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英语 > 正文

[机会之门] 毛姆 机会之门

时间:2019-02-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跟进中国发展步伐”是法国人蔚蓝的谦虚之词,实际上“加速发展,积极探索”才是正确描绘世界第六大零部件集团佛吉亚在中国拓展的关键词。他们是如何做的?与以往有何不同?会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吗?
  
  “不久前,我们还只有英文的网站。现在有中文的网站,是针对中国的。通过中文网站也可以让中国的客户更好的了解我们公司。”2011年4月12日,在法国佛吉亚集团首次参加上海车展前夕,这家公司的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严德胜(YannDelabriere)对中国媒体说:“我们希望我们公司在中国进一步的提升知名度,像在欧洲这样高的知名度。”
  佛吉亚是全球第六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拥有汽车座椅、排放控制技术、内饰系统和汽车外饰4大核心业务,在全球33个国家拥有40个研发中心、84200名员工、270个工厂,2015年的营业额目标是达200亿欧元。
  2007年2月,也就是严德胜上任之际,公司却处于史上最困难时期,当时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和分支机构也还只有10家。没有人会想到在2008年三季度开始的欧洲金融危机之后,公司却奇迹般的处于上升通道。
  我们看看其在2011年的业绩:销售总额达161.9亿欧元,增幅为17.4%;营业利润6.51亿欧元,增幅高达43%,占销售总额的4%。其中,集团全球产品销售额(供应给汽车制造商的零部件)为123.91亿欧元,增长15.8%,高于全球汽车产量3%的增幅;其中,中国地区产品销售额增长11.6%,高于中国汽车产量2%的增幅。
  兼并收购是佛吉亚的成功之道。严德胜通过“挑战2009”计划使集团从金融危机中恢复并实现增长,而2010年最终实现的对美国Emcon Technologies公司(全球排放控制系统领域的领头羊)和Plastal德国和西班牙公司(欧洲汽车塑件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的重大收购,巩固了其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领先地位。
  实际上,佛吉亚集团本身也是通过并购整合而成。1997年12月11日,法国Bertrand Faure公司与Ecia公司合并,FAURECIA集团由此诞生。前者最早是做电车和地铁座椅,可追溯至1914年;后者则可追溯至1929年。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PSA)控股70.85%,而佛吉亚并购Emcon Technologies后,由于它有2090万股新股上市,PSA的控股份额减少至57.4%。
  全球汽车零部件工业随着汽车市场的变化而竞争惨烈,通过并购做强做大是很多公司的求生之道。比如并购Plastal之后,佛吉亚汽车外饰系统由原来以法国客户为主的小业务单元迅速上升至欧洲排名第一,全球第二的地位,而且由此,2011年初它的外饰系统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佛吉亚集团的目标是让其四大业务均保持在全球排名领先的位置。根据其计划,它在2009~2014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其中包括8%的内生性增长,2014年营业利润目标为5%~6%。同时,欧洲以外的销售额在集团总销售额中的占比将从2009年的23%提高到2014年的42%。
  显然,走出欧洲到全球去是严德胜在并购的同时确定的另外一条获胜之道。2011年,佛吉亚欧洲的销售额占产品销售总额的63%,比2010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而北美地区的贡献最大,其销售额占佛吉亚集团产品销售总额的比例从2010年的18%上升到21%,而亚洲地区的数字是9%,其他地区为7%。
