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公证书 > 正文

怎样让生活更丰富【让数学真正因生活而精彩】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要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体验到数学的乐趣。”现在的数学教学存在着一个弊端:有的教师为了教而教,只是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越来越感觉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了,完全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心中产生了一团疑问: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如何使数学教学逐步走向生活化,下面就这一点,我想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摘取几个实例,浅谈自己的几点心得,希望能引起同行们的思索与讨论。
  一、合理的改组教材,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
  如果把教学目标比作骨骼的话,那么教学内容就是肌肉,教学目标要依附教学内容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合理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实现“省时”、“高效”。教材只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我们教者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改组教材、选用教材、力争使教材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进而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为载体,合理改组教材,真正把数学同生活联系起来。
  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节,我大胆地打破原有的教材安排,灵活地选用现实生活中“小熊和小兔在相同的时间里进行了一场刷油漆比赛”引入课题。教学时,我将例题进行了适当地改编、重组。我将教材中直接告诉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求面积改成了“我们学校要在校园内建一个长21米、宽12米的长方形花坛,试一试,你能求出这个长方形花坛的占地面积吗?”这样,把生活中的实例联系在一起,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快乐。
  又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开展了一个拍皮球活动,请两个小朋友上前拍皮球,老师记时,看看谁在3分钟内拍的皮球个数多?然后引导学生算出这两个小朋友平均每分钟拍多少个皮球?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求平均数问题”,接着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儿童身体亲身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所以,教学时我们应努力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像上述的例子,在教学中举不胜举,由此可以看出: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作为一名教者,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地处理教材、使用教材、合理地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并充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省时”、“高效”的目标,同时真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捕捉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开始的情境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画面,想瞧瞧吗?
  生:想。
  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课件播放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多美的画面呀!谁能告诉老师向日葵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形的。
  师:你们也一定在生活中见过很多的圆形吧!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两个人发言。
  师:你们真是一个个善于发现的孩子。同学们,你见过平静的湖水吗?如果我们从上面滴入水滴或投入一颗石子,你发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生:我发现了水纹。圆……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者是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来看一看吧!(伴随动感的音乐,课件播放蓝天中雄伟壮观的日出、奥运五环、部分有圆形标志的国家的国旗、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像宝塔的塔顶等。)在这些画面上,你同样找到圆了吗?
  生: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寻其中的奥秘,好么?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像上述通过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入课题,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应用。
  三、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新基础教育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口号是“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说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原形,充分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例如:在《圆的认识》一课,学过新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几道拓展练习题。1、说一说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课件分别显示车轮是三角形、(车轴在圆心和车轴没有在圆心的)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动感画面。2、如果我们在花园内建一个圆形的花坛,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画圆?通过这两题的训练,既巩固了画圆的方法,强化了圆的相关知识,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真正的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回归数学之本――服务于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归宿,也就是数学必须服务于生活。下面是我的一堂参赛课――《直线、线段、射线和角》,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自由找找生活中的线段、射线和角,可以告诉自己的伙伴,也可以告诉老师。顿时,孩子们活跃起来,让沉静的课堂沸腾起来。有的把自己的发现马上告诉自己的好伙伴,有的怀着喜悦的心情和老师分享。在集体反馈观察情况时,个个争先恐后抢着说:“老师,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找到了“窗户的边,黑板的边,画框的边,课桌的边,书的边……”;还有观察细心的小朋友,竟然发现了“地砖的四条边和教室几条梁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有的孩子找到了生活中的射线,如“太阳光、手电筒光、激光、电灯光……”;也有孩子发现了生活中的角,如“课桌有四个角,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之间的部分形成的图形也是一个角,黑板也有四个角……”。孩子们积极、投入的学习,启发了我:每个孩子都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了好奇。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创设课内和课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体验――探索”。
  总之,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也是数学的根。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同时,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同行们,让我们一起用心呵护数学在生活中的实践活动,让数学的美在生活里闪光,让数学的美在孩子的心田里闪光,让数学课堂真正因生活而精彩!
  

标签:正因 数学 精彩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