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公告书 > 正文

论扬琴演奏二度创作中的思想重构 java常用代码重构思想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扬琴演奏者充当着传递音乐美的角色,更是审美对象的创造者。扬琴演奏者不光要对自身演奏的技术技能严格要求,还要把握乐曲的主体风格、思想内涵、音乐感觉、音乐表现等,从而开展形象的二度创作。本文从风格体会、想象内容、酝酿情感三方面入手,对扬琴演奏二度创作进行了合理的思想重构。
  关键词:扬琴二度创作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对于扬琴演奏来说,一度创作就是作曲家本身的创作,而二度创作就是在一度创作的基础上,通过演奏者的演奏把一度创作的风格、内涵、精神等表现出来,并且通过二度创作,向观众或听众展现自己的风格、思想等。在演奏音乐中二度创作十分重要,缺乏二度创作的音乐作品可以说是没有自己灵魂的作品,二度创作是沟通演奏者与欣赏者的一座桥梁,更是演奏的核心。
  一首乐曲要真正体会到它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对仔细的研读一度创作是很重要的,而对于一度创作来说,排除创作者其实它的第一“观众”是扬琴演奏者自己本身,除了“观众”扬琴演奏者又充当了二度创作核心的角色,他们通过了解一度创作的思想后,经过和一度创作的对比、结合等方法去研究二度创作中的思想,最终将这些重构的思想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表达方式由内到外,目的是更基础的解读音乐本质。扬琴演奏二度创作中的思想重构要求扬琴演奏者必须是由体验到感悟,从风格体会入手,充分发挥想象,酝酿自身的情感来表现、演奏乐曲。
  一风格体会
  每个作曲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作曲风格,他们所创作的乐曲也是风格各异,分析一首乐曲,把它的风格特征单独拿出来研究,就要从它所包含的民族性、地方性、历史性及个人性来进行研究。这些在乐曲中都是融为一体的,乐曲的风格特点都体现在了这些因素上,为了更好的开发和掌握扬琴演奏中的二度创作就必须要从这些客观因素入手,做到更全面的研究,提升扬琴演奏二度创作中的思想。
  1民族风格
  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会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而民族文化在音乐中所占的比例又是很大的。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表达方式相对比较委婉,所以中国作品,注重的必然是内在细腻和含蓄,而外向直接的西方民族,看重作品的整体结构性,自然音乐作品也就会比较直率和奔放外向了。
  从宏观的角度上看,按照民族的角度去划分所有扬琴的作品,也包括移植过来的外国作品,他们之间所不同的基础,是中国与外国的思维观念,因为这样才能表达出风格各异的艺术。所以,演奏者不能把所有作品都中国化,在移植外国的作品时就不要有中国作品的影子。例如,对扬琴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这首乐曲来说,这首乐曲原本是一首小提琴组曲,后改编成了扬琴作品,所以对这首乐曲就不能把它中式化了,另外这首乐曲旋律优美、节奏非常附有特点,主旋律部分采用7/8拍,在演奏时就要把7/8拍拆分成三拍子和四拍子来演奏,并且在内心要不断的打拍子才能达到乐曲的旋律特点,整首乐曲转调比较多,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具备娴熟的演奏技巧才能完成演奏。不论是从节奏上还是旋律上来说,这首乐曲有着外国民族音乐的特点。所以在演奏前必须对其民族风格做一个透彻的分析,从细微的角度上看,一首乐曲中的民族风格和地域性风格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2地域风格
  由于每个地方的文化背景、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等等因素的差异,使得扬琴音乐在其中也受到了这个因素的影响,音乐形式变得多种多样起来。例如,江南丝竹音乐中的扬琴音乐作品,具有代表性的乐曲有《弹词三六》、《行街》等,都是用赏心悦目的江南风景,清丽委婉的江南女子形象,甜美醉人、清脆婉约的江南语调等地方的特征为音乐艺术的基础。通过连绵悠长的曲调起伏,平缓稳定的节奏旋律以及大片密集匀称的十六分音符串音和扬琴化的润饰音型等音乐特点,形成了江南丝竹音乐中扬琴作品的细腻幽雅、流畅悠远等地域风格以及从容不迫、快慢有序等音乐地域性风格特征。演奏者想要更好的掌握民族的地域性风格,除了需要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还要了解乐曲背后不同的文化,加强对各地方风俗习惯的了解,通过体验实践去掌握更多的民间音乐地域性的特征,乐曲的民族地域特征才能更好的把握住。
