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考作文 > 正文

葡萄酒的那些事儿答案_葡萄酒的那些事儿

时间:2019-02-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除了早年间商务礼仪的需要,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真心追逐葡萄酒了。听品酒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讲那些入门者最关心的话题:什么菜配什么酒?怎么买酒不上当?哇哦,原来是这样!   葡萄酒“求偶”中国菜
  西方人总喜欢把酒和菜的搭配用婚姻(Marriage)来形容。一个好的婚姻关系是,夫妻之间既要有相似的价值观、气质,还需要彼此之间有一些可以互补的差异,才能在和谐相处下起到截长补短、相得益彰的作用。同一个产地的葡萄酒和食物,由于具有相同的风土条件和长久累积演进的饮食习惯,往往都会磨合出最合适、最不易出错的搭配。然而,当葡萄酒离开了家乡来到千万里外的中国“求偶”,就不免会感受到文化冲击,得试着入乡随俗、自我调适,想办法去找属于自己的真命天子了!
  传承了数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式菜肴对于外国酒商来说,常常难以通盘了解。通常老外首先会注意到的是,上菜方式的不同――正式的西餐都是一道一道菜依序上到每个人的面前,很容易依照口味轻重来安排顺序,并为每道菜搭配适合的酒。然而中式大桌菜却是很多道菜一起出,同时将煎煮炒炸蒸炖焖煸等各种烹调方式的菜摆在桌上,根本无从预测用餐者的品尝顺序。另一个显著的差异点就是菜式的复杂度与完成度:中式菜繁复细致的烹调手法与讲究的汤汁酱料搭配,能让菜本身的味道十分完整平衡,没有留下多少余地给酒来发挥。无怪乎中国人习惯把酒只当做解渴、助兴的配角,不似葡萄酒在西餐中那么不可或缺。
  当然,只要对酒和菜的特性掌握得好一点,葡萄酒这洋女婿或洋媳妇还是可以为我们的中式菜搭配增色不少。首先要打破的就是“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的老生常谈。影响口味轻重的因素,除了肉的颜色,更多在于烹调的方式和酱料、香料、佐料的运用。同样的猪肉,做成粉蒸排骨、蒜泥白肉、糖醋排骨或红烧肉,味道会大相径庭:粉蒸排骨可以用清爽干型白葡萄酒配,如意大利的灰皮诺(Pinot Grigio);蒜泥白肉可以用酸度略高的微甜白葡萄酒配,如法国阿尔萨斯(Alsace)的雷司令(Riesling);而糖醋排骨或红烧肉就必须用果味宜人、单宁轻柔的红酒,如勃艮第或新西兰的黑皮诺(PinotNoir)。
  考量了口感轻重之后,接着要找寻味道的同质性。清炒绿色蔬菜适合使用清爽、带有蔬菜青草味的干白葡萄,例如长相思(sauvignon Blanc)来衬托;菇类可以用经橡木桶熟成的赛美蓉(S6millon)搭配;鱼类料理,则需尽量避免搭配木桶味和单宁重的红酒,因为它会特别凸显出鱼的腥昧;至于带有辣味的菜,则不妨用半甜的酒来解,例如德国迟摘白葡萄酒或者是西班牙的Cream雪莉酒;而黑胡椒牛柳则适合跟在重度烘烤的橡木桶中培养而成,具有熏烤味与胡椒味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一起品尝:从互补的角度来考虑,红酒里的单宁能分解肉中的蛋白质,两者互相中和之后肉不油腻了,酒也不涩了,所以越是吃有嚼劲的红肉时,就要搭配单宁越厚重的红酒。
  前面提到中式用餐习惯很难为每道菜单独配酒,因此我会建议同时在餐桌上备好清爽型与厚重型的干白与干红各几款,宾客们可自由取用,让大家可以借机体验餐酒搭配菜式的乐趣。大家很容易忽略的是,其实起泡酒(Sparklingwine)和桃红酒(Rosē)跟各类菜肴的搭配也都有相当大的包容力,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甚至可以游刃有余地包办整套宴席的菜色。怎样买酒少犯错?
