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可以搞哪些活动_语文课堂生成攻略连连看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语文课堂是一个很有趣的生命体,一方面从课堂的组成,学生、老师、文本来看,这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从语文这一学科来看,语言交际的灵活性和文学的丰富性又使得课堂增加许多变数。总而言之,语文课堂的生成较之其他学科的生成更有意味,更具挑战性。当然既然是生成,也和其他学科的生成一样,有其不确定性和突发性,所以有效的生成往往是可遇不可求,如昙花一现,如海市蜃楼,那么怎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让这种美丽走下“神坛”成为一种常态呢?
  攻略一: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六计,首先解释一下,“擒”是指在课堂上获得有益的探讨成果,“纵”是“擒”的前提,这个“纵”包含哪些内容呢?
  其一,预设好“留白”。留白本是一种画技,意为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里是指在预设的时候不能过于呆板,要给生成留下空间,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步骤不宜过繁、过紧;问题设置不宜过细、过死。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要多。在要求明确的前提下,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宽度,问题与学生之间要有维度。教学设计是教者的一种思维体现,教者的思维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而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则是课堂有效生成的根本保证。
  其二,课堂需 “开放”。生成是师生之间的智慧的碰撞和理性的思索,它有着灵光乍现的神奇。它只有在灵动、开放而非封闭、禁锢、专制的课堂中才会出现。它只有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合作交流、探讨、质疑,才会不期而至。笔者在一次市级的公开课上执教《背影》时,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分析文中父亲过铁路时的情景并谈个人感受。在交流时,有一位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这位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大家听了之后一阵哄笑。这个学生的见地很明显的偏移了教学的内容,但是说得也不无道理。怎么办呢?笔者并没有压制更没有置之不管,而是在明确父亲形象寄托了作者内心对父亲理解、愧疚等复杂的情感之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应该如何在文学范畴中看人物形象”这个问题。这就是一种开放,把课堂交给学生,既然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了,那就要解决。像那种把课堂的话语权牢牢地控制在手里,俨然以真理的传播者自居,这样的教师,课堂即使有生成也是虚假的生成,无效的生成。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是无序的课堂,那种完全游离于教学重难点之外的生成,一定要及时的纠正;那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甚至带有偏执性的生成,应该及时的修正。
  其三,教学应有“弹性”。教学所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着差异性的个体,而所在的课堂更是一个动态的构成,这一切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需有弹性。有“弹”性才有“活”性,有“活”性才有“灵”性,有“灵”性才有“创”性,有创性,生成才有可能。这就是弹性教学的独到之处。其具体表现为课堂提问要有弹性,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设计要有弹性,应该尊重课堂的变化发展;课堂评价要有弹性,应该尊重师生互动成果。
  攻略二:借力打力
  “借力打力”俗称四两拨千斤,其关键在于一个巧字。对于课堂生成而言,其生成方是学生,但是学生却没有能力把它回收,还必须经由教师的转换,以另一种形式回给学生,并经由学生合作、探究,最终完成内化吸收。这样一个借力打力的过程非常讲究技巧,技巧有三。
  其一,粘字诀。粘的要求,就是对于那些有生成价值的问题,要紧抓不放,这个点往往在于电光火石之间,教者应在判断其有无价值之后迅速接过来,再变换方式,调整内容抛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过程中再进行生成,初次生成后也许还会由老师接过来,如此反复,寻找有利于课堂的生成点。这个点往往会出现在这样的几个关键时刻。(1)在上课时间为15-20分钟时,从生理角度来讲,这个时间应该是学生的思维最为活跃的时刻,易有生成点出现。(2)授课中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之时,这时也会诱发出生成点。(3)由于种种原因,在课堂中出现气氛异常活跃时,比如有一只鸟儿突然飞进教室等,这时一些另类学生往往会有惊人之语。(4)在教学设计中,教者给予学生以创造的机会和时间时,这时生成点也会借机出现。
  其二,卸字诀。借力打力的困难之处在于如何卸去对方的力道,在课堂生成中,表现为如何化解从学生那里接过来的生成性问题。策略如下:化繁为简,对于过于复杂的问题可以分解为几个小问题,依次解决;求同存异,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接过来,换成新辩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寻找契合点并生成;偷梁换柱,对于过偏的问题,可以借用对方的问题,结合教学重点进行嫁接,生成一个有利的问题;抛绣球,对于怪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借学生的讨论成果再寻找有利生成。总而言之,在动态中寻找有效点。
  其三,推字诀。生成是学生发起的,还应该是由学生解决,这才是有效生成,所以教者对于生成的问题千万不能留在手里,更不能自己来解决,必须推给学生,让学生去讨论、研究。当然这个推的方式也要有讲究,既然是借力打力,那就要先转换对方的力道,再辅以自己的力道。也就是说,对于学生生成的问题,教者应该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再加课前的预设,重新转换成一个更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笔者有一次上公开课《名著导读――西游记》,一位同学突然冒出一个问题,“孙悟空怕唐僧的紧箍咒,”笔者随即接过这个问题,并推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孙悟空如果没有戴金箍,那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于是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展开激烈的讨论。其实这个问题笔者在备课时接触过,有所了解。现在学生提出来,正好抛出去。所以修炼内功是推的一个前提,这个内功包括教师本身的语言功底、知识面、文学涵养、生活阅历等。
  攻略三:百川归海
  “百川归海”是很多练家子的收手式,作用是调匀气息。对于课堂而言,经过随机的生成,师生的交流,讨论结果的反馈。课堂生成的内容显得有点碎而乱。这个时候教师高屋建瓴地对生成的结果作一番小结,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小结时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思辨习惯,对于学生生成的结果,教者应该做到联系内容、提炼中心、剪辑语言,最终达到再生成。在上文两个案例之一《背影》中笔者的小结是这样的:“文学范畴中的人物形象的理解有别于实用主义的人物形象,我们更应强调其文学性。”《名著导读――西游记》中笔者小结是这样的:“金箍是个束缚更是一种促动,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个合适的金箍,它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这种画龙点睛的点评我们称之为再生成。另外不可避免的还会有一些无效的、甚至是谬误的生成,教者也可作适当的点评。结课时的总结也很重要,因为课堂多了一些变数,而这些变数是和本来的预设有一些差别的。这也可能导致课堂原有的设计有了变化,使课堂教学重难点发生了偏移,因此最后结合课堂实际内容作一个总结也是有必要的。
  (作者单位:苏州市浒墅关中学)

标签:连连看 生成 语文课堂 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