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试题与研究 评职称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语言文字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性学科,而且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 ,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 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 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可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
  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只占一小部分,而绝大部分则是情感因素。这些情感因素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善良、善于与他人相处等等。而如今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溺爱中形成了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只关心自我而无视他人,不会换位思考。情感缺失,对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动植物的生命的敏感性越来越迟钝,乃至漠视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有媒体报道:一些孩子稍有不顺便轻易的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位留日学生,公然在机场向接机的母亲连捅七刀拂袖而去;几位小学生虐待一只小猫而毫无愧意――形形色色漠视生命的现象,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敲响了警钟。在社会进步越来越快的今天,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而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课文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只有利用这些资源,以情动人,以情明智,以情促知,就能使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并促进智力的发展。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很快走进文本?
   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可以借用现代教育手段,让文本走进学生的生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再回到课内,拉近文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在《背影》这一课中,现在的孩子认知能力差,认为母亲和善很好,父亲严厉颇多怨言。难以理解课文中的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可让学生听故事或看图片等,很直观的告诉学生严厉也是爱的方式。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 又如《春》这一课,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引进音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我给学生放了瓦格而纳的《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学生通过瓦格而那的音乐,仿佛置身与春天的原野之上,感受了春的勃勃生机。初二的《听潮》中涨潮一段,文字激越,我给学生放了古筝曲《江河水》,在同样急昂的乐曲中,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从中去体会、想象潮水的汹涌。在诗词的教学,更可以多加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与诗词的意境中。特别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本就与古典诗词密不可分,相互辉映。初二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对与初二从未离家的孩子,要他们去体会分别的那中滋味,用语言来激发引导他们的感情进入诗中情境和意境,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这个时候,音乐就可以凭借其独特的感染力来使课堂充满了那种离愁别绪,我给学生放古曲《灞桥柳》,在凄凉婉转的音乐中,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自然能体会诗句的妙处及体验诗人的内心情感。 ?
   ?
   二、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 ?
   语文教材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大多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成就。怎样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美,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呢? 表情朗读,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情感美。例如有表情朗读《最后一课》的结尾:"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一句,音量应稍轻,语速要放慢,以表现下课钟声在韩麦尔的心头引起的巨大震撼和痛楚。"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两处破折号要读出间断,以显示韩麦尔哽咽语塞,悲恸万状的感情。"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对这一段,读时速度要加快,力度要增强,"法兰西万岁"要一字一顿,铿锵有力,以表达韩麦尔激昂的爱国热忱。最后一节"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在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这时须读得轻而缓,末句可按三个音节断开,每一个音节均应有气无力地细声拖读,以传达韩麦尔先生力不能支,口不忍言的手势含义。于是,学生就会进入角色,体会出韩麦尔先生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另外选好动情点,把握体味情感美的切入点也很重要。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动情点,就应该选描写父亲爬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这个镜头。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爬铁道的动作,"探、攀、缩"等动词,让学生想象攀的吃力,并体会从"肥胖的身子"、"蹒跚的走"等语句,突出爬的困难。从这些语言体味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教师应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用表情的朗读,找准情感的切入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叩开学生情感的心扉。?
   三、善于用优美的语言艺术向学生倾注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语言应具有诗歌语言的精练、小说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演说语言的雄辩,这要求虽然近乎苛刻,但却为我们描绘出语言艺术追求的美好境界。教师如果使用准确、鲜明、生动、精练、通俗的语言,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去讲述,去描绘、分析事物的本质,学生就会随着这些语言进入到千奇百变的大千世界。可以说,优美的语言艺术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力量源泉。课堂教学语言是沟通教师和学生情感的桥梁,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催化剂,语文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语言,通过课堂教学语言来灌注情感。?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情感,发挥语言文字的"情绪的巨大力量"和"情感力量",形成情感记忆,进行言语内化和语感渗透,使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课文作者的情,三者融为一体。因此,教师的语文教学要走出课堂上只重视灌输知识的怪圈,应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豁达的性格,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使命感,使他们肩负起祖国的重托,我们的祖国才会后继有人,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标签:浅谈 语文 情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