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理综 > 正文

思考过程 对“过程”定位的思考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已被大家所熟知,那么在这三维目标中,过程究竟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为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过程 学习策略 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课程改革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统一的三维目标已成为广大教师的主动追求,但在教学中出现了活动的泛滥化和形式化趋向,这就促使我们反思“过程”目标的定位。一般认为课程目标由四部分组成:认知类、技能类、情感类、应用类,由此可以得出课程目标应该是认知与情感、知识与智力、主动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而过程是独立于其外的。那么过程的确切定位究竟是什么?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创造一种开放的、浸润性的学习文化,而这种文化是扎根于过程展开这块沃土之中的。只有在过程展开中,学习主体才能利用不断生成的课程资源与客观世界、与他人、与自身展开深入对话,从而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生命的把握、对意义的追求。因此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以过程为基础,但过程不应是课程的目标,而更应该是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这就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过程。
  
  一、营造重视过程的氛围
  
  应该承认,“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钻研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但更要看到个体生命的成长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实现的。中国文化奉行的是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整体、轻个体,重守成、轻创新,重内敛、轻外张等思想已经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体生命的真正成长。
  在意识到传统文化对学生发展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教师一方面自身要主动树立起课程文化自觉与创新意识,深刻领会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过程即课程思想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其认识到过程的展开对生命历程的丰富、生命活力的激扬所起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在认可过程、欣赏过程中自觉提高参与过程的主动性,为课程资源的创生,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原动力。
  
  二、培养利用过程的能力
  
  课改理念为教师们提供了奋斗目标,可是没有精良的装备,又怎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理想彼岸呢?新课改不能有效推进的核心问题就在于:课改理念的大肆宣扬和具体实施策略的缺失造成教师的迷茫。那么达到理想彼岸的具体策略是什么呢?是培养学习主体自身学习策略。
  
  1、重视技能智力的培养
  智力技能就是学习者掌握概念规律将其应用于新情境的能力,也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对外办事能力,其核心是规则的构建。这就意味着既要重视学生学科知识解题规则的培养,又要重视其处事规则的培养。应该看到在应试教育中,学科知识解题规则的建构教师们都已经注意到了,但在课改推进中,对支撑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有效运用的学生处事规则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教师应帮助学生在人类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共同建构起课堂讨论、研究性学习等一系列规则,为过程展开、课程生成、提供制度保证。
  
  2、重视认知策略的培养
  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借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也就是怎样学习的方法,它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对内调控能力,其核心是反省认知策略的培养,即认知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等方面的把握。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每个人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仅需要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更需要自身平时点滴的感悟和积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定学习目标、学习方式、检测学习结果的标准和对学习状态的监控和调整,从而真正学会自我学习,为过程的展开、个体生命活力的进发提供了内驱力。
  只有当我们对“过程”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我们才能真正把握新课程文化的精神实质,为我们的课堂改革提供不竭动力。

标签:定位 思考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