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答案 > 正文

【声音】声音不好听可以改变吗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我深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银行业暴利“两面说”
  
  银行业利润率“畸高”成为当下热议话题,有意思的是,银行高管(官)们公开发表了观点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两面说”。
  据《京华时报》报道,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为银行暴利正名称,银行业利润没有和工业企业背离,且银行利润来自规模扩张,而不是价格提高。“现在弄得银行行长在外面都不敢讲话了,应该有个正确的引导”。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表示,这10400多亿(去年银行业利润)拿去补充资本金就需要8000亿,就剩2000多亿了,绝没有大家想像得高。“不要以偏概全,不要盲人摸象,要全面地看问题。银行这几年的发展也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他们给国家做了很多贡献,也等于给老百姓做了很多贡献。”
  不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中国银行业巨额的利润的确有不合理的地方,人们的批评并非没有道理。但她也强调,这是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去解决。
  3月12日,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用‘暴利’这个词恐怕有些过分了。银行业系统今年恐怕还面临着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还有一定的缺口。但是相对于其他行业,去年银行业的利润状况确实是不错的。
  对于银行利润率畸高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银行高管(官)为何会给出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上述观点的评判暂时放在一边。银行高管(官)敢于公开发表上述观点,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借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一句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
  
  聚焦“国企治理”
  
  “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往往会把问题片面化。三十多年来的发展证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不是你死我活。央企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是最大的民企,民企其实是私企。央企不存在与民争利的问题。”
  ――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
  
  “当前的国企,以职业经理人制度为特色的现代治理结构没有普遍建立起来。国资委的职权应该切分,应成立类似于国家主权基金的机构,负责国资保值增值,而监管的职能则放到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
  
  “在确保连续性的前提下,可将国企上缴红利占利润的比例逐步提升到20%―25%;国企改革重点应放在企业董事会建设、公司治理结构,以及政企分开等方面。”
  ――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
  
  “全世界的经验证明:第一,过度的收税会导致市场分配的不公平,我们的市场至少要做到奖勤罚懒。如果都平均左右地分配,那么谁干活呢。第二,国家分配确实可以照顾一些弱势群体,但是从中央拿钱层层往下分,管理层积极性不高,而且每个环节会流失。我不主张政府以‘关注民生’的名义收很多的钱。我们不能走欧洲的老路,欧洲这样高福利的路是不行的。每个地方都要减税,包括大型国企也要减。减税归减税,增加利润上交国家是另一回事,那是股东权益。税收它是作为全社会的管理者来收的,但是国企的利润是国家的资产的股东来收的,它是个所有者的身份,而税收是管理者的身份,这两个是不同的概念。”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李剑阁
  
  “当前支撑过去十年人民币资产繁荣期的外部条件已开始发生变化。美国在‘提升服务业可贸易水平’的经济再平衡战略下,可能会出现比预期更强的复苏。而新兴国家则多会遇到短期内无法克服的结构性困难(产能过剩和累积的严重资产泡沫)和过往的增长红利衰竭(人口红利和制度红利)。从跨境资本流动的大周期看,自上世纪70年代美元信用本位的牙买加体系确立后,国际资本大约每15年完成一次方向性的变化周期。2012年无疑又到了一个国际资本流动丰荒年的分界点。支撑过去十年人民币资产繁荣期的内部条件也有所变化。尽管表述上仍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下一任政府未来更可能执行中性和收敛的财政路线。”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
  
  “在经济学中‘外需’是指国外对中国产品的采购,‘内需’是国内消费支出,包括对国外产品的采购。扩大内需不仅包括国内消费支出,还包括国内企业对国内外企业中间产品的采购,相同产品应更多地采国内产品;如果都采购国外的(包括奢侈品),扩大内需是没有意义的,当然国内没有的专利、技术、服务、人才除外。不过,在开放条件下内需扩大,增加国内消费支出、国内企业之间中间投入、技术的相互购买,是不容易的,因为有国外产品准入,只有形成有比较优势的国内产品和服务,才能以此扩大外需,否则又走老路子。”
  ――南京大学产业经济系主任、博导郑江淮
  
  “企业内控好坏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就看企业的资源是掌握在个别人手上,还是沉淀在企业中,这是关键之关键。如果是沉淀在企业之中,所有的流程不仅有牵制,且透明与信息化,经得起事后监督与检查。这是好的内控。相反,流程没有牵制,操作过程不透明,事后不让监督,就会出现动车式的奢侈采购,这是必然。”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若山
  
  “现在三农问题的解决这么重要、这么难,如果城市工商企业都像炒房地产那样去炒农业,那么三农问题的解决就顺利多了,可以加速规模化、现代化和农业的转型。市场总是有竞争的,不要因为怕竞争就不希望人家进入,这是心态的问题,实际上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共同竞争才更有活力,市场才更加成熟,我觉得这是好的。”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过去高盛的文化一直围绕着团队协作、正直、谦逊,以及永远为客户的利益考虑,这是高盛能成为伟大公司的秘诀。高盛的人一直为公司感到骄傲,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仰。而如今很多高盛领导人的做法让人觉得,原来的文化已不复存在。高盛的人在讨论如何剥削客户时麻木不仁,这让我感到恶心。我希望我的离开能够唤醒现在高盛的董事会领导,把客户重新摆在生意的重点上吧,把企业文化重新摆正,让真正的人才有足够的理由在这里工作下去,让那些只关心赚钱的人在这个投行无法立足。”
  ――高盛前执行董事Greg Smith

标签: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