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GRE > 正文

如何增强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重视感恩教育,提升德育实效]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浓重的感恩文化。一个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对高职大学生加强感恩教育,增强他们的知恩和感恩意识,并将感恩思想付诸行动,对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挖掘了感恩教育的内涵,分析了高职院校重视感恩教育的原因,探讨了高职院校加强感恩教育的措施,最后阐述了感恩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感恩教育;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
  作者简介:李琳(1978-),女,河南南阳人,郑州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高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码:1001-7518(2012)08-0077-0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从古至今最注重人的“德行”修养,自古就强调饮水思源,“知恩不报非君子”、“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众所周知的古语,都体现着一种报答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培养之恩、提携之恩的情愫,形成了“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浓厚的感恩文化。
  感恩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把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向更广阔的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延伸,对高职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和道德人格的完善,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人文关怀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能够知恩,感恩,报恩,甚至施恩与人。感恩教育不但是道德教育,而且是情感教育和人性教育,它是一种用情感打动人的情感教育,是一种用善心启发善良的人性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层面
  感恩教育的层面,包括三方面。第一,认识层面。感恩教育要使高职大学生懂得识恩、知恩、感恩,对自己受到的来自别人的恩惠,在内心得到认可,并心存感激之情。识恩和知恩是感恩的前提,感恩教育,要让高职大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恩惠并非天经地义,更不是理所当然;第二,情感层面。感恩教育要唤醒高职大学生的感恩情感,使之能够对日常生活中得到的恩惠感受真切,在此基础上,唤起大脑的情感体验,产生一种温馨温暖的幸福感,使自觉的感恩意识得到转化,从而产生感恩、报恩的自觉意识;第三,实践层面。感恩教育要引导高职大学生把感恩的意识和报恩的想法,辅助到实际行动中,最终养成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良好的行为习惯。[1]
  (二)正确的感恩观
  感恩教育要引导高职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树立正确的感恩观。正确的感恩观包括以下几方面:
  1.正确的感恩意识。高职大学生既要懂得知恩图报,又要懂得如何把握正确的感恩意识。不要因为自己受他人之恩,而时时刻刻想着如何报恩,把报恩变成个人的思想负担。这样容易把知恩图报变成负罪感和累赘感。感恩意识应当是一种由于受到他人恩惠而带来的幸福感和愉悦感。
  2.正确的感恩方式。感恩应当是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社会道德和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内,感恩不是讲哥们义气,也不是为朋友两肋插刀。感恩更不能因对某些人的感谢,而损坏了他人或社会公众的利益。感恩不仅仅是报答施恩于己的人,最重要的应该是,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回报社会。
  3.正确的施恩心态。一个人不仅要知恩图报,还应当有施恩不图回报的心态。带着一颗善良的不求回报的心,去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个人的情感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的表现。正如华罗庚所言“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施恩的前提是不图回报,只有这样施恩者,才有会帮助别人后自身所获得的愉悦感,才会真正拥有感恩品质。[2]
  二、高职院校要重视感恩教育的原因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在汹涌的市场经济冲击下,功利观念较为流行,绵延千年的人类传统美德,因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而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与危机,责任感与感激之情严重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不少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感恩心理的缺失,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现行的时尚文化是一种功利、实用文化,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实用”、“功利”通常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这对传统的类似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文化形成一定的冲击,导致社会大环境对感恩的自然遗忘,最终感恩教育明显缺失。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评价学生的优劣更多是看学习成绩,德育因而显得微不足道,这使得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了不良影响,这也是感恩心理缺失的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关注的重点是升学率、就业率,而忽视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由于中小学感恩教育的缺失,高职院校应努力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要从学生的成人教育出发,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也是必须重视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原因。[3]
  三、高职院校加强感恩教育的措施
  (一)培养感恩思想
  高职院校要把大学生感恩教育列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校园中创设感恩的氛围,建设良好学风和校风。营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高职大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他们的感恩思想,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培养感恩思想,其前提是让学生认识恩惠,感知恩惠,让学生从内心懂得,他们所获得的一切恩惠,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是人心的善良,是人性的光辉,使他们懂得知恩图报,施恩于人。教育者可以通过发挥课堂教材的主渠道作用,挖掘思想政治和思想道德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结合传统美德教育的实例,娓娓道来,把感恩教育深入学生心中,培植学生的善根。需要注意的是,感恩教育不能片面强调学生要感谢老师与家长教育抚养之恩,这只能使得学生在老师与家长面前更加不自信,强化学生对于家长的依附性。感恩应该是双向的,老师与家长也要感谢学生的存在使他们生活充满了希望,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强化感恩意识
