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试题 > 正文

【古代小说观念和美学关系探索】 古代小说观念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中国古代小说源远流长,经过不断的艺术沉淀,我国小说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传统,这一美学传统主要表现在小说观念的审美意识和美学理论两个方面。小说作为一种艺术作品,它所体现的观念可以反映出我们民族对于美学的认知和感受,以及与美学相关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心理等。小说观念经过众多点评家、艺术家的分析概括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理论,可以说美学引导着小说观念的转变,小说观念的发展又推进着美学的发展。
  关键词:古代 小说观念 美学 关系
  
  小说观念中虽然体现了独特的美学观念,但是它毕竟不具备完善的美学理论,小说观念只有经过社会大众的点评、研究、分析、概括才能将其中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现出来。中国古代小说的表达方式较为质朴,缺少鸿篇巨制式的作品,美学多见于序跋、笔记、杂谈之中。虽然古代小说一般都是对生活事实的批判与见解,小说观念较多地停留在直观把握的水平上,但这并不影响小说内在的美学体现,只要对中国古代小说加以剖析我们就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中不仅有着独特的美学概念、见解和内在的逻辑体系,还对美学中的各个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小说发展初期――美学思想崛起
  1. 汉魏六朝小说 汉魏六朝是中国小说的雏形期,这个时期的小说观念大都是从神话和历史中提炼出来,因此小说观念具有浓厚的“史”色彩,当时的小说主要是对地理博物知识的叙述,以及对职官制度和历法的解释性叙述等,这种具有极重史学色彩的小说观念必然就形成了当时崇尚史学文化的美学体系。当时晋荀勘的《穆天子传奇》就以描述历史的手法来实现小说与史书的融合,其后很多小说,无论是《左传》还是《史记》都是记载的周穆王游行之事,当时的小说观念主要以写实为主,这也就形成了当时“纪其实美”的审美观念,当时文人都要求以真实的事物来构造艺术体系,所有的艺术创作基本都是按照生活中的样子去临摹。
  2. 唐宋时期小说 史官文化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直接导致我国的小说一直到18世纪才真正走出历史的影子,形成独特的文学体系。中国小说长期的史学观念形成了中国“史贵于文”的传统价值观,当时评判一部作品的主要原则就是该作品是否具有传达历史的叙事功能,当时的作品只有与“史”结缘才是优秀的作品。这就形成了当时“史贵于文”的审美观,夏志清先生就指出:“在中国的明清时代,作者和读者对小说中事实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小说本身,故事再简单,只要里面涉及到有真人真事,它就能吸引大家的眼球。”多少世纪以来,中国的文人不断撰写史学故事,读者对这类故事也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就算是后来家庭生活和讽刺寓意的小说兴起时,读者也都去探寻这些小说中所影射的真人真事,但它显然是作家杜撰出来的,就如《金瓶梅》和《红楼梦》,当时的读者一直去探寻其中所影射的清代宫廷人物,而不相信有虚构的故事。
  二、驳逆学说――心灵自由
  中国的小说起源于汉魏六朝,当时小说观念与美学的关系才初步构建起来,由于史学小说的繁盛而初步形成了当时“史贵于文”的美学观念,唐代以后的小说则达到发展的繁荣期,特别是明代的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小说观念中美学的体现达到空前的高度。
  1. 驳逆观念对美学思想的影响显著 首先,在明代后期,政治混乱、经济衰败,但这时的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却是极为显著,市民阶层的差距急剧扩大,这时以商人、作坊主、工人为代表的阶层迅速形成,民众都急于表现自己的思想,传统的封建教条也被社会所质疑,初步的人文主义思想逐渐形成。其次,在民众都出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时候,驳逆学说的出现彻底地粉碎了传统文化,在《童心说》中,作者就提到,《六经》《论语》《孟子》等书,只不过是当时懵懂子弟的随笔记录而已,就算是有圣人之言,这也是他的个人见解,并不能够代表真理。驳逆学说的出现大大抨击了当代人民崇尚权威的美学观,在《题孔子像于芝佛院》一文中就提到过:“如果孔子所说的是非是是非的话,那么就没有正确与错误之谈。每个人的出生都有独到的用处,不是让永远都追随他人。”正是这种驳逆说的出现,改变了民众的美学观,重视心灵解放与自我体现的美学思想得以出现。
