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资讯 > 正文

柏木侧柏毒蛾发生规律及防治实验 柏木属,侧柏属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图分类号:S76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1-0000-01      摘要: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Leech))属鳞翅目、毒蛾科。常以幼虫为害多种柏木,当幼虫为害森林中柏木林时,因药剂难以触及虫体,防治效果不明显。我们通过对侧柏毒蛾为害防治实验的观察,防治方法经济、高效、可行,可在生产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柏木;侧柏毒蛾;为害;防治实验
  
  
  一、侧柏毒蛾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1.形态特征。
  卵:扁圆形,长约0.7-0.8毫米,初产时为绿色,有光泽,渐变黄褐色,孵化前为黑褐色。
  幼虫:初孵体长平均1.80mm。老龄幼虫体长18.24~24.20mm;幼虫在发育过程中体色差异较大,有浅红色、黄褐色及灰褐色3种色型。腹部背面中央具青灰色或浅红色双细纵纹,与两侧亚背区灰黑色纵条纹组成明显的宽纵带,该带在中、后胸背板为六边形斑,呈灰绿色或淡褐色;各节具有棕白色毛瘤,上着生黄褐色和黑色刚毛,背线黑绿色,第3、7、8、11、节背面发白,腹部第6~7节背面各具1个翻缩腺,浅红色;体各节均具毛瘤,以前胸气门前毛瘤最为发达。腹足趾钩为单序纵带,臀足趾钩为单序横带。
  蛹:体长8.60~12.06mm。初化蛹时为青绿色,后变为灰褐色至黑褐色。腹末端具暗红褐色的钩状臀棘,羽化前呈黄褐色,上着生白色细毛。
  成虫:体灰褐色。雌虫体长5.5~11mm,翅展22~31mm;雄虫体长8.5~10mm,翅展23~29mm。雌虫触角灰白色,短双栉齿状;雄虫触角黑色,长双栉齿状。雄虫前翅灰黑色,内线在中室后方Cu2脉处向外折角,外线和亚缘线锯齿状曲折,缘毛暗红褐色和灰白色相间。后翅色较淡,缘毛灰白色。腹部背面灰褐色,基节灰白色,显著。雌虫翅面斑纹较雄虫清晰,但体色稍淡。中、后足胫节各具端距1对。
  2.生活习性。
  侧柏毒蛾在我县一年发生二代,以完成发育的幼虫在卵壳内越冬。以卵在柏树叶上越冬,第二年3月开始孵化,6月上,中旬幼虫开始化蛹,下旬羽化产卵。第二代成虫于8月中旬出现,产卵于叶片上越冬。幼虫为害顶梢初萌发的嫩叶,由上至下为害,在夜晚至上午9时前取食,上午9时至10时,在太阳光下,活动剧烈,寻找隐蔽场所,潜伏于树皮裂缝、枝下,叶丛间。幼虫老熟后在枝叶丛中或树干缝隙内结茧化蛹。成虫昼伏夜出,特别在傍晚和黎明前后活动剧烈,有较强的趋光性。
  在3月中、下旬,当日均气温14℃时,越冬幼虫开始爬出卵壳,5月中旬末初见老熟幼虫化蛹,6月上旬始见成虫。第2代幼虫于6月中、下旬出现,8月中旬见蛹,8月底始见成虫。
  成虫羽化昼夜均可进行,但以夜晚为主,占总成虫量的66.7%。成虫交尾昼夜均可进行,羽化后当天即行交尾,交尾历经12.5h以上,雌雄虫一般只交尾1次。成虫交尾后即可产卵,卵粒位于鳞叶,多数单行排列,卵成块,每卵块有卵1~29粒。成虫产卵数次至数十次。单雌产卵量13~183粒。成虫白天栖于枝叶,若风吹惊动,即飞转于其他枝条或树株。成虫寿命3.5~12天,具强烈趋光性,雌虫尤甚。卵期16~23天,卵块孵化完需经1~5天。林内卵孵化率46.2%~100%。初孵幼虫喜群居,1卵块孵化的幼虫多在一小枝条活动,取食嫩鳞叶。1~2龄幼虫能吐丝下垂,随风飘迁。幼虫白天多隐伏于树皮裂缝或伤疤处,多在夜间取食危害。1头幼虫一生平均食叶量为4.23g,4龄以后食叶量可达93.46%。幼虫6龄。蛹期5~12天。8月底成虫羽化产卵,卵内胚胎于9月底前完成发育,且不孵化,并在卵壳内进行越冬。以卵在柏树叶上越冬,第二年3月开始孵化,6月上,中旬幼虫开始化蛹,下旬羽化产卵。第二代成虫于9月中、下旬出现,产卵于叶片上越冬。幼虫为害顶梢初萌发的嫩叶,由上至下为害,在夜晚至上午9时前取食,上午9时至10时,在太阳光下,活动剧烈,寻找隐蔽场所,潜伏于树皮裂缝、枝下,叶丛间。幼虫老熟后在枝叶丛中或树干缝隙内结茧化蛹。成虫昼伏夜出,特别在傍晚和黎明前后活动剧烈,有较强的趋光性。
  二、受害林地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
  实验林地位于我县敖溪镇指挥村林地,地理坐标东经 107°38′42″北纬27°29′32″,海拔812m,平均气温15.4℃,年降雨量1212.5mm,无霜期296天,成土母岩为碳酸岩,土壤为棕色石灰土,PH值6.5,林地面积25亩。
  2.侧柏毒蛾为害症状。
  4月上旬,柏木开始出现零星为害,表现症状为:嫩枝被取食后,林木由绿色浅变为浅绿色。后期由于虫口密谋不断加大,造成树枝干枯,林木症状慢慢变为黄色,甚至引起个别植株死亡,剥开枝丛,可肉眼观察到侧柏毒蛾幼虫,绿灰色,体长20mm不等,在放大镜下观察,幼虫形态特征更为明显。通过样地(20m*20m)测算,受害率为97%。
  3.发生柏木虫害的原因。
  我县这几年都为暧冬,为侧柏毒蛾卵越冬,提供了良好条件。
  由于我县是农业县,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高效,高毒农药,使各种鸟类及侧柏毒蛾天敌大量消失,为虫灾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4.实验方法。
  (1)5月幼虫发生期,将林地分成两个小班,1小班采用化学防治,喷洒1:1000灭幼脲,相隔5天又喷一次。
  (2)6月上旬幼虫化蛹期,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2号小班安放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5.实验效果。
  经观察,在5月用化学防治的1号小班,由于幼虫多在叶背活动,农药不能全部有效接触虫体,在7月的样地调查中第二代幼虫虫口密度有所下降,但效果不明显;而2号小班在6月的防治中,平均一个频振式杀虫灯每天能诱杀成虫500余头,在6月的样地调查中第二代幼虫虫口密度明显下降。
  这次生产实验是成功的,操作简单、经济、高效、可行,值得在林业生产、生活中运用。通过这次防治,使我县600亩柏木林得到了有效保护。
  

标签:毒蛾 柏木 侧柏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