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答案 > 正文

对中学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认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还不适应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中学体育教师在转变更新体育观念的同时,必须不断扩大本学科知识面及体育边缘学科的知识面,对不同项目的历史沿革,不同学派、流派的论点和技术风格,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都要融会贯通,获得先进的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师 知识结构 能力素质
  
  目前,我国体育教学通过规范的动作技术的传授,促使学生掌握基本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这种重技术轻理论、重共性轻个性,以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严重地束缚、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发挥中学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改革创新精神。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更新传统的体育观念,树立现代体育教学意识观念,明确最终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每位中学体育教师都一定要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行教学改革。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中学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由过去侧重掌握运动技术转变为加强知识理论的学习,向知识结构合理并具备较高能力的“智能型”过渡。面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学校体育要注重使学生学会锻炼,学会评价,学会提高自我健身的能力。本文主要对中学体育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进行了分析。
  一、中学体育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
  1.教育学科理论
  分为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理论两个方面,教育理论包括高等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体育学科理论包括体育概论、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等。中学体育教师若缺乏这类知识,要熟练地驾驭教材,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地完成学校体育任务是有困难的。
  2.学科专业知识
  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包含三方面的知识:(1)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体育保健、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对这方面的知识要求面要“宽”。(2)专项运动理论与技术: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大纲,还要在多能基础上,对某部分精细研究,做到“术业有专攻”,形成对某些问题的系统观点,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对科研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这方面知识要求要“深”。(3)应用科学理论包括数理统计、科研方法、计算机应用等,对这方面知识要求要“新”。
  3.普通基础知识
  其特点是“博”,中学体育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专门人才,必须树立“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具备语言文学、美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形成良好的教学、训练、科研等能力的基础。
  4.多媒体知识
  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多媒体教材可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图片、动画等,通过视觉形象展现规范动作,使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将动作要领铭记于心。教师指导动作,能使学生较易掌握动作技术。所以,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能力是每位老师都必备的能力之一。
  二、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素质
  所谓能力素质,是把各种能力的集合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虑时所呈现出来的系统素质属性。中学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由以下六个方面组成。
  1.教学能力
  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文件的能力,善于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熟练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能力,正确示范、精练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
  2.体育科学研究能力
  包括搜集整理文献,掌握科学研究全过程的能力,掌握运用基本科研方法的能力。
  3.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
  促进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推动校园文化的形成,给学生营造自觉地、科学地进行锻炼的气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4.训练能力
  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包括:科学选材的能力,制订和实施训练计划的能力,管理训练和组织比赛的能力,协调运动员学习与训练关系的能力。
  5.思想教育能力
  包括组织培养健全集体的能力,对学生思想发展分析及预测的能力,对后进生疏导与转化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教育的能力,等等。
  6.保健能力
  包括对学生体质进行全面的测量、统计与技能评价的能力,医务监督的能力,一般运动创伤和疾病的预防与处理的能力,等等。
  教学能力是核心,身体锻炼能力是重点,训练能力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备条件,科研能力是体育本质与规律的重要环节,保健能力是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于可红,李建设.体育进步与发展的社会生态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0,(01).
  [2]常乃军,张崇康.论现代体育与可持续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0,(Z1).
  [3]张翠苹,张宏伟.我国竞技体育呼唤人文素质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04).
  [4]孔文清,陈卓源.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素质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04).
  [5]林向阳.我国区域体育协调与共同发展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4).
  [6]董静梅,付晓.现代体育与科技发展的互动作用[J].甘肃高师学报,2003,(05).
  [7]吴晓强.21世纪初我国体育教育产业化的战略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01).
  [8]代玉梅.试论大众传媒与体育可持续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9]陈彦.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J].辽宁体育科技,2003,(03).
  [10]李晓东.湖南省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调查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01).

标签:知识结构 体育教师 素质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