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公告书 > 正文

[作文中充满真情]生活中充满真情作文400字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无论是绘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有真实情感的好文章,读来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缺乏真实情感的文章,读来则味同嚼蜡。而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流程长,结构散,主客倒,反馈少,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学生作文都是“奉命而作”。
  【关键词】初中作文 情感 教学
  在写作中,学生一般能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叙。不过,因其好写,便不加思索,演成千篇一律;因其好写,便陈词滥调,难求新颖之章,能够写出真情实感的实在不多,因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问题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
  一、内容俗套,情感普通
  内容平平淡淡,就会缺少吸引力。如在以“我的老师”为话题的作文中,不少学生写到了自己与老师的交往,这样不是不行,问题是文章只是空泛地说老师关心、爱护我们,我们要感谢老师、报答老师,对老师关心我们的一 些具体事实却视而不见,这类文章就只能落入“基本符合题意,有中心,条理比较清楚”一档了。在《家有 》的半命题作文中,不少学生写的是父母洗衣、做饭、带生病的自己去看病等内容。这样千篇一律的题材自然难以写出感情,即使写出了感情,也难出新意。阅卷老师有腻味的感觉,评分当然就不会高了。这是考场作文中出现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角度太大,情感空泛
  作文时,不少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是切入角度太大。在一篇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中,不少学生只是空泛地去写国家、社会、家乡的变化,甚至把一些背过的政史题照搬过来,让人读来如同看一道政治历史论述题,作文,最重要的是要写出人物之间的情感,如果没有具体的事例是无法做到这点的。没有选取一些细小的事情铺展开来,那又怎能写出好文章来呢?
  三、面面俱到,情感平淡
  人物的情感往往要通过言语、动作、肖像、心理等来进行表现,我们不对事件详细地记叙,不对人物进行入微地刻划,是无法写出人物的情感的。那种对材料贪多求全的写法,只会造成内容平淡、面面俱到、主旨分散。在写作话题作文“我的老师”时,有些学生既写老师对自己学习上、生活上的关心,又写思想上受到的教育,还写老师带病坚持上课。表面上看似乎内容充实,其实每一件事都只是一带而过,无法细腻地展示人物之间的情感。
  四、随意编造,情感造作
  作文贵在情真,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也是考场作文的基本要求。然而有的学生不从生活中去仔细地思考,细心地回忆,选取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情展开叙事,随意编造,内容虚假矫情,甚至不合常理。这类作文最让阅卷老师头痛,评分也往往偏低。
  如何克服学生这些常见的情感缺乏病症呢?笔者认为,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就是说,作家的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有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的内在情态。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
  一、题目激趣,诱发情感
  “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命题如果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会违背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在命题时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倾向,注重题目的启发性、趣味性、动情性、灵活性。有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其头脑中浮现出作为写作素材的各种各样的鲜明形象,而且能开拓学生思路,能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趣味性的命题能使学生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动情性、灵活性的命题则能引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写作冲动,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爱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赞可夫说过:“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参与沸腾的社会生活,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观察、思维,更要使其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带着感情去观察,去深刻体验和感受所观察的事物,以言其心声,不为文造情。
  三、教师下水,引发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教师“下水”,可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就能教在点子上,引在关键处。教师如能把自己如何打腹稿,怎样立意选材,如何谋篇布局等体会告诉学生,利于密切师生关系;教师“下水”作文丰富的词汇、精彩的篇章更能感染陶冶学生,还能以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喜欢作文。
  四、评改及时,催发情感
  经过长期的实践表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情感,促进学习的进步。因而作文批改首先要及时,以满足学生尽快了解自己写作结果的情感需要。其二,要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恰当的评语既能使学生明确方向,逐步找到作文门径,又能通过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其三,褒贬适度,注重鼓励性。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作文批改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特别对后进生,更要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功感。其四,评语要有亲切感。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正常的个人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我想,他所指的“个人磋商”,大概不只局限于师生间面对面的交谈,也应包括“作文评语”这一形式。学生在接受知识或评语时,有情感参与,是有选择的。如若老师的评语内容空泛,只评不导,或不痛不痒,草草了事,就会使学生从情感上拒绝它,讨厌它,甚至产生消极对立情绪。亲切的口吻,提示性的磋商语气,利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读着仿佛觉得老师在同他亲切交谈一般,怀着愉快的心情,乐于动脑想,认真动手改。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因此,注重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沿波以讨源,使其情感思绪飞扬,情动而辞发,作文中充满真情实感,使整个作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标签:文中 真情 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