  为此,佛吉亚才敢于在网站中如此表述:佛吉亚的汽车激情是永恒的,源自其追求进取的商业文化,这种文化根植于佛吉亚集团84200名员工的心中,他们服务的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遍布全球各地,从法国Aulnay到美国克利夫兰,从巴西波托里奥(Porto Real)到捷克皮塞克(Pisek),从中国上海到日本横滨。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佛吉亚2014年的销售目标为:欧洲地区占全球总额的58%,北美和亚洲地区所占比例分别上升至20%和15%,其他地区维持在7%左右。鉴于佛吉亚在中国最近两年特别是2011年以来的排兵布阵,未来亚洲地区的市场份额上升应该会是水到渠成。
  严德胜在2011年4月上海的那场记者会上表示:“每年在中国大概投资是6000到7000万欧元。我们将会进一步增加投资增长速度,在中国有更多的投资。”当时,佛吉亚排放控制技术系统新亚洲总部及中国研发中心在沪正式开业。
  最近三年来,佛吉亚在中国平均每年新建6家工厂。2010年,佛吉亚在中国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欧元,共有25家工厂,四家研发中心,其中有600多名工程师,总共在中国的员工数达到6000多名。而从2008年到2009年,它在华销售额增幅为43%,2009年到2010年增幅高达260%,2010年到2011年,随着市场的放缓,实际增长数字约为12%左右。
  佛吉亚希望到2013年整个集团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17亿欧元,2015年达到25亿欧元,成为中国最主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其时,它能够继续保持排气以及汽车座椅骨架的市场领导者地位,市场份额目标分别为25%和20%,而汽车整椅和内饰则分别达到10%,而刚刚进入中国的外饰系统的目标份额是5%。
  蔚蓝是2008年1月被严德胜派往中国开展佛吉亚业务的重要人物。他被任命为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中国业务部(座椅、内饰和外饰事业部)高级副总裁。4年来的业绩证明,他不负严德胜厚望,成功抓住中国市场的机会,开拓了事业并使管理卓有成效。
  2011年底,蔚蓝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他上任之际,正值佛吉亚全球整体战略进行调整,新CEO严德胜非常重视亚洲市场,坚信亚洲和中国是佛吉亚业务的重中之重,而中国则是佛吉亚在亚洲最为主要的一个市场。几乎在每个季度,他都会来中国一次。
  “中国市场在过去十年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尽管短期来看,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有所放缓,佛吉亚也因此做了相应调整,但就整体而言,不会影响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他说,“中长期来看,中国汽车市场到2015年将达到2500万辆、2020年3000万辆的产量,我对此充满信心。”
  中国市场的巨大容量和潜力是蔚蓝对于佛吉亚未来在中国成功的重要信心,但仅有这个是不够的,他说:“目前中国将近有20个左右的主机厂都在建,规模是一千万辆车,我们当然有所跟进。”
  “跟进中国发展步伐”是蔚蓝的谦虚之词,实际上“加速发展、积极探索”才是正确描绘佛吉亚在中国拓展的关键词。他们是如何做的?与以往有何不同?会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吗?
  
  6大基地全覆盖
  1994年,佛吉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在武汉建立第一家排放控制技术系统工厂,给神龙汽车配套做排气系统。2011年排放控制技术系统业务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6亿多欧元,共有9家工厂和2500名员工。
  佛吉亚的第二个核心业务汽车座椅系统则于2001年在长春建立第一家座椅骨架工厂,2002年在武汉建立整椅工厂,2003年在无锡建立座椅机构件工厂。2011年,此项业务在中国的销售额为4.66亿欧元,共有12家工厂,3000名员工。
  2011年,佛吉亚在华销售额12亿欧元,显然上述两项业务占据了它在华销售数字的绝大部分。
  通过2003年在长春建立第一个工厂进入中国的佛吉亚内饰系统,2011年在中国销售额为1.28亿欧元,目前已经有11家工厂,1200名员工。
  最后一项核心业务外饰系统于2011年初进入中国市场,佛吉亚通过位于长春的一家与华翔公司共同建立的合资企业生产产品,主要为一汽大众和奥迪供货。
  如果再从业务覆盖地区方面来审视佛吉亚在中国发展的脉络图,那么它是先从中部地区的武汉开始业务,到现在已在这一地区建立很强的根基,2011年底,它被神龙汽车公司命名为战略供应商。
