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格言 > 正文

【交易成本、结构洞与产业创新平台的运作机理】交易成本如何影响金融结构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开放式创新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一点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关于产业创新平台是否可以运用开放式创新原理进行运作的研究较少。本文运用开放式创新原理,探讨了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运作的机理,并对北京某企业的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运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管理下的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不仅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增强开放式创新的三种能力,即吸收能力、关系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而且有利于占据结构洞获得信息优势与控制,从而有利于促进合作创新,实现产业链的价值创造。
  [关键词]交易成本;结构洞;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
  [中图分类号]F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2-0066-05
  谢一风(1962―),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与创新;(浙江宁波350012)林 明(1972―),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理论与技术创新;(上海 200092)万君宝(1964―),男,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与创新。(上海 200433)
  本文系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项目编号:08AZX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创新网络的企业研发合作中的关系能力的构成、测评与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1YJC630118)和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宁波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运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Y201018861)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产业创新公共平台是创新源的载体,也是创新活动的参与者。通过产业创新公共平台,可以集中力量解决重大的技术难题,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产业创新公共平台能够为那些想创新但缺乏创新资源的企业,特别是创新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降低其创新的成本,提高创新的效率。
  当前,关于产业创新公共平台的运行的研究较多。[1][2]但是,关于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及其运作的研究很少。[3]虽然,开放式创新平台有利于创新资源的集聚,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外部知识,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产业链上的价值创造。[4]但是,资源集聚能够带来交易成本的降低是有限的,其仅仅为交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完全地利用外部资源。只有掌握并控制外部信息和资源,才能更加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企业通过控制信息与资源,可以促进外部资源的利用,而占据有效的结构洞位置的企业具有这个能力。[5]近年来,结构洞具有的信息优势与控制优势被人们广泛用于探讨合作网络内的技术创新,[6][7]但是,少有人把结构洞理论运用于探讨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的运作中,实际上,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就是一个创新合作网络,但网络结构洞的相关理论是否适用于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运作尚缺乏研究。本文对此做出探讨。
  
  二、开放式创新的内涵
  Chesbrough于2003年正式提出开放式创新的概念,认为企业或组织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将企业内、外有价值的创新资源集中起来创造价值,同时,建立相应的机制分享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企业内部的创意可以通过外部渠道实现市场化,同样,外部的技术也可以被企业接受、采用。近年来,企业创新模式正从封闭式的内部创新向开放式的创新发展。开放式创新模式,为那些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的企业走出创新的两难境地、维持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研发和创新的模式。[8]相对于企业线性的封闭式创新,开放式创新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创新的参与者不仅来自企业自身,而且来自顾客、科研机构、学校、价值链上的伙伴甚至竞争对手等。(2)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路径可以在公司内部进行,也可以从公司到外部进行。(3)企业可以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的互补性创新资源来开展技术创新。开放的本质是外部创新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它强调企业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创新资源在空间和组织上的分离和整合,是为了通过解决研发合作模式来促进技术创新。因此,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将从依靠自身力量研发转向合作创新的联发、外包、众包等。
  开放式创新,一方面,鼓励企业从外部获取创意、技术,并与企业内部知识实现整合;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把技术市场化、商业化。新技术或知识从外部进入企业,经过整合、加工、转化、利用,再扩散到企业外部的过程,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关系能力和扩散能力:[9][10](1)吸收能力,是指企业识别、获取、消化、吸收与利用外部知识。[11]吸收能力可以促进企业利用外部知识,从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12][13](2)关系能力,是指基于信任、交流和承诺的建立以及网络管理的能力,[14]或者相互调整与适应的能力。[15]目前,人们对关系能力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总体而言,关系能力是一种企业处理外部合作关系的能力。关系能力可以通过降低组织间学习和知识吸收的成本,提高知识吸收的效率,间接地影响技术创新绩效。(3)技术扩散能力,其强调技术由内向外的转移,是一企业扩展到另一企业的过程。[16]这体现了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不仅可以自身利用新技术,还可以向其他企业转移技术。吸收能力和关系能力的结合有利于公司将内部技术和外部技术整合起来,实现知识创造,而关系能力与技术扩散能力的结合有利于技术转移与创新成果的商业化。
  