  3时代风格
  丹纳曾说过:“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每个历史时期都有音乐家涌现,在当时社会风气、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他们的音乐创作肯定也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因此,无论哪个时期的音乐作品也无论任何类型的音乐作品它都具有这一历史时期特定的时代性。演奏者不可能身临其境每一个时代去体会那个时代的事物,总之不管是传统、朴实的古典美还是现代唯美、浪漫、激动、多变的现代美,都与时代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4个人风格
  我们常说“艺如其人”、“曲如其人”可见每一个作曲家都有自己特有的个人风格,这种个人风格展现了艺术家自己独有的创造性,这些独有的创造性体现在个人的思想精神、对音乐的审美观点、人生价值观、艺术展示技能、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对作品独特的选材等许多主观条件下,那么在扬琴演奏艺术中,个人风格的特点体现就少不了要从演奏者的个人演奏风格,还有作曲家的个人创作风格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探索。
  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它们之间又要彼此影响,又要彼此融合,关系密不可分。只有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了各民族的风格、各地区的地域性风格、每个时期的时代风格和特有的个人风格,把个性与共性相结合,才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音乐中蕴含的内容。只有这样,参透了一度创作中的思想才能更好地促使二度创作的思想重构。
  二想象内容
  人的想象能力是很惊人的,艺术常常也要靠想象力来注入新活力。想象是在脑海中构出意想再由心灵中创造观念,它不光只是靠感觉也不是单凭记忆,而是要将真实的东西汇入思维里面创造出来,充分体现真实性和思维重构的创造性。扬琴演奏中,注重具体的演奏方法固然重要,但音乐表现力、意境的创造、情感的理解等也必不可少,这些都需要通过想象来完成,而只有完成了这些,才能更好的开发扬琴演奏的二度创作。
  想象作为音乐中艺术表现的沟通桥梁,通过音响和表演对象的一系列关系进行实现。扬琴曲《拉萨行》,这首乐曲描述的是拉萨风景,整首乐曲描述了雪山及一些拉萨著名风景、人文、生活等,全曲快慢结合,以引子部分为例,引子节奏平缓,旋律悠扬,演奏者在根据这些一度创造的基础下,通过自己的思维理解与情感体验,想象出描述的风景画面,营造出一种演奏意境,这样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作品,才能正确、更好的进行二度再创。
  当然,想象不能空想、乱想,所有想象的内容都必须依据乐曲而来,演奏者一定要严格遵循保持原作者的基本要求,一首乐曲给十个不同的人听,他们能有十个或者更多的想法,演奏同一首乐曲的不同演奏者也是如此,这是他们各自对音乐的理解,他们的思维想象不同,演奏出来的艺术效果自然也不会相同,对于演奏者与观众他们之间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而演奏者就是需要把这种音响效果在不违背一度创作的基础上加以修饰形成自己的风格,完美的呈现给听众,给予他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这样才是正确的二度创造。
  三酝酿情感
  生命中丧失了情感就没有了活力,生活中没有了情感就肃然无味,在音乐中更是如此,没有了情感我们表达不出乐曲的主题,一切都是空谈。高尔基曾说过:“艺术的本质是赞同或反对的斗争,漠不关心的艺术是没有的。因为人不是照相机,他不是摄照现实,他或是肯定现实,或是改变现实、毁灭现实”。情感通过人的内心感觉和思想表达出来,通过具体事物与思想意识相结合而产生。情感让艺术的音乐感悟不再呆板,而是变得像是具有了崭新的生命,在音乐艺术中,人们在情感的作用下,将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转变成音乐艺术,并十分想要表现出来。
  “习于琴,感于心”可见,在扬琴演奏艺术中演奏者通过体验生活、反复分析乐曲构思等方法去体验情感,想要把情感酝酿体验得更为精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扬琴演奏的二度创造中,演奏者通过自己内心丰富的感情去酝酿情感,是二度创作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这样才能完美掌握和演绎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那么,要在演奏中对内心情感做一个好的酝酿应该如果做呢?
