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素质教育中音乐教师的角色换位】 素质教育的教师角色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理的接触。”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进行这种心灵接触,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潜力,教师必须致力于寻找学生这个角色的感觉,并以此为依据,组织最佳教学方案,这不仅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这个三尺舞台上,教师扮演着“教”和“学”的双重角色,一方面利用自己坚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教学功底和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创设学习的情景,是学生的领路人,另一方面主动用情感进入学生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科技的探求者,充分用自己的认识情感,气质等人格素质因素影响学生,达到心心相印,熔为一炉,这就是所谓的“角色换位”,角色换位的宗旨是求是与学生的“心灵接触”。角色换位的能力反映教师成熟的程度,下面就如何进行教师的角色换位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引好课题,与学生同“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兴趣往往来源于好奇心和心理上的某种满足,肖学生对某一事情或活动表现出兴趣时,则他的心理活动处于最活跃的水平,这时学生的学习心态是最佳的,必然带来最佳效果,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依赖于传授知识的情境,尤其是一堂课的开始。常言道:“一出好戏,好的开场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虽不是演戏,但要像演戏那样,要求教师重视每一节课的开场,即引入课题,要为学生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本课题的兴趣和激情,好奇和思考。要为学生铺路架桥,使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参与教学活动,如欣赏唢呐独奏曲《白鸟朝风》时,笔者据乐曲所捕绘的情景,设计了一幅彩画,我一边引导学生看彩图,一边用拟人的手段讲述美好的故事,正当学生被美丽的画面,动人的故事所深深吸引时趁机就对学生说:“今天欣赏的乐曲并不象老师这样用笔能画出来,而是民间音乐家用唢呐吹奏出来的,不信,你们听……”。学生被乐曲迷住,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欣赏是个个都很认真,还按老师讲的故事边听边争论,这是什么鸟在叫,那是什么鸟在歌唱,学生已完全投入到音乐之中。
  
  二、巧设素材,与学生同动“情”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本质在于情感的反映”。我认为把音乐称为情感艺术再恰如其分了,作为音乐教师要用音乐之美和自身的一片爱心来点燃学生的情感之花,以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所以教师首先观点应变“教书匠”为“设计师”,紧扣一个“情”字,找准“动之以情”的最佳切入点,突出一个“巧”字――巧妙取材:巧妙结合学生与教材实际,巧妙运用新的方法,巧妙调节教学氛围,使学生德育,美育不断提高,每一学期的第一课。我必须安排学生唱的《国歌》,为此我精心剪辑了一组影视镜头,电影《风雨儿女》中热血青年;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画面;新中国的庄严成立;奥运冠军面对国旗,听着国歌并流下幸福的热泪;《新闻联播》前播放《国歌》的壮丽画面……这跌宕起伏,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果然使学生进入“动情”的意境。在教《中学时代》过程中,我把从电视上录制的我驻南联盟使馆被炸的三烈士壮烈牺牲的惨状和在我南海上空一架美国侦察机导致中国一架战斗机坠毁并使飞行员王伟失踪的片段放给学生看,他们强烈的爱国激情很快被点燃,我因势利导学生:“落后就会挨打,就会受凌辱。”若想不被欺侮,祖国必须强大;祖国的强大靠我们大家。使学生懂得,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今天,中学生只有珍惜中学时代的美好时光,发奋学习,刻苦锻炼。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才能实现报国之志。这时再唱响《中学时代》他们早已热血沸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神圣感被充分唤起,爱国激情油然而生!
  
  三、妙设悬念,与学生同“疑”
  
  一般地说,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种种想法,即疑点或疑问,应该说这是很宝贵的,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疑是深入学习的起点,作为主导(教师)即要以学生的角色去发现疑问,提出问题,又要为学生释疑解想。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比如蒙古《森吉德玛》一曲,对于生活在南方的学生来讲,由于他们对蒙古的民族风情了解甚少,很难体会两段乐曲的情感,我让学生先闭上眼睛全神贯注的聆听,他们对两个乐段一模一样,只是速度不同而皱起眉头,疑点一个个接踵而来,“这是具有哪个民族风格的作品?乐曲展现了怎样的画面……?”针对这一疑点,为了让学生认清“庐山真面目”,当我再播放第一节音乐的同时,我配做了一幅蓝天白云下的草原上,牧民骑马牧牛羊的幻灯片,那安详迷人的景色与舒展,优美的音乐融为一体,学生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当第二段音乐响起,画面上又出现了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热烈场面,我又随着音乐跳起了蒙古舞,学生被欢庆的气氛所感染,情不自禁的跟老师一起做耸肩,骑马等动作,此时全体学生陶醉于音乐中,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其乐融融。
  
  四、适时激励。与学生同“乐”
  
  国外的心理家研究指出:“学生课堂学习的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功的动机上,即追求成功,希望获得成功,只有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的乐趣,就逐步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各有千秋,所以教者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发亮点,哪怕是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激励,要给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欢乐,体验自身价值的机会。如在讲打击月器木鱼和碰铃的演奏发法和节奏训练时,不仅让他们互相练习,而且也让他们同时用两种乐器演奏若干小节,并让老师听写下来,同学们的热情十分高涨,他们学会了独立操作,独立思考,不迷信专家,不迷信课本。每位同学在自己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培养了思维发散性,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又如在欣赏了笛子独奏《荫中鸟》后,笔者让学生进行了有趣味的造句,我说:“布谷鸟怎么叫?”有学生用竖笛吹奏出310310,有学生吹奏出11153331。我还让学生模仿了更多的鸟叫声,这时教者用“不错”,“很好”,“很聪明”,“有创造力”等语言评价和鼓励学生,他们的眼神里中充溢着欣喜之情因为他们过去从未做过这样的试验,自我体会到“作曲”的愉快,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标签:换位 素质教育 角色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