  东北地区的业务1996年开始开拓。当时佛吉亚在长春建立了东北地区的第一个工厂,近年来在长春不断新建工厂,并在2010年建立了沈阳工厂,主要给宝马做配套。
  而自2010年以来,佛吉亚主要开始开拓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先是建立了重庆工厂,成都工厂和广州花都工厂,新近在深圳东莞地区建立新工厂。
  蔚蓝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到2015年佛吉亚力争在中国建成50家工厂,主要能够覆盖中国六大汽车生产基地。”
  目前,佛吉亚在中国的客户以合资公司为主,包括德系、欧系和日系的合资公司和整车厂。大众两家合资企业占整个业务的40%(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基本上各一半),东风标志雪铁龙约占16%,长安福特马自达占15%,东风日产占12%,上海通用占10%。
  尽管如此,由于竞争对手进入中国市场相对比较早,他们和主机厂的一些关联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在过去一段时间,这些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几乎占绝对的统治地位,留给佛吉亚的市场机会并不多。
  但是蔚蓝同时也提及了新的机会,他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中国的汽车行业也在进行全球化的扩张,中国本土的整车厂不可能只有一家供应商为其提供80%甚至90%的产品,这样也为佛吉亚打开一扇机会之门”。
  2011年12月7日上午,佛吉亚(盐城)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投资4200万美元、年产量400万件的汽车座椅机构件业务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工,预计于2013年夏天实现最大产能。
  江苏盐城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基地,东风悦达起亚有限公司就落户于此。蔚蓝和严德胜同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连春出席了此前(7月7日)的项目签约仪式。
  到2015年,佛吉亚力争在中国将生产网络规模扩大一倍,也就是建成50家工厂,能够覆盖中国六大汽车生产基地。“对我们竞争对手来说,目前佛吉亚已经是一个强有力的对手了,因为目前很多主机厂已经开始考虑佛吉亚。”蔚蓝说。
  
  渗透再渗透
  这些开始考虑佛吉亚的主机厂包括先前因为成本因素不太考虑跨国供应商的中国的本土汽车公司。
  2010年12月,佛吉亚同吉利集团、浙江利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并迅速在2011年开始为吉利集团旗下各品牌汽车的主仪表板、门板、保险杠等产品提供设计、开发和制造的一条龙配套服务。到2012年底,佛吉亚将为吉利集团和沃尔沃供货而新建6家工厂。
  浙江利民公司董事长池幼章总结了这种合作的两大好处:一是利民多年来一直为吉利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对吉利产品和文化相当了解;二是通过三方合资公司这个平台,佛吉亚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内饰方面的成熟技术可以快速实现与吉利产品的匹配和对接。
  佛吉亚和吉利最近将合作伙伴关系延展到排气系统和座椅系统。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新一轮的产业调整期,本土汽车公司已经日益注重提升质量,这必然要求提升供应商的水平。比如比亚迪,2010年开始寻求与佛吉亚合作,向佛吉亚购买座椅机构件;2012年初,佛吉亚获取了长城的座椅骨架业务。佛吉亚排气系统也和中国主机厂拓展了许多项目。
  看到这个机会,《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佛吉亚逐步改变调整发展战略,开始加强同中国本土整车厂的合作,并在股权模式上发生变革,由过去独资为主转为合资为主。
  “中国企业现在发展都很快,如果不快速发展,竞争力就会处于下风,所以大部分的本土汽车企业需要选择与外企零部件供应商合资,提高发展速度和自身实力,快速获得先进技术。”蔚蓝说,“本土汽车公司要求佛吉亚要和他们的供应链体系里面的本土供应商和关系企业合作,这样既能解决速度问题,质量问题,又能解决成本问题。”
