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报名 > 正文

美读需要情感导悟|情感语录与感悟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叶圣陶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含意,而且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情动于中而行于外”的意境。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欣赏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美美地诵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味,才能使学生心灵产生感应,情操获得陶冶,心智受到启迪,思想得到升华。下面,我就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情感导悟的方法。
  一、一唱三叹,细嚼慢品
  许多美文所蕴含的美并不是一目了然的,须细嚼慢品,反复研读,才有深层次的感悟。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第一节描写小女孩不敢回家,只能独自一人游荡在大街上挨饿受冻的情景。在开始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心情,虽说琅琅书声充溢每一个角落,但观其神色,闻其声调,似乎不尽如人意。于是我利用课件再现当时的画面,怀着沉重的心情,用低沉缓慢的语调,开始朗读这一小节。听着听着,我发现孩子们变了,课堂上的气氛变了,一股悲凉的气息弥漫着整间教室,孩子们入境了。此时,再让他们读这一小节,味道完全不同了,朗读中有凄凉,有同情,有无奈……
  再如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这首现代诗写得很美,我采取“以读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练习续说)。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告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__。’”
  一个学生说:“大树,再见了,我要离开你了,等我腐烂后,会给你做肥料的。”我当即表扬:“说得真好,不过,我们可以把大树称作什么?”生1:“姐姐。”生2:“不对,应该叫妈妈。”我又顺势引导:“树叶就要离开大树妈妈了,她会很不舍,可是想到自己还能为妈妈做贡献,她又是多么自豪。离别之际,她会对妈妈说什么?还有哪位小朋友想来试试?”此时,许多小手举了起来。一个学生说:“大树妈妈,我就要离开您了。不过,您放心,我就在您的脚下,我会化作肥料。来年春天,您的枝头会增添更多的绿叶。”看着孩子们深情的续说,听着他们真切的话语,我知道,孩子们已经入境了。此时,再叫他们朗读这一小节,味道完全不同了,朗读中有些许不舍,但更多的是勇于奉献的自豪和快乐。
  二、无中生有,启发想象
  最具效果的直观教学手段是教师优美、巧妙的教学语言,它最能激发情感、渲染氛围、使学生展开想象,深入感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多方位感受。我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引导学生领悟贝多芬创作乐曲经过一段时间,借助平缓柔和的语调,结合画面启发学生想象:“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流泻,万物披纱,贝多芬手扶钢琴,琴音似潺潺流水,又如瑟瑟秋风,在倾诉人间真诚与善良,贫穷与希望……”想象之后,再辅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感情朗读,把学生带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领略大海的雄壮之美,从而领会乐曲旋律的跌宕变化。
  三、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许多描写人情、人性美的文章其美学因素是隐性的,只有创设逼真的情境,使学生身处生活的场景,才能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课前在教室正中悬挂披黑纱的周总理照片,并缀上松柏、白花,张贴挽联等。老师伴着哀乐声用深沉的语调旁白:“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山河呜咽,群山肃立,亿万人民悲痛欲绝,泪水洒满了祖国大地。这天下午,百万群众云集在长安街两旁,在泪水和哀哭声中向缓缓而去的总理灵车告别……”然后请一个同学用低沉徐缓的声音读课文。在“送灵车”部分,老师为了引导学生把心中积淀的那份情感表达出来,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假如你就是为总理送行队伍里的红领巾,当你看到灵车载着总理的遗体渐渐远去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有的学生深情地说:“我会说,敬爱的周总理,我们不会忘记您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关心;不会忘记您在生与死的危急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有的学生流着泪说:“我会追着灵车跑得很远很远。一边跑,一边喊:周总理啊,您怎么这么早就离去了,我们不能没有您啊,全国人民不能没有您啊!”有的学生含着热泪说:“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歌唱家,用歌声来赞美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我要让全中国,不!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们中国有这么一位好总理!”……看着孩子们的表情,聆听着孩子们的真情诉说,孩子们已经深入其境,他们的话语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是真挚的。
  从以上教例可以看出,同样的课文、同样的段落,先前虽然对学生强调要读出感情,当琅琅书声充溢每一个角落时,其神色、声调却不尽如人意。后来通过老师的情境、语言导悟,学生的心灵之门被打开了,情感被激发了,读起来抑扬顿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给人美的享受。由此可见,认知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认知的手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生在老师的情感导悟下,理解了课文内容,真情流露。特别是有的课文、段落、句子含义深刻,学生如果对课文内容没有理解,情感就不容易参与朗读。只有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才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理想的朗读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标签: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