产出相对于劳动而言在技术进步偏向性作用下将提高更快,在资本和劳动相对替代弹性较大时,企业势必倾向于增加资本使用量即提高对物质资本的需求,进而使得资本投资规模和边际生产率提升,其直接后果是资本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份额增加。当前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和非技能型劳动报酬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企业选 择偏向于资本的技术进步,导致资本边际生产率和投资报酬增加,最终使得资本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份额增加。伴随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程度愈加提升,资本边际生产率提升越来越快,劳动相对于资本将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可以预见,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将使资本报酬更高、投资收入份额更大且其分配更具掠夺性,劳动收入占比越低且劳动力市场地位越趋于恶化。为此。要有效解释收入分配问题特别是回答当前普遍发生的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现象,应先回答技术进步偏向性与收入分配关系。
  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的收入分配效应也存在地区差异。一个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方式和资本投资主体的差异。发达国家技术进步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方式实现,而相对落后地区如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技术进步将更多通过前沿技术引进和机器设备更新方式实现,选择不同性质的技术,将使技术进步与资本及劳动结合的属性表现出差异性。当然,行业情况与地区类似,资本密集型行业选择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易偏向于资本方向发展且其投资收益更丰厚。也正是技术进步与资本结合,使新资本品比旧资本品蕴涵更高的技术进步,新资本生产率更高且收益更大,新增资本投资所得报酬也就越高。同期劳动生产率相对提升并不明显,甚至是在机器大生产阶段还使得劳动需求下降,进一步弱化了劳动力收入分配地位。经验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劳动收入占比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行业都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也就是国民收入中资本所占份额总体获得明显增长。
  应该强调,现实经济中的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行业劳动收入分配结构差别明显,其影响因素众多。诸如不同地区或行业市场结构不同,以及不同行业本身的收益差异,甚至是地区或行业劳动力群体谈判力不同,资本或劳动在收入分配市场中的地位存在明显差异。当然,从短期上看,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国民收入中的资本或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但从长期上看,资本或劳动收入分配份额及其变化却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及其偏向程度。
  综上所述,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使资本边际生产率更高且其收入份额更大,伴随技术进步资本偏向程度深化,自由市场经济下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且劳动力收入分配地位将持续恶化。
  四、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趋势及其技能溢价效应
  现代经济发展历程表明,若假定技术进步与时间存在着某种正向作用关系,也就是伴随时间的流逝,技术进步必将得到持续稳定发展。正是技术进步的发展,现代经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出现了更加复杂化和高级化的变化特征。变化之一是,在技术进步与资本相耦合过程中,技术进步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同时也出现技能偏向性特征。或者说,技术进步发生资本偏向性同时,技术进步发展使得劳动需求分化。若将技术进步分为中性和非中性,中性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新知识或新技术创新形式,技术创新除需要大量资本投资外,由于其蕴涵高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还需要人力资本达到一定水平并投人才能实现。同样,对于非中性技术进步,若主要表现为机器设备投资品形式,蕴涵更高技术水平的新增资本品只有与更高技能和知识水平的劳动力相结合,新增资本投资才能发挥更高效率。可以说,无论是何种技术进步形式,高质量资本、高技术和高技能型劳动力天然具有互补性,技术进步易出现资本和技能偏向性的双重特性。
  高技术环境中技能型劳动力具有更高生产率,更易于发挥资本投资效率,这就使得收入分配过程中虽然同为劳动力,技能型劳动具有更高的影响力和分配优势,技能型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份额更高即出现技能溢价。现实劳动力市场中技能水平不同的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差异,印证了技术进步对技能型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现代经济中蕴涵前沿技术软件和设备业投资的迅猛发展,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得到进一步强化,还伴随出现技能和非技能型劳动报酬分化现象,即工资不平等加剧。若从产业视角考察,技术进步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技能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速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结果将导致不同行业收入分配结构失衡。若从微观个体来看,技能型劳动者相对非技能型劳动者而言更易于适应新技术环境并满足新设备要求,使新增资本和技能都更易于发挥效率,技能型劳动边际产出更高而使得技能型劳动更易获得较高报酬,导致技能型和非技能型劳动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并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由于要素禀赋的差异,特别是技术进步偏向性水平及程度不同,技术进步与技能相耦合性也出现差异。或者说,技术进步可能与技能互为补充,但在有些地区或行业,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等原因,技术进步与技能可能出现替代性,技术进步时技能型劳动需求下降而普通劳动力需求增加,诸如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初期机器大生产替代了技能劳动,而企业却只需要简单生产的工人。由于传统行业中存在大量的非技能型劳动,在供给规模的强大压力下其劳动报酬无法得到根本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技能与非技能劳动报酬都无法得到改善,这种情况更易出现在技术进步或经济发展较低水平时期。当然,技能型劳动报酬的变化却并非只受制于技术进步水平及其偏向性程度,如人力资本拥有高知识和高技能而更具谈判力,在收入分配中地位也就更具优势。而从长期上看,技能型劳动报酬提高却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引发的劳动生产率提升,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提升劳动报酬作用。
  应该强调,技能型或非技能型劳动只有按照其劳动生产率获取报酬才能实现经济效率,由于技术进步的作用,技术进步和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匹配性也就具有经济产出效应。为此,一个地区或行业只有选择与自身要素禀赋相匹配的技术进步方向并实现有效的分配制度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效率。当然,若仅局限于市场的作用或者放任市场自由发展,劳动市场需求分化和劳动报酬两极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分化最终也会使经济受到危害。为此,政府应积极发挥第三方积极性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市场化方式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特别是利用再分配制度抑制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以及工资结构的失衡。
  综上所述,由于资本和技能互补性使技术进步呈现双重偏向性――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同时呈现技能偏向性。正是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使技能型劳动生产率更高,进而导致劳动力市场分化,技能型劳动需求更大且劳动报酬更高,劳动力市场出现技能溢价现象。
  五、基本结论
  技术进步偏向性取决于技术进步的收益率,而要素稀缺性对技术进步偏向性也起关键性作用,且技术进步向何种要素偏向也取决于要素相对生产率。现实经济中的技术进步普遍表现出资本偏向性特征,技术进步通常以资本或有形的机器设备为载体。技术、资本及技能耦合发展致使技术进步向资本偏向同时也向技能型劳动方向发展,资本和技能互补使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愈加强化。此外,由于资源禀赋差异,技术进步偏向性具有地区性和阶段性特征。技术引进方式、国际贸易程度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也影响技术进步偏向性。正是技术进步偏向性使资本或技能生产率增长更快,导致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失衡,其收入分配效应主要表现有二:一是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及其偏向程度深化,使资本收入更高且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更具掠夺性,导致劳动收入占比将持续下降且劳动力的市场地位愈加恶化。二是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使劳动力市场分化且出现技能溢价。由于不同地区和经济阶段要素禀赋的差异,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收入分配效应也呈现地区性和阶段性特征。
  不难预见,若任凭市场经济自由发展,技术进步资本和技能偏向性将不断强化,劳动力市场分化现象将不断恶化,即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和不平等工资将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长期趋势,最终必将阻碍经济增长。为此,重视市场经济自由性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地区和行业选择适宜性技术进步方向,利用行政或税收及制度设计方式调整要素收入分配结构,采用转移支付手段调节收入再分配以抑制收入差距扩大。
  [责任编辑 国胜铁]

标签:偏向 技术进步 要素 收入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