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作文 > 正文

[谈谈初中物理教学艺术]初中物理教学视频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
  一、激发求知欲望?
  1.设计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介绍一个实验情境: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相信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在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生活中,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利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教师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物理情境,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讲“密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实验探索”.教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提问: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诱导启发:每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能够改变,分别测出每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把物质具有的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学生学习将会充满乐趣.?
  二、促进学生发展?
  1.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问题,通过实验情境、故事情境、习题情境、漫画情境等,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可出示一张漫画,题目是“三毛应该怎么办”,画的是三毛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情况万分危急、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三毛出主意.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情境问题,把学生带入物理情境中,利用学生善良的天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大家都主动为三毛出主意、想办法.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独立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有时,还要经过一段过程,使学生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反复中,建立起正确的认识.教师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维,要求自己想通.在学生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教师再适时予以引导点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题目时,题样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刺激学生智力发展的作用.当学生通过努力,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
  例如,在讲“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办法越多越好.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有很多.成功的课堂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标签:谈谈 物理教学 初中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