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行为转变例子_新课程实施中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实现新课程理念向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转化,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笔者通过了解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题的表现情况,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策略,以期促进新课程改革顺利向前推进。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新课程 课堂教学行为 课堂观察 教师教学专业性
   1 问题的提出
  2010年9月,贵州省作为全国最后一批参加新课改实验的省份,正式进入高中新课改。这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除了要认真领悟新课程理念外,还应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教师自身素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学校教学实践中仍出现与新课程理念相背离的教学行为,凸显出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到位,这势必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为此,我们对贵州省贵阳市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了解其在新课程实施中的现状,旨在促进教师教学的专业发展,为语文新课程有效教学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使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手段。其中,课堂观察主要针对教师为促进学生学习而实施的教学行为;问卷调查则是为了解教师行为的实效性,而广泛收集学生的反应信息;访谈是与教师关于教学设计乃至教育观念的深入探讨,以了解课改理念落实的程度反馈。
  2.1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①。
  课堂观察活动是对贵阳某所普通高中展开的,内容涉及到贵州省使用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教材的每一册。它的具体程序主要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等步骤②。试图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基本描述新课程语文教育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改革方向和具体改革措施。
  2.2 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是使用新教材的高一高二学生,以了解语文教师教学的效果以及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感受。问卷编制过程中曾多次征求高中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问卷共分为四类九个方面:①教学准备(教学态度、课堂气氛);②教学方式(教师主导、学生自主、课堂互动);③教学内容 (课堂活动、课堂练习);④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学法指导)。调查问卷共发放了400份,回收有效试卷342份,有效回收率85.5%。对数据采用了SPPSS12.0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2.3 访谈
  访谈法是针对一线教师,尤其是有长期教学经验并接受领悟课改理念的熟手型、专家型教师,对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行为做深层次的思考。
  此次调查中,共进行8次访谈,主要采取主题式座谈,力图实现对教学理解的建构。例如,某篇课文教学内容的确立;某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方式;如何保证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全面发展;高中语文的学科特性和教学价值等等。
  3 结果分析
  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③。它的内涵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教学技能与能力、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应对具体教学情境与问题的诸多因素所采取的教学操作方式的总和。根据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行为方式及其发挥的功能,本文试从呈示、对话、指导等三方面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调查分析。
  3.1 教师呈示行为
   教师的课堂呈示行为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单向性,它是以教师为核心的、基本的教学行为。而讲述行为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根据调查,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是自己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反映,所以只考虑显示自己的水平,课堂"一讲到底", 学生只是安静的听众、观众,充当一个配角,最多回应一下教师的提问:"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忽视了学生吸收的效果,造成教与学的脱节。许多教师教学节奏过紧,没有考虑教学节奏的快慢交替,给学生留有独自思考和学习的时间过少,时间管理出现偏差。调查中还发现一些教师还是仅采用黑板粉笔和少有的一些教学模型,这些手段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制约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艺术风格的发挥。
  3.2 教师对话行为
  对话主要是指主体之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语文教学的对话,应该是平等主体间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是心灵的体验与感悟,是情感的激发与敞亮。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忽视合作学习,师生间多为单向交往,教师与学生仅仅保持传授与接受的单线联系,因材施教无从谈起。一些教师在教学交往过程中,过分强调自己目的的合理性,并急于实现自己的目的,无暇顾及与学生交流知识、观点、情感和兴趣,很少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的追问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启悟。
  3.3 教师指导行为
  新课改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师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教学的指导行为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成功地完成课堂学习活动任务,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教学行为。调查中发现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和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影响,在示范、演示或解题过程中,不厌其烦地向学生解释他们所不知道、所不曾经历的事情,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找到合理的解释,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竞争能力和自信心。教师的教学缺乏目的性,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积极地组织和调节教学活动,不明白特定的教学活动到底要发展学生什么素质,到底能发展学生什么素质。教师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时,采取的方式极为单一,多为讲座式,交流式、渗透式、讨论式、诊断式等方式使用极少。单一的指导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4 对策
  4.1转变教育观念,建构正确的教学观
  观念影响行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念。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先决条件,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偏差,从根本上说,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是教学观念内化为行为的过程。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采用"注入式"的传统方式,缺乏主体发展的培养,就会严重阻碍学生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做到"以学定教",不是简单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而是要能动地确定学生的发展目标,科学地引导学生成长,和谐地实现个性成长与社会需求之问的契合。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身份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成为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研究的实践者。教师要成为自己实践的研究者,不断地加深对教育现实的理解,促进教学观念的真正内化和系统化。观念的转变自然是一种内发的过程。教师建构科学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在积极意义上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4.2 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努力
  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改善,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作为强有力的支持,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自己的教学行动指南。教学反思对于指导教师选择教学行为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通过反思来提高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超越自我的核心因素",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④。教师的反思意识是教师真正改变教学行为的前提,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反思意识是基于提高自我教学能力的强烈愿望,"它指明了处于教学实践中的人,应该审视教学过程, 反思自身行为的合理性程度"⑤。反思的过程即教师回顾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通过反思可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改进教学行为的反思途径有教育日志、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通过记录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偏差,不断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行为偏差的主要原因,以期及时改进。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最终达到"学会教学"⑥。
  4.3 通过培训有效教师,确保教学规范的有效性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行的主力军,师资培训是新课程实验推广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努力更新培训理念,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和培训手段。要从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高度,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坚持短期培训与长期自学相结合,积极探索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益⑦。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进一步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要求,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保证教学规范的有效性⑧。因此,我们所制定的教学规范获得社会普遍认同,得到教师的遵从,成为教育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实际规则。同时还制定一个客观的教学规范标准。
  4.4 改进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评价是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好的评价体系应该是把教育、教学的质量保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整合起来的发展性体系。发展性评价制度为教师研究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创新提供反馈信息,保证教师教学工作顺利而有效地开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学评价的诊断调整功能,以使教师的教学行为趋向于合理性,新的教师评价理念放在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上,同时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应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通过评价,促使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以达到教学评价制度改善教师行为与规范教师行为的目的。
  新课程是一项正在推进的系统工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课堂教学实践正蓬勃展开。关于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也随着教学理论研究向实践回归,教师教学行为的更新必将向着更为有效、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帮助教师改进相应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切实的有效教学。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教学的实效性,才能让我们的师生的生命呈现更多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沈毅、崔允?.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4 ?
  [2] 沈毅、崔允?.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8?
  [3] 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9?
  [4] 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5]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 梁靖云.反思性教学与科研[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 白益民.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
  [8] 李江源.教育规范的基础[J].复旦教育论坛,2004,(3).

标签:课堂教学 新课程 高中语文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