  1掌握乐曲的思想内涵情感
  在作曲家创作的作品中,情感体验一般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这里面包含了作曲家的“酸甜苦辣”,所以,演奏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试着体验这些情感,演奏者面对有着作曲家各种情感体验的曲子时,首先不能误解,而是要理解乐曲真正要表达的情感,要把自我情感深刻的融入到群体情感的大家庭中,等到掌握了情感的基本步伐之后,还要懂得带上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处理,去发展、创新情感。指挥家小泽征尔曾形象地比喻说:“我的工作有点像交通警,对于交通警来说只需要掌握红、绿、黄三种颜色,对于我来讲却有更多的色彩。举例说,总谱上的标志是忧伤,但是有几分忧伤呢?哪种忧伤呢?内在的、暗淡的、或者仅仅是愁眉不展的?作曲家没说明,只有自己去做出判断,这就是我的专业”。清人徐大椿在其所著的《乐府传声》中也曾指出:“昌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尤为重……而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不别,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所以,酝酿情感的第一步,就是深刻地体会和掌握乐曲的思想内涵情感。
  2挖掘自身真实的情感
  一度创作在于作曲家,二度创作在于演奏者,如果演奏者在面对一首乐曲时,不能设法投入自己的感情做到真情流露,那么就算是知道乐曲该表达怎样情感、在何处表达情感也只是照本宣科的演奏,如果以这样的思维想法去演奏乐曲,是丝毫打动不了听众和观众的,情感在于内外统一。那么,这样说来真正打动演奏者的自然不是一度创作的作曲者或者其他人,一定是演奏者通过自己的理解经过酝酿,把这些酝酿出来的情感先试着打动自己,直到这些情感能让自己完全沉浸,让自己在情感中感慨万千,欲罢不能。投入情感的这个过程,远远不止局限于这些。所以说,演奏者无论在什么时候,演奏什么风格的乐曲,都要善于挖掘自己真实的情感和经历,有必要时,还是需要去多实践一些从前没体验过的情感,或是经历过但却不深刻的情感,这些都能为乐曲的情感需要打好基础。
  3理性表现情感
  演奏者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其实并不够,应当把这些情感作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更近一步的升华,将情感体验与情感投入相结合,真正从自己的思维中完成一次完整情感的酝酿。但要注意表现起来要恰到好处,不能盲目或是过分的展现,这样的演奏是很不专业的,这样就算情感体验的再深刻也是多余。也就是说,酝酿好了情感自然也要能控制它,懂得更合理的发挥它,这就一定要理性的控制它,不能添加太多的感性。对于扬琴演奏者来说,一首乐曲不仅要先保证其一度创作的完整性,并且还要将乐曲的情感处理做到张弛有度,总之,要避免感情泛滥、失去控制,更要注意不能平淡无味、冷漠、毫无激情,这样才是真正演奏乐曲所需要的,只有做到了有神有情、有声有形,才能把正确的情感投入到扬琴演奏的二度创作上去,这也是音乐艺术所真正需要的。
  风格的体会、内容的想象、情感的酝酿都是扬琴演奏者与演奏过程的内在根本联系,而展开的包含重构意义的思想活动,为全程演奏奠定了心灵和智慧的基础,也为二度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梅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审美原则》,《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第24期。
   [2] 刘娜:《重构与整合――析扬琴演奏中的思维与技术的再创造性和统一性》,《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年第7期。
   [3] 项祖华:《项祖华扬琴作品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4] 姚晓琴:《谈扬琴的技法和艺术表现》,《艺术百家》,2004年第1期。
   [5] 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安慰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6] 赵艳芳:《中国现代专业扬琴教学与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 刘寒力:《刘寒力扬琴作品选》,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庞荣,女,1978―,湖南湘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工作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标签:扬琴 演奏 重构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