  蔚蓝强调,成本控制仍然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在整个竞争环境当中生存下来,与本土企业合作并非成本天然就会降低,佛吉亚在降成本方面做得非常优秀,这也增强了主机厂对他们的信心。
  2011年同中国本土整车厂的零部件合作项目仍在开拓初期,但与主机厂的核心供应商深度合作则明确成为了佛吉亚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2011年与长春旭阳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升合作则是一个重大举措。
  长春旭阳集团是长春市国资委控股的我国汽车零部件“百强”大型企业,吉林省重点支持的四大汽车零部件企业之一,主要致力于汽车座椅、汽车地毯、汽车内饰材料等的研发和生产,是一汽、一汽大众等国内多家整车生产厂的重要零部件供应商。
  虽然早在2001年8月佛吉亚通过与旭阳的合资获得了向一汽大众(大众和奥迪) 提供前排座椅产品的机会,但是10年之后双方的合作大大加强了。
  2011年6月,佛吉亚直接投资2.18亿元参股(占比18.75%)旭阳集团,以进一步拓展其在华业务,特别是加大与一汽集团及其国际合作伙伴(奥迪、通用、丰田和大众)的合作。
  2010年12月,佛吉亚与重庆光能集团共同出资成立重庆光能佛吉亚内饰系统有限公司,专门为长安集团下属主机厂制作汽车门板。
  2011年1月,佛吉亚与宁波华众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资协议,双方各自出资50%成立长春华翔佛吉亚汽车塑料件制造有限公司,主要向一汽大众奥迪提供保险杠业务。
  佛吉亚这一轮合作的创新之处是同主机厂的传统核心供应商深化合作,可谓在中国市场新形势下的顺势而为。“对于有意义、有价值的与中国主机厂的合作关系,我们还会一如既往继续发展。”蔚蓝说,“这一切都是为抓住市场机会。”
  
  研发的重要部署
  2012年1月18日,佛吉亚与LG华奥斯集团近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希望共同推进新一代汽车内饰薄膜业务的发展,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具备顶级感知质量的全套薄膜配饰产品与工艺。
  LG华奥斯集团是研发与生产特殊装饰材料和薄膜的业界翘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与汽车等领域。与它的合作使佛吉亚内饰系统的产品与技术供应范围在配饰薄膜领域得以开拓,并使自己具有提供包括涂料、金属、纤维、木材以及薄膜在内的全方位内饰解决方案的能力。
  “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在汽车内饰行业意义非凡。”佛吉亚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严德胜认为,随着这项协议的签订,佛吉亚将拥有最为广泛的汽车内饰产品线,从而成为这一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在佛吉亚的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话:“佛吉亚认为,对于汽车的激情就是努力了解汽车制造商与消费者的需求,开发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创造明日之车,即满足每位驾驶者不同需求的个性化汽车,同时遵守日益严苛的环保规定。”
  蔚蓝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在2008、2009年经济危机期间,北美零部件供应商受到重创,但佛吉亚几乎未受到任何影响,反而是不断加强研发和创新,增强了客户对他们的信心。在中国国内,他们对于研发也从未曾放松。
  2011年4月12日,佛吉亚排放控制技术系统新亚洲总部及中国研发中心在上海正式开业。同年6月,又宣布在在上海闵行莘庄工业园区打造全新研发中心和中国区总部,覆盖四大核心业务的其中三大板块――汽车座椅系统、汽车内饰及汽车外饰系统。
  2012年底,这个新研发中心将落成使用并成为佛吉亚集团中国的总部,而目前在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办公楼内的座椅研发中心和内饰研发中心将搬迁到新的总部大楼中。
