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工作计划 > 正文

医药终端的营销 医药营销:从“终端”到“政府公关”

时间:2019-02-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当前“竞资格,争份额”的医药大局下,只有做到公关开路,才可以获得更好的销售机会。政府关系管理或许将是2009年药企营销的开路先锋。      纵观医药营销的发展脉络,相继出现过“产品为王”、“利润为王”、“医生为王”、“渠道为王”、“品牌为王”和“终端为王”等理论,风水轮流转。
  随着国家医药政策的调整,尤其是实施药品招标以来,“物价备案,产品中标”一剑封喉,使得医药营销的重点――“终端为王”,悄然发生了变化。
  在2009年1月份将要公布的新医改方案(“三基两公”的配套方案也将一同亮相,包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等方案),也确定了“政府为主导、属地化全行业管理、物价形成机制,基本药物制度”等大政方针,对医药营销更是极具杀伤力。
  ’
  “招标、物价、目录”,成为医药营销的先决条件。2009年在新医改背景之下,医药营销注定是“政府关系为王”的时代。
  
  有效利用,量身订制
  
  案例
  2005年,南京雨花台区中医院等4家医院开始试点“药房托管”。2006年,南京市政府决定将在南京二级以下近200家医院全面推广医院“药房托管”试点,由南京市纪委牵头。请注意,此次“医药分开的改革”的发起部门,不是医院的主管单位――卫生局,也不是药监局。
  药房托管的初衷是为了“遏制收送回扣、红包,乱收费等医药购销和医疗中的不正之风”,所抵制的主要是商业贿赂。南京医药股份在此次改革中积极配合政府行动。宁让利润不让市场,在竞标中拿到了93%的药房托管权,扩大了市场终端的占有率。
  分析
  从政府关系的处理上,笔者认为南京医药能够在思路上契合政府的改革,利用政策发展企业规模的做法值得借鉴。
  毋庸置疑,“政府为主导”不是政府包办,而是政府通过政策调控,对市场进行规范。
  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医改又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政府的介入,对解决全民医保,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是由于机构、人员配置以及政府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政府管理能力有限,如果介入的范围过宽、过深。容易产生消极作用。
  这就为医药企业提供了参与机会。
  政府关系管理的目的就是用好、用足政策的优势,尤其是在政策频出的2009年:
  一是认真研究政策出台的前后;二是掌握政策的实现渠道,三是了解政策的具体运作过程;四是事先要有周密的组织策划。五是做好政府和官员的公关。
  医药政策通常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而制定的,企业将发展方向与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协调起来,就更容易运用这些政策。比如,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是从药品的遴选开始,计划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企业就应该从遴选阶段开始,如果能参与“遴选”原则的起草或制定,就会取得巨大的先发优势或“量身订制”的机会。
  
  公关开路,销售织网
  
  案例
  某药企目前拥有3个独家品种以及40多种其他产品,针对三甲、二级以及社区医院共1700余家,年销售额约为2.5亿元。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讨论和酝酿前夕,该企业就看到机会,认为进入基本药物目录是攫取终端资源和快速发展的绝佳机会,若一个产品进入目录后,通过营销发力,其终端的占有率将会达到几千家,并为后续产品进入这些终端做好铺垫。
  因此他们针对最有把握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一个独家产品,总结多年的临床使用情况,重新研究其经济性、疗效、使用范围,并将研究结果与有关专家、组织充分沟通,最终该品种通过了专家委员会评议,列入了第一批基本药物目录。
  分析
  在当前“竞资格、争份额”的医药大局下,只有公关开路,才可以获得更好的销售机会。比如,成功的物价备案,招标中标、进入目录(包括基本药物目录、城镇医保目录、新农合目录、社区用药目录、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是药企的不二选择,此三项工作均隶属于政府关系管理的范畴。
  近年来,药企纷纷成立政府事务部或政府公关部,专门负责以上三项工作;以前,医药行业政府事务的从业者们常常被认为是不直接创造效益的,可今天他们却扬眉吐气。
  当然,政府关系管理只是销售上台阶的前提,并不能取代营销。比如,中标后存在医院品种选择的问题,医保品种面临销售不上量的困局等,就是销售工作没能快速跟进造成的。
  
  理想化的误区
  
  案例
  远大集团是湖南省唯一一家连续6年纳税超过1亿元的民营企业,在长沙建有自己独立的园区。2002年8月。该企业突然宣布从长沙“班师”北京,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与当地政府积怨太深。
  远大的想法或许不难理解:远大做大以后刻意与政府保持一定距离,只要依法纳税就可以了,毕竟企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而不是应酬;政府扶持企业的发展是双方共同发展的需要,为此政府应该主动支持企业。
  分析
  客观上讲,远大的想法没有错,但是放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里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创业初期。远大在政府的帮助下发展,做大了却和政府划清界限,从道理上政府人员心里难以接受,所以政府会将远大的每一件事都“公事公办”。对政府认识的误区,导致了远大与政府相处的窘境,最终忍受不了的不是政府,而是企业。
  医药企业对政府公关的认识误区有四:
  1、庸俗论:把政府关系看成是简单的请客吃饭、暗箱操作,说起公关就会想起高级场所、时尚消费以及“郑筱萸”的腐败,这些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象!
  2、无用论:认为政府关系对企业没有益处,或者认为企业的规模不大,无须开展政府关系,认为政府官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一定要敬而远之;
  3、万能论:认为不论什么事情通过政府都可以完成,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政府什么都办得到,这种想法也是极其危险的,
  4、对立论:认为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政府以社会效益为中心,政府应该按规则办事,忽略了在政府交往过程中的情感因素,远大集团的迁址就是例证。
  
  公关模式,求同存异
  
  认真对比中外企业的政府公关,笔者最深的感悟是,企业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政府关系的处理方式的不同。
  1、在医药行业,外资、合资企业的政府公关工作的起步较早,他们对中国政治环境的理解甚至比国内企业的理解更深刻,其中政府事务部和政府事务专员已经成为常设机构和编制。
  而国内企业是在近几年政策吃紧时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些企业的政府事务部成立之后无事可做,于是解散,解散之后又宣布重新建立,来回折腾,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政府关系管理机制。
  2、外资企业较为理性,通常以法律为基础、制度为规范、政策为导向,注重高层公关,比如企业高层有定期的政府拜访计划,政府公关成为常规。
  中资企业则相对感性,更注重情感交流,与政府的密切沟通,企业家通过发展民族工业、遵纪守法,按章纳税、帮助政府排忧解难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企业家政府公关是很显著的特点,而且常常是因事论事,缺少长远规划。
  随着医药企业对政府关系管理的重视和熟练掌握,相信医药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和谐。
  
  编辑:范超伟

标签:终端 公关 医药 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