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中周记 > 正文

【从“看来”“看起来”的语法化历程看其差异】汉语5种基本语法结构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看来”和“看起来”只有一字之差,而且用法上也有重合之处,很容易让人产生混淆,特别是第二语言习得者。本文试图从其各自的语法化的不同过程,来解释其在共时平面上的语义、语用差别。
  关键词:看来看起来语法化句法位置语义
  
  一、前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些词形相近的词常常会成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的难点,特别是一些词形相近,用法相似的词。母语为汉语者可以凭借熟练的语感,轻而易举地分辨,而第二语习得者则常常会“百思不得其解”。本文讨论的“看来”和“看起来”就是这样的例子。在《汉语八百词》中,“看起来”的解释是“插入语。揣摩、估计。”“看来”的解释是“插入语。依据客观情况估计。”仅仅从解释我们都很难判断出这两个词的区别,更何况是一些第二语言习得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看起来”“看来”的词义、语用区别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仅仅只做一个共时平面的分析,恐怕很难探其根源,历时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共时的差异。
  二、“看来”和“看起来”的语法化差异
  (一)“看来”的语法化历程
  古代汉语中,“看”出现较早,意义实在。唐代,“看”和“来”在线性序列上相连出现。这时的“看来”还不是一个词。“看”为动词,表示“观看、查看”义,“来”为事态助词,表示的是事件已经发生过了,动作已经发生过了。如:
  (1)崔液《上元夜六首》之一:“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全唐诗》卷五四)
  (2)白居易《题岐王旧山池石壁》:“树深藤老竹回环,石壁重重锦翠斑。俗客看来犹解爱,忙人到此亦须闲。”(《全唐诗》卷四五一)
  我们通过对唐代语料的考察,发现“看来”常出现的句法位置是“主语+看来+谓词性成分”,构成连谓结构。在这些语料中,谓词性成分或者小句位于“看来”之后,在功能上充当连谓成分,在语义上是对“看来”动作完成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补充说明。如:
  (3)白居易《题岐王旧山池石壁》:“俗客看来犹解爱,忙人到此亦须闲。”(《全唐诗》卷四五一)
  (4)顾?《感秃鹜潜吟》:“昔日曾看瑞应图,万般祥瑞不如无。摩诃池上分明见,仔细看来是那鹏。”(《全唐诗》卷七六)
  一个句子中,如果具有两个谓词性的成分连用,而且语义中心落在后一谓词性成分上,那么前面的谓词性成分就容易虚化。我们认为,在“主语+看来+谓词性短语或小句”的结构中,当主语所陈述的是一个事实或者命题时,其中已无可“看”之物,“看来”后面的谓词性成分或者小句的语义进一步加强,成为从推导来的结论。这样,从句法结构看,“看来”从“观看”义“看”加体助词“来”的结构已虚化成具有“推测”义的认知动词“看来”。从“看来”本身的词义看,“观察完成而作出判断”其实就是表达观察事物后的一种看法或者观点,并且表达出这种观点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既有事实根据,但又不武断,只是一种委婉的推测。
  宋代,“看来”已经完全语法化成一个推度副词,表示推测的语气。语法位置也相对固定,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对谓语进行修饰。如:
  (5)义刚问:“原壤看来也是学老子。”曰:“他也不似老子,老子却不慈地。”(《朱子语类》卷一二五)
  有时,当认知主体在大家普遍都知道的情况下省略,“看来”便会出现在句首位置。如:
  (6)温公忠厚,故称荆公“无奸邪,只不晓事”。看来荆公亦有邪心夹杂,他却将周礼来卖弄,有利底事便行之……(《朱子语类》卷七一)
  在现代汉语中,“看来”的位置不是很固定,与宋代有了很大的区别。笔者在CCL语料库中随机找到的100条“看来”语料中,“看来”的位置主要出现在四个地方。第一,出现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位置,这样的语料只有18例,如“这两个看来很普通的日子,却是远古时代每年最后一次报赛天地诸神的丰收祭的遗风”;第二,单独出现在句首,有24例,如“看来,农村的基层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第三,出现在句首,但前面有“由此”“这样”等词或短语修饰,有12例,如“由此看来,希望借地球自转作长途旅行的设想是不可能实现的”;第四,出现在“在某人看来”“从某事看来”“照某事看来”等结构中,有44例,如“在他看来,通过各种凹凸透镜观察世界简直是一种享受。”
  由此我们发现,在现代汉语中,“看来”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副词了,它已经进一步语法化为一个插入语成分,语法位置已经相当灵活,表示一种揣测语气。
  (二)“看起来”的语法化过程
  “看起来”是在“起来”先成词的基础上再成词的。在《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解释中,“V起来”中的“起来”表示四种语法意义,分别是:①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由下向上(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②表示动作完成,兼有聚拢或达到一定的目的、结果的意思(如:他藏了起来);③表示动作开始,并有继续下去的意思(如:欢呼起来);④作插入语或句子前一部分,有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的意思(如:算起来,他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V起来”最初在宋代出现,表示动作的开始和持续。在明清时,“起来”广泛地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开始,并有动作继续进行、性状继续加深的意思。
  “看起(来)”最早出现在《朱子语类》中,表示“看”这个动作开始。如:
  (7)看近思录,若於第一卷未晓得,且从第二、第三卷看起(《朱子语类》卷一百五)
  “看起来”整体最早出现在《老乞大新释》中,也是表示“看”这个动作开始进行。如:
  (8)这麽看起来(《老乞大新释》)
  当“看”这个动作虚化时,“看起来”就表示推测义了。如:
