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广播稿 > 正文

现代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学生观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适应新课改理念的发展要求,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努力创新研究,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新的经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教师的全部工作,不论是教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要面向学生进行的,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教师应有的学生观。
  关键词:学生观;热爱;尊重;理解;关心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90-02
  
   所谓学生观就是用什么样的观点方法对待学生,是教师的世界观、教育观在学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把学生当成被动单向的知识接受者的做法,已不适应今天的育人需要。新时代的人才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技能和全面的素质,应该具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品质。随着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应与时俱进。笔者以为,教育观念的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观”,那么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哪些“学生观”呢?
  1.每一个学生都是未来的建设者,所以应热爱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其核心的问题是“爱”。作为教师,如果立志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就要爱事业、爱职业、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才谈得上热爱教育事业,才谈得上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长大成人后进入社会,虽然奔赴到各行各业,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但他们都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国家要强盛,民族要振新,靠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学生。他们今天是祖国的花朵,明天就是祖国的未来和建设者。“面向全体学生”是我国一贯倡导并坚持的教育方针,应试教育偏向“佼佼者”,素质教育应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掌上明珠”而一视同仁,不应厚此薄彼。只要我们把爱洒向孩子们的心田,入微体察,循循善诱,定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热爱每一个学生就是要胸怀天下,放眼未来。
  2.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所以应尊重每一个学生。马卡连柯曾说:“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该像对待同志和公民一样……”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人的自然存在,从降生之日起就拥有了作为一个人的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因此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当我们要求别人尊重我们人格的时候,我们的学生也正需要我们无条件地尊重他们的人格。人们只有在相互尊重中才能找到平衡点,才能朝一个方向共同努力。教师是公民,学生也是公民,其地位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同志式的伙伴关系,其努力的方向和根本的目的是一致的。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其兴趣和爱好,尊重其个性和人格,尊重其建议和意见,尊重其要求民主、平等、自主、独立的意识。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教师只有尊重每一个学生(无论是“金凤皇”还是“丑小鸭”),只有成为每一个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学习等方面的伙伴,才能赢得学生,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信息技术课是非高考学科,学生、家长、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我们很多教师对孩子说话老是一脸严正,处处凌驾于孩子之上,自以为每句话皆是“诏书”,孩子必需遵从,这种简略粗鲁的、强迫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
  3.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个性,所以应理解每一个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创造”,是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个性”,这“个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特点”“长处”“闪光点”。这样来看待学生,就没有“一无是处”的学生,就没有“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学生,也就不会求全责备。要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可见,了解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了解的升华。理解学生就是要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要成为他们的朋友,就是要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教时如果把“赤诚的心、真挚的爱”奉献给学生,学生自然就会向你敞开心扉,这就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4.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全面发展”,所以应关心每一个学生。学生到底是学生,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道德观念、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状态、个性品质等都没有定型,都还处于可塑时期,只有通过严格要求才能使之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一步步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这是由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严”而有爱有方,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要多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道德品质、心理倾向等等;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要多关心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情绪、个性特长等等,任何强制压服、体罚或变相体罚、辱骂或恐吓都绝对不是严格要求,而是教育无方或者说教育才能低下的表现。只有春风细雨似的、持之以恒地关心每一个学生,才能使之真正地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要充满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工作具有人性美。坚持人性化的学生观,首先要关爱生命。教育应把学生视为灵动的生命体,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培养其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身体与精神和谐统一,享受学习中的乐趣,这样,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人性的魅力,教育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
  总之,热爱、尊重、理解和关心每一个学生,是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该具有的“学生观”。信息技术课要求学生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素养。所以,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学生观”,既要增强自己对教育工作的信念,增强自己对学生的热爱和责任感;同时要把尊重和正确对待他们的“独立性”当作一条根本原则。

标签:信息技术 教师应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