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吮吸唐宋诗词的馨香] 馨香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翻开厚厚的中国文学史,唐诗宋词可谓双峰并峙,以其独有的光彩熠熠生辉。它们是古老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精华,那雄浑有力、婉约清秀的字里行间,让你追寻的,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渊源;让你感受的,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脉搏;让你啼听的,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脚步……作为一种优秀民族遗产的传承,诗词的赏析已堂而皇之地步入了高考的殿堂,严格地说,仅为应试,诗词之美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诗词的赏读期待本真的回归。
  
  一、备常识,胸装百万兵
  诗歌的欣赏需要深厚的积累,需要丰厚的常识的依托。因此,要对一些常识烂熟于心,做到“胸中有丘壑”,拥有百万兵。在心中构建起诗人诗派的网络。如唐诗达到峰巅的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要对这些有必要的了解和把握:一代诗仙李太白,高扬浪漫主义的大旗,以其神奇的想象与夸张,形成清新飘逸的诗风,字里行间倾泻出对权贵的蔑视;诗圣杜甫,以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胸怀“致君尧舜上”的理想,沉郁顿挫,“三吏”、“三别”的即事名篇,揭露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他的诗也历史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而白居易和元稹则继承现实主义的传统,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喊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强音;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贾岛、孟郊为代表的苦吟诗派,都以其鲜明的特色,在唐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当然我们自然也不会忘记那个开风气之先的陈子昂,不会忘记初唐四杰、刘禹锡、杜牧、李商隐……
  而在宋代,词成为黄钟大吕,独领风骚,婉约、豪放比肩而立。婉约以闺情离愁为主,细腻温柔:慢词大家柳永“奉旨填词”,“凡有饮水处便歌柳词”“杨柳岸晓风残月”;乱世女神李清照,“莫道不销魂,人比黄花瘦”,家国之愁,溢于言表;还有秦观别样的爱情境界、姜夔的黍离之悲。词至苏轼,词风大变,内容更为丰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迈之气扑面而来……
  二、明意象,一叶而知秋
   诗歌是由意象有机构成。所谓意象,是诗人主观感情的载体,是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完美的结合与统一。一首诗表面是词语的连缀,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便是意象的组合。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古往今来,诗人们往往钟爱某些事物,借以表情达意,久而久之,这些事物便具有了相对稳定的蕴含。把握它们的含义,有助于对诗词的整体感知,也有助于强化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松柏具有坚挺、傲岸、坚强、顽强的生命力等象征含义。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 郑板桥的咏竹佳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梅,因花著称,它在严寒中最先开放,其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比喻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寄托依依惜别之情,并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三、绘意境,不尽画卷入脑海
  诗词的阅读,很早就有“口诵心惟”的说法。就是在诗词的朗诵时,根据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羽翼,力争在脑海中构建起一幅与诗词意境相关的图画,从而深入到诗词中去,感受其语言的特有魅力,增进理解并分享体味再创造的快乐。读李煜的《虞美人》,在眼前浮现出春花,秋月,小楼,宫殿,玉砌雕栏,还有那位满怀一江春水般亡国之恨的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赏柳永的《雨霖铃》,勾画一幅清秋之景,凄切的寒蝉声声,十里五里的长亭短亭,一对难舍难分的恋人,执手对视,泪眼婆娑,伊人已去,独守无尽的凄凉之秋;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走进千古赤壁,想滚滚长江东逝水,任无数风流人物在眼前闪过,想赤壁的雄奇壮阔的气势,想雄姿英发的儒将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一首诗词,一幅图画,一种意蕴,一种享受。思想在勾画中深刻,能力在想象中提升。
  四、知手法,曲径通幽花木深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要有意识地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一般说来,诗词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一是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二是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三是篇章结构如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如王维的《山居秋瞑》动静结合,展现了秋天雨后美好的景色,诗中有画,闲适醉心山水之态跃然纸上; 姜夔的《扬州慢》,情景交融,虚实相济,昔日繁华的扬州城因战乱衰草凄迷,冷落萧条,令人顿生黍离之悲。
  我们不妨有意识从追求美、感知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视角出发,闲暇时高声吟诵一首诗词,业余读一段赏析的文字,沉浸于唐诗宋词的世界,吮吸那独有的馨香,相信你定会登堂入室,受益匪浅。
  
  ? 【链接高考】
  
  (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 (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标签:吮吸 唐宋 馨香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