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英语 > 正文

【关于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分析与探讨】数学问题解决导学方案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和数学学习的核心。作为数学教师,如何理解“问题”,如何把握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问题解决的要素,这是我们必须关心的重要问题。而问题导学法也恰恰充当了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本文围绕着问题导学法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教师以“问题导学”为依托,并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适时进行“问题导学”及几点反思。
  【关键词】问题 导学 数学教学
  
  一、“问题导学”含义
  “问题导学”早在1982年由英国数学教育的权威文件《考克罗夫特报告》中提出, “问题导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问题”讲解、讨论、发现、探索解决办法,同时提出新“问题”并尝试解决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以优质的问题作为导学的纽带,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适时进行“问题导学”
  目前,我们普通高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就是对同一数学内容在理解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数学教师的责任其实不仅是让学生知道所学内容,而且要听懂、理解数学教学的内容,掌握其基本技能。这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发挥问题导学法的功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下面结合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经验及学习中整理的资料,介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适时进行“问题导学”。
  (一)在课堂的导入时进行“问题导学”
  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措施,是“问题导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设置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案例:在上排列组合课时,引用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从我校随意抽50位同学,至少有两个人同生日的概率是多少?选项:A)20%以下;B)20%―50%;C)50%―80%;D)80%以上”。结果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A。当我告诉他们选D时,个个目光呆滞。后来我又补充道:“当抽80人时,其概率高达99.99%”这时同学们觉得更不可能,很快就谈论开了,“为什么呢”?“只要我们学完排列组合这一章,你就会明白了。”这时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空前高涨。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在课堂探究中进行“问题导学”
  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属于浅层次的懂,很多内容是无意识记忆,遗忘周期很短。而高中数学的知识又以规则为主要内容,规则的运用是一种较高的层次,学生听懂了不会做题便是规则知识和无意识记忆之间产生矛盾的最好例证。
  通过实施“问题导学”法之后,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中,这不仅能学到不少新知识,提高了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能同其他同学互相研讨问题,出新招、想新办法,创新能力得到发挥;在师生互动方面,也有了很大改观,学生能随时与教师交流,情感相融;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浓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体性体现明显,很具现代特色。
  (三)在课堂拓展互动中进行“问题导学”
  经过启发引导,完成了精讲、设疑、释疑、讨论、答辩等一系列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进入尾声,课堂教学阶段基本完成任务。此时,教师可将课后练习题交给学生去解决,去体会“渔鱼”之乐。最后,少而精地选择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提高。
  三、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几点反思
  (一)运用“问题导学法”解决了教师满堂灌的问题,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运用“问题导学法”,使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助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包办代替者;其次是它导致了课堂行为的变化。为了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教师必须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既要让学生感兴趣,又不能一看就会。课堂环节设计得有梯度,学生能顺着梯子往上爬,不断体验到成就感。“问题导学”由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做法,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对“问题”的探求,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在面对其他问题时,知道如何去思考、去解决。对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进行方法上的个别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从容应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及将来的学习,才会受益终生。
  (二)运用“问题导学法”,提高了课堂实效
  运用“问题导学法”,使全班所有学生享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快感。尽管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在自学自思自主探究中都会有各自的心得体会和各种各样的感悟,这些心得体会和各种感悟就是成功。这种成功会使全班每个学生情绪上得到满足,从而增强信心,提高了勇气。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和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获得结果和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运用“问题导学法”,教师通过“导”确立“学”为重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的效度。教师的单向活动一般不超过12分钟,教师上课精简,课堂节奏快了,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打破了过去沉闷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灵活,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虽然学生的负担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运用“问题导学”变教为探,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栏目设置新颖、功能全面,在许多地方穿插了“思考”与“探究”栏目。我对人教版数学必修4模块作了一个统计,“思考”问题设置了31个,“探究”问题设置了23个。新教材设计大量探究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被动教学现状,帮助教师以探究性活动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如何激活教材中“思考”与“探究”的教学功能是关键。根据“思考”与“探究”问题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教学不应是“结果”的教学,应是“过程”的教学。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学时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索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空间,学生在这个广阔的空间交流情感,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放手,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小结
  总之,问题导学法已经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问题导学法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规律。古人曾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教人以渔”,也说过“授人一鱼,可供给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教师必须以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和乐学心理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提问,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赫梁.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学数学,2007(7).
  [2]李玉艳.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理念. 山东教育.

标签:探讨 数学 分析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