  高职院校要从情感层面出发,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统一起来。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重点在引导,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事情引发,由小知大,在满足高职大学生的求学需求的同时,如涓涓细流一样,把感恩德意识注入到每位高职大学生的心田,使之成为个人素质的有效组成部分,这才是学校德育教育的理想境界。高职院校要创设感恩教育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学会感恩。例如利用学校广播站定时播放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感谢》、《爱的奉献》、《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音乐的感染,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道德认识,明感恩之理,履感恩之行;或者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永远的丰碑》等感恩经典作品,使高职大学生陶冶心智,濡养德行,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恩教育的感化。[4]
  (三)开展感恩实践
  高职院校实施感恩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和报恩的思想,让学生感恩在心,报恩在行,最终付诸行动,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来自父母、师长、朋友的恩情,施恩于人,回馈社会。在实践环节上,高职院校要积极整合各种有助于感恩教育的社会资源,把各种社会生活的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使高职大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和启迪,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高职院校教师要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例如,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开展类型多样的感恩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给家人打电话、给老师送祝福、开展高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等,以这些传统的节日为契机,鼓励高职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做义工,为社会需要的群体提供帮助,奉献爱心,他们自己也收获欢乐。在这个过程中,高职大学生提升了对社会的认识,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使感恩行动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感恩、施恩的品格。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可大大增强高职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升华感恩情感。[5]
  (四)借鉴国外优秀的感恩教育的经验
  在感恩教育方面,美国人的做法堪称为楷模。自从1863年,美国林肯总统把感恩节定为国家节日,几百年来,感恩节成为美国人的一个充满爱和感恩的节日。感恩节这天,所有的美国人欢聚一堂,感谢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对他们的恩惠。感恩节成为了一种社会活动,超市门口放个大筐收集经过的人们留下的食品,学校、政府机关、教堂也准备大量的食物,就连平时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在这一天也极其认真地挨家挨户敲开别人的家门来募集食品,分给那些食不果腹的穷人。这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和帮助别人的意识。西方的感恩意识带有明显的群体性特征,他们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感谢主的仁慈,感谢兄弟姐妹、朋友和好心人的帮助。他们的感恩对象,看似抽象、不确定,然而,正是这种感恩对象的抽象、不确定,促进了他们把感恩的思想和报恩的行为的结合,这一点,正是我们所缺乏的。这种感恩思想,对社会的和谐至关重要,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尤其需要这种“施恩于社会、从我做起”的感恩行为。[6]
  四、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意义
  (一)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高职大学生健康的心态。感恩教育是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对于塑造完善高职大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受和感激他人恩惠的能力,是个人维护自己的内心安宁感、提高自己的幸福充裕感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学会了感恩,人们对许多事情就可以平心静气;学会了感恩,人们就能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学会了感恩,人们就会认真、务实地做事;学会了感恩,人们就能正视错误,互相帮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的大智慧。感恩让人的身心变得更美丽,感恩让世界和谐,因而有利于培养高职大学生健康的心态。
  (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高职大学生的自立意识。感恩不仅仅是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更是一种责任意识和自立意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一个人懂得感恩了,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就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个人,懂得关爱生活中每一个强大或卑微生命,尊重每一个伟大或平凡的劳动者,懂得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更加尊重自己,更加自立自强。通过感恩教育,可以使高职大学生克服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培养他们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学会真正理解他人,同情他人,尊重他人;通过感恩教育,使高职大学生对自身的行为和做法进行反省,思考自己哪里做错了,应该怎样做,明白自己能够做什么,能够正确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从而使他们树立自立意识。
  (三)感恩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们感恩,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人的关爱、朋友的帮助、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慷慨赐予等。高职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过许许多多来自他们的恩泽,大自然的给予,父母的养育,国家的培养,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爱,陷入困境时好心人的帮助等等,不胜枚举。实施感恩教育,让高职大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的付出,离不开社会的关爱与扶持;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对别人为自己的付出心怀感恩;懂得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感受幸福,从而珍惜所有。感恩教育有助于促使高职大学生内省、内察,体谅父母的艰辛和他人的善意,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从而能够激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感恩是一种领悟,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高职院校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使高职大学生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会关爱他人,关心社会。高职院校的感恩教育,对于培养人格健全、德才兼备、和谐发展的高职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5(07).
  [2]胡剑虹.人本德育―种新的德育范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0(01).
  [3]朱会丛.感恩教育的现代缺失与重构[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4]洪娟.浅谈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J].高等职业教育,2007(03).
  [5]胡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J].教育评论,2007(04).
  [6]林若红.感恩教育--高职德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J].职大学报,2005(03).
  责任编辑 夏焕堂

标签:实效 德育 感恩 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