  三、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的运作机理
  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的运作要服务于产业链的价值创造,要体现公共性、公开性、开放性,它的运作过程主要是通过联合研发的方式,有效地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降低创新风险,提升创新的成功率。长期以来,困扰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一是技术、知识的缺乏,二是融资问题。技术信息、知识的缺乏,可以通过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从企业外部获得,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难的因素,本质上也是信息不对称问题,造成个人机会主义的防范困难。因此,产业创新公共平台在运用开放式创新原理进行运作的过程中,需要在降低合作伙伴间的交易成本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合作,进行知识的转移与整合(技术创新),实现产业链的价值创造。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运行原理见图1。
   (一)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系统是指从上游的供应商延伸至产品或服务买家的垂直产业链。[17]开放式创新强调的是如何整合不同公司的技术与能力。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通过与技术提供商、原料供应商或客户的合作,提高其内部创新能力或扩大创新成果的外部实用市场。[8]价值链上的不同合作者可以创造价值,因为他们结合了不同的资源、知识、技能、能力等。公司在开放式创新的环境下,通过企业间联合形成价值网络进行联合创新实现价值创造。[4]但是,企业利用外部的技术、知识、资源等,会产生交易成本,诱发机会主义行为。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是影响机会主义的因素。不确定性是指在交易中很难预见最终的结果。信息不对称能引起不确定性,并间接引起机会主义。[4]资产专用性是指资产只有在具体的交易中才具有价值。机会主义行为与资产专用性相关。当一方进行交易专用的投资时,交易另一方可以借这个机会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基于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的假设,交易成本理论强调:为了尽量减少交易成本和降低机会主义的威胁,交易可以选择采取市场机制、层级制和中间治理模式(联盟、合作网络等)等三种形式。[18][19]由于知识具有的隐性特征,主要存在于个人的脑中,其转移需要依赖个体间的互动与沟通,需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隐性知识的交易更适合采取属于非市场买卖机制的联盟或合作网络的方式。因为,在联盟或合作网络中,合作伙伴间具有一定的信任,个人间的沟通比较容易,更有利于促进那些存在于私人脑中的隐性知识的转移。
  开放式的创新平台的开放模式有利于低成本地集聚大量的研发组织、技术服务公司或不同类型的创新中介组织,从而有利于降低创新相关信息或资源的搜索成本。然而,开放式创新不仅仅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Vanhaver-beke等人[4]和Dyer[20]认为,对于开放式创新的理解,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比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更适合。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价值网络体现联盟和合作,价值链上的不同参与者互相协调事务,积极采取沟通与互动的方式,双边交易治理出现了以信任、互惠等非正式契约为主的治理模式,这不仅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降低谈判成本、监督与执行成本,还可以增强相互间的承诺和信任,促进知识的获取、吸收与整合,因此,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有利于增强关系能力、吸收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即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价值链上不同参与者的价值创造。[5]
  (二)平台管理者通过占据结构洞促进交易与价值创造
  结构洞是指处于两个彼此不联系组织间的位置。在结构洞丰富的网络中,企业的联系人彼此间无关联,消除了冗余信息。[5]因此,在网络内,拥有丰富结构洞的企业将获得更多非冗余的信息。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具有网络丰富的结构洞能带来更高的创新。[6]在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网络内,占据结构洞位置的企业可以接近彼此之间无联系的合作伙伴,由此,可以接触到许多不同的信息流,获得更多更新的非冗余的信息,并具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5]信息优势体现在信息获取、时机及举荐等方面具有优势,而控制优势指的是通过选择或居间调节来获得利益。
  在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中,占据结构洞位置的产业创新平台的管理者处于经纪人的角色,一方面,他们可以及时地获取信息,为从事技术创新的企业提供与创新相关的信息与资源,从而降低成员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实现知识的转移与整合,促进技术创新;[7]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其在创新网络中的地位与权力,有利于制订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运行规则和对参与、利用创新平台的组织进行监督与约束,从而降低参与或利用平台进行合作的企业间的监督与执行成本。例如,占据有利的结构洞位置的创新平台中的管理者可以了解到每个项目进展的具体情况,积极主动地为项目提供服务,并控制项目风险和项目的投融资风险,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合作,实现企业开放式创新。而对于广泛参与或利用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组织来说,在网络内,如果其能够与平台管理者建立联系,将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信息利益与控制利益,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增强与外部企业合作的能力,促进知识的转移与整合,实现价值创造。
  