  2. 新的小说观念对美学思想的推进作用 思想解放潮流的盛行给予小说家足够的勇气去关注世间百态,小说新理念的推行也带来了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创作者都把眼光由传统的诗文转变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上,并开始把小说作为一种反映民风民俗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神魔鬼怪、白话文等元素也都运用于小说创作中,组成了当时五光十色的小说体系。明代后期出现了一部惊世骇俗的小说《金瓶梅》,它虽然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起并称为“四大奇书”,但在题材上却和历史传奇有很大的差别,它引领了人情写实小说观念的出现。通俗小说的出现,转变了市民的封建主义思想,民众也不再以是否写实来评判一部艺术创作的好坏,此时的美学观念就从“史贵于文”转变为“心灵自由”,民众不再一味随大流式的迎合某一种艺术体系,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自己的题材,小说的文学价值也受到了重视。
  三、崇尚写实新小说观念
  清初至鸦片战争前期的300年间,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美学思想继承了明代后期的人文主义审美风尚,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小说理念下,美学思想又有新的发展。
  1. 学界风气对社会的影响 清政权进入中华大地后,整个社会动荡不堪,中国社会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巨大的变化震撼了中国的思想界。以顾炎武、黄宗羲等为代表的思想家怀着巨大的亡国之恨,著书立说,提出了极为深刻的文学思想。他们批判的矛头先指向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这些言论在他们认为是造成国家动荡的根源,顾炎武就说:“现在所谓的君子,聚集着上以百计的门客,和他们谈论心性,置社会的动荡于不顾,只求以自己的学识宠惯一方。”同时他们提出的“经学即理学”的口号被社会各界所推崇,这一学说的关键就在于本着实事求是的观点,关注世间万事,以求处事之道。
  2. 崇实风尚小说观念下的美学 任何时代思想潮流的形成都对该时段的美学思潮有着极大的冲击,清代也不例外,崇实风尚的兴起也改变了当时民众的审美意识。清初学界崇实风尚的兴起,使得当时的小说题材由非现实理念向现实理念转变,在人情小说发展的繁华期以《金瓶梅》《吴江雪》等作品,彻底揭开了写实性人情小说的帷幕。此时的人情小说主要是描写社会现实,但是又和以往的历史性写实有所不同,因此在那一时代的小说可以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和清初的崇实风尚其实是同一原理,但是又优于清初的历史性写实风尚。此时人情小说的发展到达鼎盛时期,在顺治康熙年间,人情小说作品大量涌现,《隔花影》《鸳鸯针》《麟儿报》《金云翘传》《玉娇梨》等小说都受到众人的喜爱,这一时期的小说有的侧重于因战争的影响而出现的动乱的社会,有的则侧重于家庭伦理道德,广泛揭露社会的黑暗。这一时期的小说观念就是通过客观的事实,来反映社会上的人生百态,此时民众的审美思想又随之而改变,本来还处于自由主义时期的民主一下子多了许多社会责任感,他们不再是冷眼旁观历史,也不再是崇尚心灵的自由,而是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好的审美观念,使民众树立起社会责任感。
  3. 毛宗岗小说之于美学 毛宗岗与父亲毛伦在康熙年间所点评的《三国演义》其实是清末学术界思想转变的根源,可以说毛宗岗的小说对这一时期的小说观念都有很大的影响。他以中国长久以来形成的社会风气、道德观念为依据,对《三国演义》中的各个人物形象进行点评,从中他隐晦地反映出当下的满族统治的政治风气,以刘备抑制曹操的政治倾向反映了对当下政治环境的不满,以求树立起民众的反抗意识。毛宗岗以历史演义代替历史的方法来评论当下社会,强调了小说对于历史的依赖性,可以说是当时美学思想的一大退步,但是又不可否认,正是他的言论引起了小说观念的转变。
  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其实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可以说美学思想引导着小说观念,同时小说观念的转变也影响着美学的发展:在小说发展的雏形时期,由于小说观念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于是当时人们崇尚史学的审美观就导致了当时史学故事小说观念的出现,而这一小说观念的盛行也就直接促进了人们对于历史的重视,也就形成了“史贵于文”这一美学思想;在小说发展的鼎盛期,自由主义式美学意识的兴起,导致了人情写实类小说观念的形成,人们以小说来反映自己内心的真实生活,而这种小说观念的转变也推进了当时人文主义美学思想的进步;后期社会动荡的清朝,社会风气转变,美学思想也由人文主义转变为民族责任式,于是反映生活现实,揭露社会百态的写实性小说观念得以盛行,进而也推进了当时美学思想的发展。可以说美学引导小说观念的转变,小说观念的发展又推进美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功正.古代小说观念和美学关系探索[J].明清小说研究,1986,(01).
  [2] 潘丹.小说观念和小说文体的演变轨迹――从潘建国的《中国古代小说书目研究》说开去[J].学术交流,2007,(01).省略

标签:美学 观念 古代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