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招生 > 正文

[创新带来了生机――浅谈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创新教育》杂志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升。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又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达到了空前的强度。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关乎国运的兴衰,于是,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教育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责任。作为小学教育,它是九年义务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我们不能一下子就要求学生马上就要有创新能力,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而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点部分,身为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地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任务。
  一、改变传统观念认识,调整教育目标
  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在不少教师看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有的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实践中堕入困难,往往是由于认识的片面性造成的。如《林海》一文教学中,学生问:“为什么用‘林海’作标题,而不用‘美丽的大兴安岭’呢?”假如教师遵循原有的教育目标,那么不容质疑,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便是只会服从,不会思考的单面人。这与社会、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大径相反。同时,有的教师认为创新教育只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与教师无关。其实这是对创新教育的误解。学生的创造与教师的创造是密切关联的。同样以《林海》为例。要使学生掌握“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描写,善用修辞”这一写作技巧来写景物,那么就必须通过教师把这一枯燥、无味的写作技巧创造性地演变成形象、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努力自主地去探索、实践,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写作技能。假如教师只是把从旧到新的过程叙述一下,使学生随着自己的叙述思考,对学生虽不能说是丝毫无益,但这样的教学在本质上还不属于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应以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为根本尺度。换而言之,就是要把学生引入创造的创造才是教师最重要的创造。所以,我们说富于创造性的教师,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在书本里是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学生对已有经验重新思考加工制作,获得具有新生性的内容,解决一个新问题。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教育的目标任务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而创新素质既是个体发展的最高体现,又是当今社会特别倚重的素质,培养创新素质是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明确的目标追求,是衡量教育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
  二、改善良好教育环境,激发求学欲望
  在教育中,师、生、环境是互动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师生的关系,忽略了学生与环境的关系。但在实施创新教育中,身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环境这一教育因素。因为只有较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保有学习的激情。语文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是繁重的。要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更应注重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如教室环境的布局、装饰:可以张贴名人名言、学生优秀作文;可以摆设几盆花,点缀教室;可以充分地利用后黑板,经常性地出版各类型的班刊……而这一系列措施,不仅能使学生有着舒适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情。是不是只要改善物质环境就够了呢?当然不是。我们知道,创造人格的成长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综合性的陶养与熏染,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与气候。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气氛呢?可以让朗诵较好的同学在早读时带读;可以让学生在课间参加各种综合趣味知识的学习;可以在午休组织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总之,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民主的精神氛围不仅是创新教育的必要背景条件,而且其本身就是最有力量的创新教育。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追求“开放”教育格局
  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呢?这就要以实现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即解放眼睛;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为基础点来改变了。当“六大解放”实现之日,即是创新教育成功之时。
  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解放呢?1、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我认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的过程。那么身为教师就应淡化权威对学生的影响。如学习《鸟的天堂》一文,当学生读到描写画眉鸟时,个别学生就问:“鸟都吓得飞进了叶丛,为什么还会兴奋地叫着呢?”对于这一发现我即时地给予肯定,并鼓励大家自由地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他们也更敢于质疑提问、敢于批评争论课文的是非了。2、鼓励个性和独特,允许多元思维并存。当今的语文教学应摆脱强制性的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行动,培养标新立异。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当我问道:“为什么邱少云身上会着火了呢?”全班同学便各抒已见。有的说:“因为敌人用了燃烧弹。”有的说:“因为火势向着邱少云。”有的说“因为邱少云伪装不够好。”……对于学生的这些想法我没有否定,而是留给他们一点时间思考,让他们共同分析。虽说学生们的回答有时是不对的,甚至于很离谱,但是他们的思维却开拓了,他们的想象丰富了,谁能说他们没有进步呢?3、教师要做到“五不”。
  (1)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如课文中的一些简单段落,教师在教学中就不需要面面俱到。
  (2)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如每次上完语文课后,应布置学生自学下一节课的内容,在上课前,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重难点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放在思考、讨论、练习上。
  (3)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教师不教。如在教学《凡卡》一文,课文要求学生把凡卡的城市生活与乡下生活作比较,进而说说:“凡卡过着什么样的学徒生活,为什么他会过着这样的生活?”此时,教师只能是点明方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答,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问、多以自己的生活实际作比较,多给学生们讨论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小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明白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4)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如课堂练习,学生能自己完成的,身为教师可以不做。但是对于那些后进生,则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给以帮助,或让同学帮助他们。
  (5)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如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总结,以前一般是教师总结,而现在我们追求的是先师生共同合作总结,再学生自己总结。总之,整个课堂要重过程、重综合、重全面,立中于鼓励、激发和引导。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学生的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要注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的辅导,使自学和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独立钻研和自主实践的时间、空间和具体条件;要能体现出课堂的主导活动是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活动则只作为一种辅助线,融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四、创设知识能力实践机会,增强创新意识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思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把实际参与看成学习的最高水平,这是因为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于遇到新情况和产生新问题,这就是创新的过程。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念;试念生断语;断语生行动,以此演化无穷。”因此,只有注重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多创设知识能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遇到棘手的问题,学会开动脑筋,从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如上《桂林山水》一文,教师可这样安排综合实践课:1、提供思维材料。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思考:桂林的水还会有什么特点呢?桂林的山还会有什么形状、特点呢?2、发散思维训练及介绍。发挥小组合作力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并把自己的所得一一介绍。3、进行想象再创。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想,用多彩的笔再现出心目中的桂林山水,让它以画的形式,更形象地突出桂林景色的美。4、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创造作品。5、鼓励性结束语。通过鼓励,对学生的实践可予肯定,同时引发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总之,实施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之处,还在于创新教育它要求要开放教育空间,要打破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间概念,让课堂向社会延伸,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身为教育者应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大自然,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宏博大的胸襟。
  教育的责任在于对民族负责,对未来负责。在当今知识急剧膨胀、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的着力点必须由文化传承转向激发创新,这是不可违逆的趋势。强化教育的“创新”追求,就是顺应时代要求,承担历史责任。因此,身为教育者,身为语文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一定要坚定教育信念,把握学习机遇,做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接班人,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有用的人。
  (作者单位:盘锦市大洼县第二高级中学)

标签:创新 带来了 浅谈 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