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合作性学习的几点策略】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语文课堂。我国著名教育家颜之推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足见古人已知合作学习的重要。现代社会,知识传播渠道广泛,每个人的信息来源不同,相互间的交流和切磋就日益显得更为重要起来。
  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当前仍存在形式重于内容、缺乏有效性、配套评价体系构建缺位等共性问题。结合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本人认为,下面几项策略是语文课堂上要特别注意的。
  明确合作学习的问题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向学生说明交流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完成任务的过程及要求。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自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程序。同时教师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担负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责任,促进学习的迁移。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合作学习中去,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相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学生明确了问题,对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就有了目的性。
  二、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进行“走动式管理”
  我们发现:当教师布置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经常是在教室中走来走去,不知所措,或袖手旁观,或做自己的其他事情,仿佛学生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与老师无关等。其实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讨论停止、事实无法评判、不知道该怎么办等,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到学生小组当中,找出学生合作交流中出现问题的症结,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耐心地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操作程序,有效地解决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知怎么办的情况。“走动式管理”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化解难点,使讨论进行下去。
  三、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到合作中去,指导合作
  教师是学生很好的合作伙伴,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在组间巡视、指导的同时要方下架子,蹲下身子,走进学生,走进合作。要认真听取、分析学生合作的情况,学生不会教学合作时教师要积极引导、亲自参与,扮演其中的一个成员,“现场说法”,“以身施较”。学生在合作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及时给予点拨,架桥铺路,促进合作有效进行,学生取得合作成绩时,教师与学生“同喜同乐”。教师作为一个友好的合作伙伴,同学生一起去交流研讨,用情感去影响情感,用态度去塑造态度,用技能去培养技能,用合作去培养合作。
  四、组织引领,激励评价
  学生的合作不是天生就会的,教师要对合作进行高效的组织和引领,首先是知识的引领,其次是方法的引领。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研 究成果,供学生参考、借鉴,同时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质疑,提出小组的意见。教师可以用自己与同伴合作的体会,启发学生应该怎样合作。使学生逐步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支持、学会吸纳、学会帮助、学会求助、学会修正。
  学生的合作还需要给予及时的激励性的评价。首先,评价的着眼点应该是小组而不是个人,把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组内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其次,评价不仅关注小组,而且关注个人成长,主要评价个人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自己评价、教师及时性评价等多种评价主体,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当然教师的评价中要有点拨有启发,更多的是激励。再次,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程度以及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之间学会学习、不断探究、与同伴交流、资源共享,在合作中得到“实惠”,受到“启发”,受到尊重和鼓励,使学生更愿意去合作,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和创造力。
  总之,合作学习是把个人的优势转化为集体的优势,把个人的智慧转化为集体的智慧,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合作的技能,培养合作的精神与合作的能力。

标签:语文课 几点 性学 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