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作文 > 正文

巧妙运用临床实例,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生理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恰当应用典型临床实例,既能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又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使学生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理论知识,极大地提高生理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理学 临床实例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72-02
  
  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正常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的主要任务在于阐述生物体生命活动发生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但是,这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原理抽象繁杂,较难记忆和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费神,表现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深刻性和长效性不足,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由于本课程是医学基础课,学生学习本课程时,尚未临床实习,所以在教学中运用临床实例显得尤为重要。
  一 运用临床实例课前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的生理学知识饶有兴趣,我认为课前巧妙运用临床实例吸引学生很重要。
  作为一名生理学教学的一线教师,我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询问一些与自身或周围人有关的疾病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如:输血时为什么要输血型相同的血液?人为什么会打喷嚏?糖尿病病人为什么会尿糖?为什么有的人粗脖根?这说明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授课之前,精心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恰当地导入临床实例,构造悬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释疑欲望,启发诱导学生思维。例如:在讲授刺激的三要素时“为什么有些护士打针痛,而有些护士打针不觉得痛?”;在讲授影响静脉血流的因素时,可设疑“为什么人在蹲下后突然站起来时会感到头晕、眼前发黑,过了片刻后又能恢复正常?”。再如:在讲授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时,可设疑“为什么在某些患者大手术前要给其注射一定量的维生素K?”“临床上为什么用温热的湿纱布进行止血?”“为什么溶栓药物能将刚形成不久的血栓溶解掉,达到再通血管的目的?”“女性的月经血为什么不凝固?”等。这些与日常生活和临床有关的设疑能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主动从课堂中寻找答案,为整节课的讲授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而是由简单的传授、灌输知识转化为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明确生理学在临床学习中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 运用临床实例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生理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是除了需要记忆外,更要注重对知识要点的理解。这就会使大多数学生觉得生理学难学,产生畏难情绪。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的临床实例来对生命活动规律加以讲解,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知识要点理解深刻,帮助记忆。例如:在讲授机体散热方式时,联系临床上发热的患者可以采用戴冰帽、开窗通风和酒精擦浴的方法给患者进行物理降温,相应地运用了传导散热、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的原理。再如:在讲授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时,可以通过从对临床应用生理盐水给患者稀释药物或者冲洗伤口这些实际问题入手,简单明了地解释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调节细胞内外的水分交换,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同时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不慎给患者误输蒸馏水这种低渗溶液,严重的患者将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总结:患者可出现溶血,重者危及生命。这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达到了强化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
  三 运用临床实例课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与解剖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甚至临床医学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兼顾其他学科的知识讲解,做好前后知识的衔接。这样,适宜的临床实例就起着重要的桥梁衔接作用。例如:在讲授心肌的收缩能力与静脉血回流的关系时,就要运用解剖学的体循环中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收集静脉血的范围这个知识作为基础,从而解释病理现象:右心衰竭时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肝淤血和下肢水肿;左心衰竭时出现肺水肿和肺淤血。又如:可以从“临床上常见肝硬化患者有腹水的症状”为切入点,讲解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充分结合解剖学、生理学以及病理学和临床现象的相关知识,进行层层剖析: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发生纤维化失去正常形态结构,因而不具有正常功能。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形成,而白蛋白完全由肝细胞产生。这样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的白蛋白低于正常值,因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当低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时,血管内的水不断进入组织液中,形成腹水。通过临床实例,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调节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分交换,维持机体的水平衡。这样教学有水到渠成之感,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融会贯通。
  四 运用临床实例课后巩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会知识并不是教师“教”的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教”让学生达到会学的目的。通过运用临床实例,课后可以巩固学习效果,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讲授完尿的生成与排放这一章内容后,引入下面临床实例,让学生综合分析。某男,14岁,学生。十天前咽喉肿痛,发热。现水肿,血尿3天,前来就诊。经入院检查:尿蛋白(++),少尿,血压轻度升高,最终确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问题1:解释患者少尿的原因;问题2:解释患者血尿和蛋白尿的原因;问题3:解释患者水肿的原因。让学生课后根据所学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寻得答案。反馈时,由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前两个问题仅依靠本章内容就可得出结论:滤过膜的面积影响尿液的量,而滤过膜的通透性影响尿液的质。而第三个问题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前两个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要联系曾经学过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及生理作用才能全面解释现象:主要是由于蛋白尿的产生使机体丢失大量血浆蛋白,致使血浆胶体渗透压明显下降,使得水从血浆渗出进入组织间隙,便出现水肿。通过从理论到实际的讲述,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自主学习的参与意识增强了,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 反馈与思考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在生理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临床实例是成功的,可以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方法的运用,首先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可以从学生那里了解到大量的感性材料。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不断拓宽知识层面,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其次,由于临床实例生动具体、直观易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不断变换的教学形式,可使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同时师生互动充分,收效良好。
  总之,在生理学课堂中运用临床实例,可以将学习理论、掌握理论和运用理论有机融合起来。通过分析临床实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好地解决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衔接,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雪梅、张轩萍.临床案例在提高生理学课堂教学效果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5)
  [2]陈建珍、李文.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应用生理学教学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5)
  〔责任编辑:高照〕

标签:生理学 巧妙 教学效果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