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一周记 > 正文

运用“导学式”改善学生学习状态: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有一种“反常”现象:课堂上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气氛显得特别活跃,给人一种“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会”的感觉,然而一旦检测,效果却并不佳。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通过分析研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结论的灌输,忽视了结论形成过程的探究。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分期分批到山东杜郎口和昌乐二中、江苏洋思、株洲醴陵四中等课改名校听课学习,并结合我校的实际,逐步形成了具有三中特色的“导学式”教学法模式。实践证明,“导学式”教学法能有效改变课堂表面热闹局面,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导学式”的全称是“导学式知识结构”。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导学”;二是“知识结构”。包括导入、导读、导议、整合、导练5个环节。它强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再现知识与探究知识的有机统一。它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体现教学过程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如参谋、仲裁者、模特、询问者等,教师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以“同体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真正做到把教与学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活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心理优势。其理论依据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布鲁姆的“目标教学”以及现代信息论、控制论。
  “导学式”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一、导入:思维的亢奋剂
  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如果教师只是用抽象、概括的语言提几个问题,然后采用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的方式导入,则很难将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调动起来。要让学生及时进入“角色”,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导入技巧,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活化学生思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探究新知上来,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能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常用的导入法有复习导入、练习导入、设疑导入、悬念导入、审题导入、类比导入等等。如:在教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知识时,采用悬念导入法,利用学生已有的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折纸”这种常见的活动出发,让学生体会一张薄薄的纸片只需要对折不多的次数,其厚度就会大幅度增长,指出“有一种纸板的厚度是1mm,只需将其对折23次,其厚度就可超过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论断,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强烈的反差,造成悬念,使学生的思维迅速进入亢奋状态,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学习状态。老师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而适度。悬念导入法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悱”状态。一般来讲,教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分析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当然,不同的学科会有不同的导八方法。
  二、导读:扔掉学习的拐杖
  阅读是自学的基础,是获取新知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的关键所在。
  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是知识信息容量大。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解决疑点,掌握知识和结论,提高思维能力呢?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阅读和自学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呢?在刚开始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提出阅读提纲,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随着学生分析、概括、归纳能力的不断提高,可由学生根据引言、学习内容和课堂练习等自己提出问题,从教材上或课外读物中或从网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系统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得到相应提高。
  如历史老师在教学“金和南宋的对峙”一时,运用如下阅读提纲:
  ①金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定都)。
  ②辽和北宋的灭亡(各自的时间)。
  ③南宋建立(时间、建立者、定都)。
  ④北方抗金义军中最著名的一支、活动地点、影响。
  ⑤南宋两位著名抗金将领及其主要抗金事迹。
  ⑧岳飞抗金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为什么?
  ⑦绍兴和议(时间、内容、影响)。
  阅读提纲应是依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启发性和定思维价值的问题,难度要适宜,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可采用口述、讲义、投影、小黑板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开放自己的思维空间,从教材上或课外读物中寻找答案,自己探究知识和结论的形成过程。
  在上述阅读提纲中,①②③④⑤⑦属于显性知识,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一般都能自行解决,无须教师多费口舌。对阅读提纲⑥的前一问“岳飞抗全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学生阅读教材后,也能基本上达成共识岳飞一生中以抗金事业为主,他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抵抗金军的侵扰和掠夺,在抗金战争中多次获胜,符合广大人民反抗女真贵族掠夺的利益,是正义的,因而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对后一问“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争议较大,各持一端,然而都说不出比较充足的理由。这一疑点将留在下一步的“导议”环节中去解决。
  在导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质疑问难时,要注重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探索者。
  三、导议:用“问题”开启心智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通过导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参与,主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和结论的良好意识,做到脑力资源共享。教师从学生踊跃、各异的发言中,发现创新思维的火花,去异求同或去同求异,从而得出知识和结论,达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我第一次走进语文周老师的课堂,感到有些不适应,大多数学生都 在“交头接耳”,看起来有些“乱糟糟”。后来我仔细看,仔细听,发现虽然课堂上没有明确分组,实际上学生是自发组成的小组,对教学内容进行激烈讨论。这是一节高三复习课,只见周老师在不停地问:“还有问题吗?没有看下一题。”偶尔,有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疑问,这时会有学生自发站出来回答,如果不能说明白,周老师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挺身而出”讲几句,直到学生满意为止。当然,她也有“出错”的时候,她错了,学生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甚至对她的“低级错误”表示“不屑”。此时的周老师会真诚地说一句“对不起”,配以温暖的微笑。听了周老师几节课后,我发现,她的课,学生在自学和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都可以自己判断和确定正误,做到了真正的自主;她一直在引导学生,运用
  种方法去思考、表达和互相评价;在她的课堂上,师生对话是那么真切,那么自然,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她致力于实践的一种语文教学模式――问题教学。她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感到语文教学非常低效,对语文教学理论脱离教学实践的感受也特别深。她说,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学生在不断反复记忆和复习中进行所谓的学习。她认为“问题教学”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供了可操作的模式。
  运用“问题教学”,教师首先必须科学设计问题,其次要适时转向以发现问题为主的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觉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即所谓“导学”,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李政道博士说过:“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国外教育家有一种说法:“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就是他提出问题的水平,问题的深度即智力的高度。”假如我们从学生终身受益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意义深远。这正是问题教学法的价值所在。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听讲、去思考、去讨论,通过教师导议、点拨、分析、比较、综合,疑点得以解决,保证学生始终处于亢奋地学习状态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之中,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想象性和联想性。
  导议是“导学式”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包括三个步骤:一是围绕阅读提纲中的难点、疑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零距离”贴近学生,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新的疑点;二是针对新疑点精讲点拨,在点拨时要切实把握时机,该隐则隐,该显则显,以开启学生心智为目的,不可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三是随时注意纠偏学生思维的视角,并鼓励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予以点拨指导,使新疑点得以解决。
  四、整合:在反刍中升华
  新课授完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结论进行精细加工,是进一步理解、综合和升华知识和结论的过程,是去粗取精、浓缩而形成知识结构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为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去伪存真形成真知灼见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整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和线索,以加深印象,巩固所学。
  整合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承上启下式、总结归纳式、纲要信号式、悬念式、梳理式、比较式等等。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课堂上临时出现的问题等,加以灵活选用。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整合,都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紧扣阅读提纲,围绕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揭示知识结构,能力养成层次;二是重要的知识、概念、结论、规律等要进行总结提高,通过整合,使思维得以升华,能力得到发展。老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用“梳理式”进行了如下整合:
  整合是对整个教学内容的归纳和概括,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归结,发掘知识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梳理知识线索,提炼出教学内容的精要;注意揭示本节教学内容与前后知识之间的关联,使学生将新学的知识升华到理性的层次。这个环节重在体现该教学法的第二个特点――知识结构。
  五、导练:实践出真知
  练习是检查目标达成度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结论的掌握程度,以便于对所学知识和结论实行再巩固,实现知识和结论的有效迁移。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题。设计练习题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笔答式、提问式、竞赛式、抢答式、游戏式等等。依据学生对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学法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教学,直至教学目标最终完成。
  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教法上要注重体现“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潜能i教学内容上要突出“知识结构”,注重揭示知识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者:湖南省常德市第三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刘晓林

标签:学生学习 改善 状态 导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