  四、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的运作实践――以北京某企业为例
  (一)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运作概述
  北京某兽医药A企业(以下简称A企业)拥有一个800平方米生药研发中心,一个生物安全二级负压实验室,以及两个总面积为1700平方米的实验动物房。目前,该企业具有研发过程所需的疫苗新产品研发、生产、检验等完备的功能。同时已经建成一个集研发、孵化及生产为一体的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该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的运作特点如下:第一,不论是本企业的还是外部企业的研发项目都可以推荐到该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3]第二,该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的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外的专家对推荐的项目进行评审,通过专家鉴定的项目,可以获得使用研发平台的技术、设备等服务,并从平台中获得资金资助。对于没有获得平台资助的项目,则可以租用平台的设备、仪器等,以及通过平台与大学、科研机构、研发外包公司等合作。第三,在创新过程中,主要采取合作研发、外部购买等开放式创新方式加速技术创新,并采用技术入股、成果共享等多种形式激励产业内的企业进行联合创新。第四,该企业本身作为主要的研发外包服务方,不仅为项目提供研发外包服务,而且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发布有关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进展的信息,为风险投资清楚地判断项目研发的趋势并做出风险评估和是否进行下一阶段投资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起着结构洞的信息的“桥连接”的作用,[5]这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和控制风险,促进风险项目获得融资。最后,平台具有的孵化器的功能,可以为新药成果提供孵化,转入生产技术平台和商业服务平台。
  (二)A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平台的运作经验
  A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服务于整个兽医药产业的发展,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开展平台的运作管理,充分体现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也说明了该创新平台是企业主导下的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该平台在运作过程中体现了开放式创新原理在产业创新公共平台的运用。
  1.依托平台,集聚创新资源,降低交易成本。A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平台,采取对企业内外开放的方式,不仅允许外部企业通过该平台推荐项目,放宽对企业外部的技术创新支持,而且支持平台与外部研发力量、研发服务单位开展广泛的合作,因此,该平台吸引了来自企业内外的与创新相关的资源,集聚着研发创意、技术需求、技术供给、技术人才、风险基金、研发仪器和设备、研发外包服务公司、技术咨询服务公司、融资服务公司等方面的信息。这些资源和信息在开放式创新平台的集聚会降低与研发相关的供求方面信息的搜索成本,从而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2.整合平台资源,增强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实现价值创造。创新平台采取开放式创新模式,不仅可以促进信息的集聚从而降低信息成本,而且促进开放式创新的三种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关系能力与技术扩散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实现价值链上的价值创造。例如,通过科研专利成果购买、合作研发、科技成果入股等多种形式凝聚科技资源,为企业通过平台低成本地获取外部知识或技术提供了来源,同时,为成员单位开展合作交流与互动提供机会、场地和便利,便于创新企业在互动与交流中吸收外部知识。从事技术创新企业通过与大学、科研机构、研发外包企业、风险投资者等合作,开展频繁接触和互动促进了企业间关系能力的发展与知识吸收能力的增强,[3]评论通过平台提供的研发、生产、融资、商业化等方面的服务,有效地促进研发及研发成果的商业化和技术在产业中的扩散。因此,这些措施能有效地实现兽医药产业价值链上的价值创造。
  3.占据结构洞位置,发挥信息优势与控制优势,促进交易与价值创造。A企业不仅是出资者和平台的管理者,而且是研发外包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作为平台管理者,A企业在整个创新网络中占据结构洞有利位置,起着信息中介的作用,不仅有利于降低知识交易的成本,而且可以帮助企业选择合作伙伴和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增强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的研发外包服务者,能够帮助控制融资风险和降低项目研发的风险,促进价值创造的顺利实施。这是因为A企业在承担外包研发服务中,能够独立地提供研发过程的信息,投资者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信息非常清晰地判断整个兽医药物研发过程的趋势,从而决定是否进行投资。
  
