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招生 > 正文

【扬州模式:在创新中开创区域教育信息化之路】扬州信息化招聘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扬州市电化教育馆承担着落实教育局教育信息化整体战略的重任,在此次对扬州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调研中,我们有幸采访到扬州市电化教育馆的刘荣馆长,谈到这些年来扬州市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绩,他将这些归功于“创新”二字,因为创新中总是包含着一种超前的思考与意识,创新总能给这里的人们以动力。这也使得十余年来,在执行教育局整体教育现代化建设战略的过程中,他们从不含糊,面对种种困难,总能以创新的理念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屡屡化解。
  整体构建教育城域网、“校校通”,开创网上“同步课程”、“名师大讲堂”,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共建……刘荣馆长悉数了这些年来扬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用他的话来说,在这些重大项目的确定与实施过程中,是“政府主导、超前规划、系统整合、市场参与、重在实用”的推进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诞生于2003年国家全面启动教育城域网和“校校通”工程建设中的模式,被应用到他们随后的工作当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4年,扬州市电教馆举全市教育系统之力,集中全市名师,精心制作了网上“同步课程”,广受当地民众好评,被称为“天天见面的好老师”,有效缓解了学生学习资源不足的矛盾;2006年,他们率先在一个地级市行政区域内,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声势浩大的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在全市400多所城乡中小学迅速展开;2009年,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整体推进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共建,实现城乡学校一体化备课、教研、教师培训、管理、开展德育活动以及学生一体化学习,着力构建城乡学校、教师、学生发展共同体,开辟出了一条以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崭新路径……对于坚守之说,从这十年间的种种成绩中可见一斑。
  ● 超前规划,打破建设壁垒
  “想要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就必须从全面且长远的角度进行规划,否则就可能造成盲目投资、过度超前建设、重复建设和浪费。”刘荣馆长说。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扬州市电化教育馆主要从全市教育城域网主干网络建设、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师与教育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信息能力培养、教育管理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区域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制定全面的规划。
  例如,在教育城域网建设规划中,他们提出了建成能覆盖全市中小学校,并面向社会开放的,具有远程教育与管理功能、高带宽传输的扬州教育信息资源网络系统。正是由于强有力的教育城域网作为支撑,才使得今后陆续开展的数字化校园创建、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而这块教育城域网,对他们来讲可谓来之不易。
  ● 系统整合,树立信息化标准
  事实上,在整体规划未形成之前,扬州市已有部分中小学自发地开始了教育信息化与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他们大多采用了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网络。由于缺少统一标准与规范,扬州各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形成了独立的、各自为政的局面,这给系统的整合增加了难度。
  为了推进区域的统一发展,实现教育系统的网络整合,扬州市电化教育馆构建了覆盖城乡的扬州教育城域网,在扬州教育网络管理中心专门增设负载均衡设备,以实现两网在教育城域网中的互联互通。
  在资源建设方面,区域“中心资源库”和学校“子资源库”通过“扬州市分布式资源库管理平台”被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以区域中心资源库为主体,并分布远程管理各子库的资源管理系统。区域内每一所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便捷地访问来自本地、中心和其他学校的资源,避免了因资源库建设过大而为学校带来的得不偿失。
  ● 市场参与,解决资金投入难题
  扬州教育信息化建设硬件投入出现过两个高峰期,第一个是2003~2004年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期,第二个是2009~2011年加速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时期。而在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期,资金矛盾十分突出。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怎么办?只有借助市场。
  为此,与商家的多样合作方式应运而生:买方信贷式,分期付款式,合作成立项目公司运作资金……通过多种合作,在2003~2004年两年内,扬州区域范围内通过市场化方式融通资金1.8亿元,加上各级财政投入和高中阶段学校自筹的7000万元,两年内新增信息化投入达2.5亿元。刘荣说,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靠的是多元投入机制的建立,靠的是市场化作用的充分发挥。他们在集中投入时所形成的债务,也通过财政逐年加大投入、教育费附加安排及其他资金安排,在3~5年内逐步化解。这一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2009~2011年扬州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又一次得到充分运用。
  此外,市场的参与作用还表现在教育资源建设和软件、平台建设等方面。扬州市电化教育馆与资源开发企业共同开发适合市情、校情、教情和学情的资源。例如,他们协同市教研室,与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及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制作了面向高中学生的“名师大讲堂”系列辅导讲座,不但在扬州电视台、扬州数字电视台播出,还在扬州教育网上提供免费在线点播,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 重在应用,将信息化落于实处
  在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大投入往往并没有带来大产出。为了坚决防止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蹈覆辙,扬州在区域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始终坚持应用导向,把促进应用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尤其强调教学应用和管理应用,把深化教学与管理应用作为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的中心任务,以此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他们按照教师培训、资源建设、软件建设、机制保障、项目推动五位一体的方式,全面促进信息化应用。例如,在资源建设方面,重点建设学生学习资源和教师教学资源,建成了覆盖义务教育所有年级、所有学科、每一课时的网上“同步课程”资源,极大地方便了全市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开展网上自主学习。在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上,他们发挥中小学教研队伍和学科基地骨干教师队伍优势,普遍建立学科网站群,开通江苏省公共教育服务平台教师培训网,方便中小学教师接受在线培训。
  ● 制度保障,保证未来机制完善
  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影响较为深远,因此在建设之初,邀请教育信息化专家对建设进行论证必不可少。早在2003年,扬州市电化教育馆就邀请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专家和江苏省电化教育馆、信息管理中心的领导、专家进行多次论证。
  在此之后,在制定扬州“十一五”、“十二五”教育信息化规划,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扬州市城乡学校网上结对考评细则等若干重要政策和意见过程中,他们始终将专家论证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在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不同阶段,扬州市电教馆陆续出台了多项配套政策文件,其中主要有《扬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扬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等,这些配套的政策和制度不仅从宏观层面对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行了规范,还从微观层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始终在科学的轨道上健康发展。正如刘荣所说,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就是一个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的过程。

标签:扬州 之路 开创 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