  除了这些研发机构,蔚蓝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在长春、武汉和重庆,他们以更靠近客户的方式来建立工程和项目开发的职能。比如在长春将与旭阳集团投资共建技术中心和汽车内饰部件实验检测中心。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变化非常快,从汽车生产到如何为中国市场开发针对市场需求的车,佛吉亚集团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严德胜认为,这都是佛吉亚正在考虑的内容。“这其中分两类,一类是中国新兴的自主品牌,它们都是从零开始;另外是跨国公司,合资的整车厂,这些工厂已经不能照搬国外的车型。两种需求都需要我们必须在当地有所部署。”
  佛吉亚每年在中国新增工程师100名左右,“佛吉亚现已经可以完全实现在华的工程设计和生产。”蔚蓝进一步解释说,“排气、座椅和内饰,我们在中国的研发实力已经非常雄厚,只有外饰业务的研发目前在中国刚刚起步。”
  他甚至认为,由于佛吉亚在研发方面过去几年不断的本土化,使其成本结构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在引入新的供应商或开拓第二家供应商时佛吉亚成为首选,而这对与中国本土汽车自主品牌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佛吉亚在中国的研发创新,既为中国本土市场打造,中国也作为佛吉亚全球研发项目的平台为亚洲市场进行研发。
  
  “我给自己打七分”
  在国际交往中,法国人一般只爱说法语。但是法国人蔚蓝在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出人意料地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这或许是佛吉亚这家通过并购不断融合和成长的公司的成功密码,它意味着尊重和平等。
  这或许和他的职业背景有关。
  1980年,蔚蓝在法雷奥集团(Valeo)开始其职业生涯,先后在北美、墨西哥、意大利,东欧等一些国家工作过很多年。1998年,他加入萨默阿里伯特北美公司(SommerAllibert),任首席执行官。2001年,佛吉亚收购萨默阿里伯特公司之后,担任佛吉亚内饰系统事业部北美区首席执行官。2004年夏天,他返回法国,2008年来到中国。
  作为在汽车行业积累了数十年从业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蔚蓝在跨国企业管理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一直坚信,一个企业一定要有战略,一定要有目标,一定要有效率,在采取具体的行动之前,组织架构一定要清晰,一定要有充足的人力,一定要知道要去哪里,要怎么过去,和谁一起去。
  他同时认为,佛吉亚企业文化要立足为企业营造一个不断向上的、有激情的氛围,每个员工都要受到适当激励。他说:“在中国不缺工程师,我们主要把这些员工培养好,让他们在佛吉亚集团里面也成为专家。企业要想成功一定要用好本土的专业人才和外籍技术专家,打造一支跨文化管理团队。”
  两年前,蔚蓝任命夏欣跃和李京诚作为佛吉亚中国的副总经理。佛吉亚中国的人力资源总监也从老外变成了中国人。同时,佛吉亚在中国启动了“人发展人,领导发展领导”的模式,要求每位经理都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手,由他们来培养自己的下属。
  因此,蔚蓝认为,佛吉亚在中国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中国拥有完整的工程开发能力,一些关键岗位都是由中国管理人员来担任,从而获得了员工发自内心的支持。
  他说:“一个体系要做的好主要是取决于执行这个体系的人,一个企业需要有向心力,将所有员工牢牢凝聚在一起,让每个员工都受到激励,这个体系才真正成为公司的一部分。我坚信我和我的中国同事能够一起把中国业务做的很好。”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佛吉亚在中国所有的工厂,总经理级别的职位,90%都是内部提拔完成,而整个佛吉亚中国的高管60%也都是内部提拔的,在整个高管团队中,老外和中国人大概一半对一半。目前整个佛吉亚在中国的外籍员工50人左右。
  “在过去两年当中能够完成这样的变化,我非常满意。”但是蔚蓝认为,虽然佛吉亚中国在逐步提高本土化比例,但是公司总体来说肯定是多元化的,“中国现在也在全球化,中国的公司肯定也是全球化的公司,所以保持跨国团队或者多元文化的团队,仍是一个趋势,目前佛吉亚也会保持一支国际化的团队。这里的关键是,一定是要尊重每位员工。”
  对于自己过去4年来在中国的表现,蔚蓝说:“我给自己打七分。我还会继续在中国工作下去,这里还有很多事要做。对于在中国的员工,一方面要善待他们,同时对他们也要有严格要求。始终有危机感才能有进步。”

标签:之门 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