  五、总结
  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的运作是开放式创新的原理在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一方面,企业通过开放式的平台,收集信息,获取外部知识与资源,降低技术创新活动中处于价值网络内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平台管理者可以在提供服务中对研发项目实施激励和监督,促进不同参与者的合作与互动,实现知识的转移、整合与扩散,最终实现产业链上的价值创造。因此,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的运作将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以及促进企业吸收能力、关系能力及技术扩散能力的提升。
   结合北京某兽医药企业的创新平台的运作,我们可以得出三点启示:第一,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需要通过提升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服务于兽医药产业价值链上的价值创造。这意味着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建设重点在于有效地提升以吸收能力、关系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为核心内容的开放式创新能力,目的是通过增强开放式创新能力,促进知识创造,实现价值创造。因此,构建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必须运用开放式创新的原理,集聚企业内外创新资源,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企业间的信任、沟通与互动,实现知识的转移与整合,促进企业吸收能力与技术扩散能力的发展。第二,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管理者必须在平台的创新网络中占据有利的结构洞位置。通过占据结构洞位置,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管理者起着信息中介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间交流与互动,而且可以发挥监督与控制的功能,降低风险。然而,为了充分地发挥信息中介的作用,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管理者最好能够同时作为研发外包的服务者,这有利于更便利和准确地获取项目进展的信息,及时服务项目和帮助控制项目风险。第三,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利用开放式创新平台完成技术创新后拥有知识产权。对于具有一定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来说,其研发项目不仅可以获得平台的资金资助,而且可以将部分核心或非核心的研发部分外包给研发外包服务企业,自己不需要花费巨额资金、时间和精力来建造实验室、购置实验设备及聘用大量人才,只需支付一定费用,“租用”研发外包服务企业的“头脑”和硬件,就可以完成研发过程,并最终进入产业化,这家中小企业在获得最大利润的同时仍然可以拥有所有权。这有利于激励广大创新资源匮乏的中小企业利用平台进行开放式创新。
  
  [参考文献]
  [1]陆立军,郑小碧.区域创新平台的企业参与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8,(3).
  [2]许强,兰文燕.研发联合体(平台)的形成和演变――以台湾和中国大陆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0,(2).
  [3]曹红阳,韩洁.公共研发平台与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北京市兽医生物药品厂案例[J].改革与战略,2010,(5).
  [4]Vanhaverbeke, W., Van de, V. and Cloodt, M. Connecting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Open Innovation [EB/OL]. http://ssrn.com/abstract=1091265, February 7, 2008.
  [5]Burt,R..S.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 1992.
  [6]Ahuja,G.Collaboration Networks,Structural Holes, and Innovation:A Longitudinal Stud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0,(3).
  [7]Phelps,C.C.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Alliance Network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n Firm Ex-ploratory Innovation on Firm Exploratory Innovation.Acad- 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0,(4).
  [8]]Chesbrough,H.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Har- 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New York,2003.
  [9]Gassmann,O and E Enkel.Towards a Theory of Open Innovation: Three Core Process Archetypes.Proceed- ings of the R&D Management Conference (RADMA), Lis-bon, Portugal, July 6― 9,2004.
  [10]杨静武.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146(2).
  [11]Cohen,W.M.and Levinthal,D.A.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0,(1).
  [12]赵增耀,王喜.产业竞争力、企业技术能力与外资的溢出效应――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吸收能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12).
  [13]钱锡红,徐万里,杨永福.企业网络位置、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一个交互效应模型[J].管理世界,2010,(5).
  [14]Blomqvist,K.,and Levy,J. Collaboration Capabil-ity――A Focal Concept in Knowledge Cre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Network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Philosophy, 2006,(1).
  [15]Sivadas,E.and Dwyer,F.R.An Examination of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New Product Success in Internal and Alliance-based Processes.Journal of Market-ing, 2000,(1).
  [16]Mansfield,E.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Rate of Imitation.In Econometrica,1961,(4).
  [17]Porter,M.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Free Press,New York,1985.
  [18]Williamson,O.E.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Study in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l Organization.Free Press,New York,1975.
  [19]Williamson,O.E.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Firms,Markets,Relational Contracting.Free Press,New York,1985.
  [20]Dyer,J.H.Effective Interfirm Collaboration: How Firms Minimize Transaction Costs and Maximize Transaction Valu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2).
   [21]吴永林,赵佳菲.北京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企业经济,2011,(3).
  
  【责任编辑:薛 华】
  

标签:机理 交易成本 运作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