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英语 > 正文

道路排水\储水的一体化分析_c1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

时间:2019-02-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传统的城市道路雨水管线系统主要是排水功能,根据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思路,探讨在城市规划和市政工程设计时如何把原来的排水系统转变为常态下以储水功能为主、在降雨时兼具储水与排水的综合功能系统提出排水及储水设计的新思路。而我省由于地处江淮之间,容易在大量降雨后产生水淹等灾害,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规避这一可能的风险,而排水储水一体化便是最合适的方法。
  
   我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嶂,峰奇岭俊,以山地丘陵为主。 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有人形象地描述安徽的地貌特征说:“两根筷子夹着碗,屏障在西也在南,东面不平北边平,黄山胜过九华山。”意思是说,长江和淮河像两根筷子,分别位于巢湖的南北面;巢湖如碗,位于安徽省中部;耸立于西部的大别山,连同绵延于南部的黄山,九华山,则恰恰如两道屏障。
   可以看出我省是个河流大省,不仅在长江淮河的流域内,还有国家级的内陆湖巢湖以及2000多条河流,可以说我省的水资源条件还是在我国处于领先水平的。而领先不是挥霍的资本,我们也需要运用一系列手段去把我们相对丰富的资源去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从而达到资源利益的最大化,这就使储水排水一体化的新思路应运而生。
   一、储排一体的重要性
   为解决我省地面硬化后的雨水排水问题,道路设计时要特别在路面及路基内部设置街沟、雨水口、窨井、雨水管等排水设施,传统的设计方法就是把雨水通过管道系统排至河道等天然水体作为最终目标,强调把水排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对水资源重要性的加深,天然降雨没有得到利用而一排了之的做法越来越使人们觉得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因此,在城市新区块的开发和设计中,如何使雨水得到更好地综合利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同时排水储水的一体化还有助于我们规避掉大量降水导致江淮水位上升而造成水灾的危险。
   二、排水设计的思路
   传统的排水设计思路是通过路面纵、横坡度形成路面径流,雨水口集水,经由雨水支管汇总到干管后排至天然水体,为了使雨水能作为一种可贵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雨水应当收集和储存待用。难点在于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储存,就道路设计范围而言,设计者完全可以转变设计思路,把用于排水目的设置的排水管道作为蓄水管道来考虑,管道纵坡可以设计为水平,以检查井为界的相邻管段管底纵坡可以保持相同标高的水平坡度; 也可以通过检查井设计为跌水式台阶; 甚至还可以设计为反向跌水台阶,形成上游管段的储水高度大于下游管段的储水高度,这样形成的设计,大部分管道是作为储水管的功能使用,只在需要排水至天然水体的末端管道仍作为排水管道,并保持管道排水的纵坡度。
   三、储水设计的功能
   相比于排水,储水的功能更加多样化,措施也更为丰富。
  (一)储水的主要措施
   雨水管是储水的主要设施,自然界的降水,对一个城市区域来说,其影响和作用通常是负面为主,对道路来说,会严重影响通行环境,显著降低交通的畅通程度和安全性,降雨量大时还会造成城市水灾等一系列次生灾害。在整个市政设施体系中,道路本身的路面排水特别是埋置在道路路基的雨水管排水设施是解决整个城市区域雨水排水的主要载体,雨水管排水系统在不下雨时是空闲状态,下雨时需要及时发挥排水功能,当排水能力低于降水形成的短时雨水流量时,便会出现路面积水,严重时还会造成社会问题。而当道路在晴天维护,如洒水消除灰尘以及绿化浇灌时有需要取水、运水,排走的雨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并且对排水系统的排水功能要求较高,如果能够把排水管的排水功能转变为储水为主的功能,虽然加大了储水的负担以及工程成本,但却保护了水资源,为雨水的二次利用提供了水源条件。
  (二)路面储水
   路面储水的措施主要有道路表面储水、路面结构储水和路侧下凹式街沟储水等多种方式。第一种是道路表面储水,主要是指块体储水结构路面,具体做法是石块或者混凝土预制块铺砌的块体间隔凸起路面、竖向空心块体路面和异型预制块空隙结构路面,利用凹槽、空心的空间或者结构内部制造的空间实现聚水和储水的功能,在降雨量不大时可以达到储水的作用,降雨量较大时会形成径流借助坡度在表面排水。
  (三)绿化带储水
   城市道路的绿化设施主要有分隔带绿化和人行道的树池绿化,传统的设计方式是分隔带或树池都高于地面,这样做有利于车辆或行人的通行安全,但当地面出现降雨的径流时无法排到植物绿化区,为了变绿化区为储水区,应将各种绿化设施的高程降低,同时,为了保留原来的路缘石保护车辆和行人的功能,可以在绿化区和路面的分界处设置间断式凸起的路缘石或立柱。在道路分隔带绿化区,应在道路的下坡端点设置集水井和引水设施,以备当储水量超过绿化区储量时能够有排水通道排入路基的储水管道或地面的河道、池塘。
  (四)储水功能建设
   具体做法有定点储水,即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大片的绿化区特别是草类和灌木类的绿化区都有条件建设地下储水池,承担吸纳绿化区和周围道路的雨水任务,在广场以及型花坛可以建造地下储水池。生态储水,即将城市的集水型生态公园、景观河道、景观湖、池塘等都设计成为吸纳周边道路或小区雨水的地面储水设施,实现生态性储水。雨水储水排水管道应与这些储水功能区连接在一起。
   四、结语
   从上文可以看出,排水与储水虽然各有侧重,却始终没有跳脱出水的概念。所以说万变不离其宗,水的排与储还需要我们全面性的去分析。再加上我省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利用以及浪费都显得非常容易,所以我们在保护水资源杜绝浪费的同时,也要在排水与储水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做到排中又储,储中有排,在自然环境中去发现其中的必然联系,既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水资源,又可以规避可能的水资源灾害。
  
  参考文献:
  [1]马杰,于娇. 城市道路排水、储水一体化设计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年,第一期.
  [2]翟静.浅谈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管理[j].价值工程,2011年,第十二期.

标签:储水 排水 道路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