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作文 > 正文

推进重庆市户籍改革的土地退出机制构建探讨:重庆市户籍咨询电话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重庆市户籍改革制度的推行,对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关于转户农民年龄结构和土地退出意愿等做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转户农民存在年龄结构高龄化、社保不够全面等现状问题,从而文章提出土地退出、转户者年龄、社保三者衔接及加强转户者就业、教育、住房保障等促进土地退出的建议和路径,以更全面地推进重庆市城乡户籍改革。
  关键词:户籍改革 土地退出 年龄结构 歇马镇
  
  一、问题的提出
  2010―2020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第二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2005到2009年,重庆市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从2005年的45.2%上升至2009年的51.6%,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必然。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示范区之一的重庆,在2010年8月全面启动了统筹城乡户籍改革制度。此改革是以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户进城为突破口,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有序转移,逐步缩小附着在户籍上的城乡差异,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最终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形象地比喻:在这次户籍改革中,进城农民将穿上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五件衣服”,同时脱掉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脱掉的这三件衣服核心是“土地”,转户农民退出农村使用的土地已成为改革的重心之一,对此,社会各界十分关注。为了推进此项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需要查清作为这一改革制度面对的主体――转户农民的意愿及社会保障情况,笔者选择了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开展已经完成转户的农民年龄结构和土地退出意愿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调查的结果,发现目前城乡户籍改革的三个现状特点和问题,并提出构建转户农民土地退出机制的思路。
  
  二、转户农民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总结
  1、转户农民年龄呈现高龄化
  笔者到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对已转户150名村民做了问卷调查,已完成转户农民的年龄结构分布为如图1所示,60岁以上占已转户人员47.3%,50至60岁占32%,40至50岁占6%,40岁以下占14.7%。
  
  图1:转户农民年龄结构图
  调查发现,转户农民的年龄主要集中55岁以上,约占79.3%,原因在于,这个年龄阶段,劳动能力已减弱,加之修建重庆市二环公路,该乡镇部分土地被征占,符合“征(占)地应转未转失地农民中,在2010年7月31日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员,从2010年8月1日起,按已领取养老待遇的原征地农转非老龄人员最低待遇标准按月领取养老待遇,目前最低标准为500元/月。”的规定。而其他两个年龄段比重较小,除学业或外出打工等需要转户外,无特殊原因,这两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很少完成转户。可见,目前户籍改革制度下,转户农民年龄呈现高龄化。
  2、转户农民意愿方面特点及问题
  关于转户农民的意愿分析,涉及是否愿意退出土地转户、是否愿意进城两个层面,以期从这两方面,了解农民对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接受程度。
  目前“土地换保障”受益面很窄。调查结果显示,在150名转户农民中,112人表示愿意退出土地转户,实际退出土地人数109人,占受调查转户农民的74.7%,33人不愿意转户,占22%,5人表示对此政策不关心或没必要,占3.3%。
  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完成“土地换保障”的转户农民年龄结构与2.1中分析的转户农民年龄结构是一致的,55岁以上的转户农民大都觉得重庆市这样的政策很好,为他们的养老解决了a问题。但此政策并不针对年轻的、靠土地为生的村民,对30至50岁这一阶段的村民而言,单纯的栽种自家一两分土地虽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还需在附近私营工厂或企业打工,他们却也不愿退出土地完成转户,原因是目前的政策指向并不很有益于他们这个阶段的人群,他们表示“就怕退出土地后,无生计”。也就是说,“土地换保障”目前的受益面还很窄,它可供年龄达到要求的农民在面对失地时选择,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其它方面的效益并未显现。
  
  三、推进重庆市户籍改革的土地退出机制构建路径
  针对本次实践调查结果,提出了推进重庆市户籍改革的土地退出机制构建的路径有以下几方面:
  1、土地退出以尊重农民意愿和权力为前提
  户籍制度改革围绕“人”展开,则应以人为本,其中涉及的诸如农民是否转户,是否退出土地,是否进城等问题都应尊重农民意愿和权利,只有在农民的支持和理解下,才能用好心办好事,让城乡统筹发展,让社会更加和谐。土地对于不同的农民而言,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有部分人认为土地只是生活保障,国家有养老保障,土地退出与否无很大关系,但对部分人而言,土地是祖辈的联系,土地是资产,有其资产的特性,如增值。土地的意义因人而异,所以尊重农民意愿是基本,应贯穿户籍改革和土地退出的始末。
  2、退出土地数量和质量、转户者年龄、社保三者相衔接
  我国现在的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有很大差异,如表1所示:
  表1:2009年社会保障的城乡覆盖面差异对比表
  
  (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年鉴(2010)、https://www.mohrss.省略/的数据,计算所得)
  可以看出,除医疗保险是因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才有如此高的参保率外,其他几项社会保障农村覆盖面远远小于城镇,因而退出土地完成转户可与这些社会保障挂钩。重庆市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群需求不同而社保侧重点不同,应制定相关政策,不同年龄结构人群,配备相应的社会保障,如30岁到50岁这个年龄段的农村居民若退出土地,则社保应侧重失业、工伤、生育等几项,同时社保与农民愿意退出的土地数量与质量相挂钩,如转户农民社保的覆盖面与退出土地的数量质量成正比。这样土地退出成体系并有序进行,给农民有了一个自主选择和权衡的平台,当他拥有改变现状的欲望和资本,就达到了合理激励农村土地的流转,实现人口城镇化的目的。
  相应的社会保障下,不把生存和保障功能都强加于土地,农村的土地流转阻力减小,户籍制度改革才能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 岳德松.试论我国城乡经济统筹发展中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J].理论与改革.2006.03.
  [2]邱道持.土地利用文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9-106.
  [3] 廖洪乐.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六十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80-183.
  [4]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编. 重庆市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5]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6]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劳动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7]https://www.mohrss.省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重庆市 户籍 构建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