  对于喜欢酒的人来说,买酒是一件不大却也不小的事。除了那些财力雄厚到不需考虑价钱的人之外,人人心中还真是都有一把各不相同的尺。我回想起生平第一次对葡萄酒产生兴趣后,特地到台北诚品书店的酒窖里去买酒,没想到面对琳琅满目的各国酒标,竟有无从下手之感,只好挑了一瓶波尔多酒,而且还是正在打折的促销品。现在早已不记得那瓶酒是哪个酒庄的,只记得它来自格拉夫产区(Graves),年份是1997年。感谢这瓶酒给我留下不错的印象,让我对葡萄酒的小小兴趣没有从此淡去,而是文火慢烧地成为人生中一股长久的热情。
  对于刚接触葡萄酒的人,建议可以从中价位的酒开始买起。太低价位的酒,一般口感淡薄、味道单一,缺乏平衡感,可能还会破坏初学者对于葡萄酒的印象和胃口。而太高价位的酒,如果还不具备足够的知识,往往会开瓶开得不是时候,或是没有搭配好相应的优质杯具、温度、醒酒时间以及配酒食物,因此尝不到它最佳的味道,或者喝不懂它到底好在哪里,基本等于浪费了一瓶好酒。同时,我也建议应多方尝试。不要“偏食”,在试过各国各品种各类型的酒之后,你会发现它们各有特色与迷人之处,实在不需太早就独沽一味。
  最近我常去一家叫做“葡道”的葡萄酒专卖店,这家店的特色在于他们的葡萄酒保鲜机里经常保持有十几款可以单杯购买的酒,只要办一张储值会员卡就可以随意选择感兴趣的酒来品尝。一般人常常不放心买没喝过的酒,怕买回去发现不合自己的口味,所以如果能先单杯试喝看看,对于消费者来说真是一件好事。
  刚开始买酒,考虑的多半是自己喜欢的口感,但很快就会发现独饮的乏味。有的人会开始想办法把爱人或家人也变成同好,更多人则是开始参加同好会的活动。有一种同好会是每个人带一瓶酒赴会,如有用餐则AA制,简单明了。然而当你参加过这类聚会后,就会明白挑什么酒带,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葡萄酒之间的价格差距大,产地繁多而且风格迥异,因此这种聚会通常会规定某个价位区间以及当次的主题,例如300到400元之间,法国波尔多中级酒庄(CrusBourgeois)等级红酒,或是500元左右,不限产区的雷司令(Riesling)白葡萄酒等。规则比较宽松的,则依照酒友们之间的默契,各自拿出等级相近的酒。
  当一个规则订下来后,大家就开始为挑酒、买酒而忙碌了。带出去的酒,就像自己穿的衣服,关于品位、学识、眼光,稍有自尊心的爱酒人士都不会轻忽。尤其酒友们都因兴趣而聚在一起,更会在意自己的酒是不是受到大家的欢迎。参加品酒会就是为了品尝到更多不同种类的酒,因此大家无不各显神通,想尽办法去弄到一些没人喝过的酒。此时,认识酒商多且与之关系好的人,往往比较占便宜,不像只逛大卖场的新手,选来选去就那几款。最受人欢迎的,应该是那些年纪大一些的收藏家了,他们早在葡萄酒还很便宜的年代就已买进很多酒收藏,随便一出手就是外面买也买不到的老年份好酒,往往引爆品酒会的最高潮。
  两瓶长相相似的葡萄酒,其价格有可能天差地别,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很难分辨出高低。对于酒迷们来说,以不可思议的低价挖到宝,是最值得吹嘘的事,可能几十年后都还能把当初的情境描述得历历在目。以不寻常的低价捡到便宜有很多种状况,比较常见的是倒店大清仓(可见葡萄酒这行也不是那么好经营的),或是销售人员搞错价格。前几年台湾有几家大卖场开始引进一些性价比相当不错的葡萄酒,价格甚至比原产地还低,经过一些“品酒达人”在网上的追捧,许多追求性价比的酒迷闻风而至,天天在那比谁买的便宜。在不景气的年代,节省一点是好事,但品尝葡萄酒若完全以性价比为指标,似乎也有点矫枉过正。另外,葡萄酒是一种对于保存环境有相当要求的产品,价格便宜得离谱时更要小心,说不定它早就在恶劣的保存环境中化为一瓶酸水了。不过这还不是最惨的,“假酒”这两个字听说过吧?当你忍不住想捡便宜之前,还是多方查证一下才是上上策!

标签:葡萄酒 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