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试题 > 正文

青年大学生文明行为内容解析|大学生文明行为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在社会新转型时期,大学生的文明行为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对于文明、文明行为、大学生文明行为,不少学者给予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但是当代大学生的文明行为到底有哪些内容,尚没有清晰地界定和解读,本文试图对文明行为、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内容进行分析,这对于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增强文明修养以及进行文明意识的教育、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12-02
  
   “文明”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果的积淀,也是人的行为和精神状态的具体表现,是每个人点头或弹指瞬间流露出的内在学识和文化修养,是个人风度和魅力的体现。文明程度是人类进化的标尺,是民族优劣的标志。分析大学生文明行为,无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还是对大学生内涵修养的培育、品德境界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深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指导价值。
  一、文明与文明行为
  社会文明,从简单点的层次理解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逻辑,这种逻辑包括理解生活的基本方式、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运作社会生活的基本模式。上述三个要素构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整体,这就是社会文明。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文明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果的积淀,也是人的行为和精神状态的具体表现。我们认为,文明在现代社会中,就是与文化结合紧密的一种现代物质文明趋于发达条件下精神生活的现代化,包括对新事物、新技术、新思想、新思维、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活方式的内化并能转化为个体、群体、组织,甚至国家民族的理念、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形式和活动形态。文明行为,是符合所在社会经济条件下衍生的社会文化、社会政治相吻合的在社会意识形态占主流地位的个人、群体、组织、地区、国家、民族的活动形式和表现方式。行为是人类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具体的生活方式,它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在社会文化制度、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或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人的行为可分为外显和内在行为。外显行为是可以被他人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如言谈举止;而内在行为则是不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如意识、思维活动等,即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进一步推测其内在行为。我们通过对大学生在校园中不文明行为的观察和调研,发现有许多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在图书馆、教室抢占位子而人不到;食堂买饭时插队;离开教室时不带走垃圾;上课时迟到、早退、旷课、逃课;在图书馆阅览室随意讲话讲脏话;上课时手机铃声响起等。为什么在高等学府中会产生如此不文明的行为?许多研究者都谈了客观环境与条件,主观上的内在动因等等,但是我们应该从行为产生的本质上来认识。一般来说,人的行为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行为主体:人,具体而言是指具有认知能力,并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行为客体:人的行为目标指向所涉及的对象,既包括人也包括其他事物;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客体时所应用的工具和使用的方法等;行为结果:行为主体预想的行为与实际完成行为之间相符的程度。从这些行为产生的结构因素和发展过程,我们完全可以根据高校大学生的存在现状找到有力的、有效的措施和治理方略。
  二、青年大学生文明行为内容界定
  那么,大学生的文明行为应该有哪些基本内容呢?如何进行分类标准的界定?目前对此尚无太多的分析。因为高等学府是“生产思想”的地方,她所确立的培养目标,要求对培养对象有较高的文明水准和文明境界,所以就不能简单地从零散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道德方面去考量。我们阅读到的大量文章都是讲社会生活文明行为,对文明行为的内容的理解有失偏颇。笔者认为,大学生文明行为的主要分类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类型:①政治文明行为: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在改造社会、完善自身的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所有积极的政治成果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政治进步状态。政治文明由政治主体文明、政治关系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意识文明等方面构成。大学生政治文明行为的表现主要是政治参与、政治意识、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政治水平、政治敏感度、政策水平等方面符合当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②利益文明行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分配之主次分明和统筹兼顾,合理合法获取利益,体现自身价值,遵循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降成本、讲效率、讲公平、讲公正,摒弃见利忘义、急功近利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之行为;③道德文明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道德发展纲要》的规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标准是清楚的,宣传教育力度要增加;④习俗文明行为:入境问俗,移风易俗,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倡导新的符合社会规范的观念,适应特定区位的文化习惯;⑤宗教文明行为:信教自由,对宗教教义、宗教禁忌等要尊重,但必须符合我国民族政策,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明宗教行为;⑥礼仪文明行为:精神风貌之礼、言行之礼、仪式之礼等方面众所议定、众所习用的规则和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按照等级相称律、约定俗成律、时空有序律和客随主便律等礼仪规律要求大学生自身;⑦组织文明行为:非国家性组织的规章制度、机构、纪律等方面,对该组织的成员来说是需要遵守的,而且组织的文化、理念、宗旨、作风、发展哲学等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非常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终都要在组织中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⑨娱乐文明行为:休闲文化,休闲产业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其文化的功能不可小觑。恢复身心健康、增强社会团结、娱乐中存在创造性元素、探讨礼仪伦理规律,甚至可以将娱乐文化上升到一个国家的国民性的高度来认识。⑨网络文明行为:在网络活动中应该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规则、制度等活动形式和行为规范。
  三、青年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延展价值
  我们分析当代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分类标准和内容,就是为了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不能简单理解为日常生活行为。但是这些文明行为的标准还是比较模糊的,在操作方面还缺乏实践性。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是需要养成的,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尚需21天的重复和历练,何况这九种文明行为的内容。特别是内在行为的养成,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接受新的事物,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带有创造性的思维定势,这就需要我们在分析产生不文明行为的内在动因之后,采取相对应的对策和措施。着眼于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矫正对策的探讨,把具有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转化成高等院校可供操作的方案,并全面贯彻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中去,这就是一项系统工程了。试图为切实改变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增强大学生文明素养提出活动载体和文法性的规范。例如:大学生文明公约――文明礼仪篇:仪容举止,恰当庄重;衣着打扮,朴素大方;遇见师长,主动问好;路遇求助,热情帮助;公共场合,慎言慎行;志趣高洁,精神健康;洁行垂范,语言文雅。文明学风篇:笃诚治学,忌肤浅浮躁;追求卓越,忌固步自封;弘扬学术,忌浅薄无知;严谨求证,忌抄袭作弊;虚心求教,忌狂妄自大;刻苦认真,忌弄虚作假;好学敏思,忌得过且过。文明教室篇:文明礼貌,忌言语粗俗;尊重师长,忌旁若无人;保持整洁,忌乱扔垃圾;按时作息,忌迟到早退;专注听教,忌私语走神;勤擦黑板,忌乱帖乱画;遵守秩序,忌占座夹塞。
  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教育的大力配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个个体文明意识的提高。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丁立平,胡兵,范茜.五因素人格模式与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J].现代大学教育.2002,(3)
  [2]田爱民,胡滨,董伟英.论当前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于忠汉.怎样培养大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J].现代教育科学.1997,(11)
  
  作者简介:?俊涛(1960-),男,陕西周至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管理。
  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项目,项目名称:大学生文明行为与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项目编号:SZZD10001;2010年陕西师大重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青年学》课程教学内容、手段与技术改革研究

标签:解析 青年 大学生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