  (9)这等看起来,大略也值些东西,我家老爷才肯写名字在上面。(《二刻拍案惊奇》)
  三、“看来”和“看起来”共时平面的差异
  (一)使用频率方面
  笔者在CCL语料库中对“看来”和“看起来”的相关语料进行了检索,共得到“看来”语料23037例,“看起来”语料5270例。由此可以看出,由于“看来”的成词时间较早,因此使用频率更高,而“看起来”的成词时间较短,介于词与词组之间,使用频率较低。
  (二)句法位置方面
  已在前文提到,在现代汉语中“看来”主要处于四种句法位置:1.出现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位置;2.单独出现在句首;3.出现在句首,但前面有“由此”“这样”等词或短语修饰;4.出现在“在某人看来”“从某事看来”“照某事看来”等结构中。其中出现在“在某人看来”等结构中和出现在句首是其重要形式。
  “看起来”在现代汉语中也出现在四种句法位置中,我们随机抽取了100例调查了其各自的出现频率:1.单独出现在句首,共6例,如:“看起来,这时候毛泽东同志还是认真纠正“左”倾错误的。”2.出现在句首,但前面有“这样”“现在”等修饰语,共14例,如:“现在看起来,这个问题多数工厂企业已经解决了,还有少数没有解决。”3.出现在修饰语位置,修饰短语或小句,共5例,如“相反,如果事先并不知道什么是预期的结果,常常会把看起来似是而非的结果当成正确的结果,以致对测试的结果作出错误的判断。”4.出现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位置,共75例,如:“蔡镇长介绍说,‘农兴’这个名字,看起来振奋人心,但长期以来,它不过是这里农民的一个梦想。”
  由此可以看出,“看来”和“看起来”存在句法位置上的差异。“看来”主要出现在“在某人看来”“从某事看来”“照某事看来”等结构中,或者单独出现在句首。“看起来”单独出现句首,用例较少,主要出现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位置,从句法位置上判断,“看起来”比较像副词。“看起来”和“看来”句法位置上的差异主要是由其语法化的程度决定的。“看来”的语法化程度越高,其语法位置就越灵活。而“看起来”的语法化程度则相对较低,故经常出现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位置。
  (三)语义方面
  “看起来”和“看来”不但在句法位置上存在不同,而且在语义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如:
  (10)他替楚王设计了一种攻城的工具,比楼车还要高,看起来简直是高得可以碰到云端似的,所以叫做云梯。(《中华上下五千年》)
  *他替楚王设计了一种攻城的工具,比楼车还要高,看来简直是高得可以碰到云端似的,所以叫做云梯。
  虽然“看来”也能出现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位置,但例(10)中的“看起来”不能替换为“看来”。
  (11)他们中间,最早的、著名的代表人物看来是杨朱。(《中国哲学简史》)
  *他们中间,最早的著名的代表人物看起来是杨朱。
  例(11)中的“看来”也不能替换为“看起来”,虽然“看起来”可以出现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位置。
  我们通过对比发现,“看起来”更强调“看”的本义,需要有“看”的对象和“看”的动作,并要有“看”推测出来的结论。而“看来”则直接表推测,多是说话人主观上的判断。
  有句子中的“看来”可以替换为“看起来”,在语感上可以接受。如:
  (12)看来,这次战争,倒是我们恢复燕国的好机会呢!(《中华上下五千年》)
  *看起来,这次战争,倒是我们恢复燕国的好机会呢!
  通过上下文语义的考察,我们发现虽然在例(12)中“看来”和“看起来”可以替换,但在语义上仍有细微差别。“看来,这次战争,倒是我们恢复燕国的好机会呢!”中的“看来”前面多有一些条件,帮助说话人得出“现在是恢复燕国的好机会”这个结论。相对来说,前面的条件和后面得出的结论都是可信的。而“看起来”多是由现在得出的表面结论,通常是不可信的。如:
  (13)这种果实看起来很平常,但吃了它之后,过些时候不论再吃酸的柠檬还是很苦的橙子。(《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看起来”常引导出一种错误的推测,下文常常会出现一个与之相对的正确结果。
  我们通过对比还发现“看起来”和“看来”在表达推测的来源时存在差异。“看起来”只能表示说话人自己的主观推测,但“看来”可以借助“在某人看来”等结构表达第三者的主观推测。
  四、结语
  通过历史考察和共时分析,我们发现虽然“看起来”和“看来”字形很接近,但是语法化的途径却完全不同。正因为语法化途径的不同,两者在共时上也表现出差异。这主要体现在频率、句法位置和语义上。因为成词时间长,“看来”在视同频率上远远超过“看起来”。由于语法化程度较高,“看来”的句法位置相对比较灵活,主要单独出现在句首或出现在“在某人看来”“从某事看来”等结构中。而“看起来”的句法位置则相对固定,主要出现在主语和谓语中间的位置。在语义上,“看起来”中的“看”的意义更实在,需要有“看”的对象和“看”的动作,由“看”的结果进行推测。“看起来”推测得出的结论通常是不正确的,后文常会出现一个与之相对的正确结论。而“看来”则不强调“看”的实在动作,强调说话人由已知条件,推测结论,结论通常是正确的。另外“看起来”只能表示说话人自己的主观推测,而“看来”能借助“在某人看来”等结构表示其他人的主观推测。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李银美.语法化与主观化:“起来”和“起去”的不对称分布[J].社会科学论坛,2007,(2).
  [3]贺阳.动趋式“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其句法表现[J].语言科学,2004,(3).
  [4]赵志强,王冬梅.由“起”到“起来”――趋向动词“起来”的语法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5]方一新,雷冬平.近代汉语“看来”的词汇化和主观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3).
  [6]王敏.现代汉语“起来”的句法、语义分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7]张爱玲.“看来”的主观化[J].淮阴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潘玉华 饶春昆明理工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650093)

标签:语法 看其 历程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