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 正文

【新课程理念下要有新的学业评价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教学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教学过程的指挥棒,而测试作为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一定时期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由原来单纯地书面测试,逐步引入面试、操作性测试、实践性测试等等。“小学数学测试如何在实施新理念方面有所突破,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我校目前在命题方面的一些尝试,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和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当前命题的误区及其对教学的误导
  传统的考试是教师根据内容设计一张试卷,根据学生解答的情况,确定成绩。只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忽视了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长期以来,考试以指挥棒的形式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形成了应试教育现象,从而使得试卷命题也存在着以下误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形式“模式化”
  每份试卷都可以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应用”三大块,每部分分别又以填空、选择、计算、应用题等有序排列,这样的试卷形式单一、呆板,让学生一看试卷就会产生沉重感和紧张感。在考试时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检查,机械再现所学知识。这种单一的呈现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2.题型“机械化”
  目前试卷的题目大多数是一些机械题型,这些题目不求知识点覆盖的全面,不求素材的新颖,要求问题所需的条件常常不多也不少,学生凭借思维定势,看到“比谁多几,比谁少几”马上想到用加法或减法计算。这样的解题过程,使学生失去了探究的机会。
  3.教学“应试化”
  命题设计理念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课堂教学的走向,有些教师紧盯考试要求,教学照本宣科,有的甚至要求学生熟记题型、方法。
  现代评价理论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考试评价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考试,正确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调整以后的学习策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考试也是教师检测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传统的考试设计,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急需改进。
  二、对命题设计的实践探索
  要彻底摈弃数学命题设计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其前提是教师必须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视命题设计水准为数学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创造性地运用多种资源,为学生学习数学配制营养“套餐”――变单一的数学试卷练习为多维目标引领下的综合学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素养。
  1.命题设计应体现人文性
  应试教育下的考试评价是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试卷缺乏人文性。新的考试评价传递给学生的应该是“考试是一份期盼”的人文关怀,具体我们在试卷的总体模式和形式上作了一些改进。
  ⑴增加情感激励的语言。
  ①改变题名。
  一是改变以往试卷的标题为“×年×学期××测试卷”,呆板、单一的形式,把它改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形式,从而使考试成为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数学活动。如“数学乐园欢迎你!数学希望坛”等。二是改变过去呆板枯燥的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的试题名,用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做试题名。如把判断题改为“仔细推敲、认真辩析,对的请画“(^0^)”,错的请画“(+~+)”。把原本简单的“√”和“×”变成了“(^0^)”和“(+~+)”,给试卷增添了几分人文性。
  ②善用插语。
  “激励最能将人的潜力发挥到极限”。测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最大的功能是激励而并非“宣判”,因此,我们在试卷中增加一些旁白和插语。如设立“友情提示”――“请小心,有障碍”“加把劲,快成功啦!”,“相信你能行!” “走独木桥:2070→÷18→×13→-486→+50→×40→□ ”,“我们胜利啦”!这种设计,让学生耳目一新,不仅缩短了学生与试卷之间的距离,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答题,而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是有情的,从而把考试过程变成了学生体验快乐、体验成功的过程。
  ③增加寄语。
  在卷前或卷末增加寄语。如卷首寄语:“小朋友,时光老人又把我们带到了期末。在这一学期里,你一定又学会了许多知识和本领吧!今天我们来做一做这份试卷,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学会了很多,变得更聪明了,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呀!快行动吧,可要把字写端正哦!”卷末写出“恭喜你全部完成,别忘了仔细检查呦!”这些热情的话语缩短试卷与学生的距离,有益于学生调整好考试状态,也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关爱,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⑵选取一些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学习资源。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平时的教学和测试中就应该体现现代文明。例如在应用题设计中我们有这样一例: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23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那么世界人均淡水资源为多少?小明想发明一套使海水淡化的设备,每小时淡化海水1120000吨。那么要使我国人均淡水资源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套设备要运转多少时间?(全国人口以13亿计)此试题是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知识,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又赋予人文内涵,作出一个简单的估计。使孩子们感到题目既有趣又轻松,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答题,把考试变成了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
  2.命题设计应体现差异性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因此,命题要让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都能得到展示,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
  如:家里来了一批客人,爸爸拿了34元钱给小丽去超市买雪碧,要求她买的雪碧的总体积大于13升,超市中的雪碧有两种规格(详见下表)。请你帮小丽设计出不同的购买方案。(每设计出一种正确的方案可得1分,每人至少写出3种不同的方案,多写1种另加1分,加满3分为止)?
   大瓶(每瓶25升) 个瓶(每瓶15升) 总体积
   单价5元 单价4元 (升)?
   ① ( )瓶 ( )瓶
   ② ( )瓶 ( )瓶?
   ③ ( )瓶 ( )瓶?
   ④ ( )瓶 ( )瓶?
   ⑤ ( )瓶 ( )瓶?
   ⑥ ( )瓶 ( )瓶?
  此题基本分是面向全体学生,附加分是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解答。这样的命题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尝试的空间。命题设计承认并善待学生之间的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智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品尝成功的喜悦,而相对于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也能充分施展他们才华。
  3.命题设计应体现现实性
  数学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素材就应接轨学生的现实世界。首先要生活化,目的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会“数学地思考”。
  如:六年级36个学生去森林公园游览,门票每人15元,40人以上可以享受8折优惠,如果这次活动由你组织,你认为怎样买票最省钱?
  此题把纯粹的数学问题变成了一种社会文化,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而且激励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让学生活用数学,培养应用的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其次命题要情景化。不同类型的题目其导向性不同,我们的试题应依据教材内容,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有意义的过程。让他能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如:在学习了年月日知识后,我们结合学生撑握知识的情况设计这样一个命题:向大家介绍我:我叫( )。我的身高大约是( ),体重是( );我们学校的操场长80( ),宽50( );教室面积大约是56( );我是( )年( )月( )日出生的,这一年二月有( )天,全年有( )天。我有个心愿――2008年去北京观看奥运会。我知道北京和我的家乡相距约1500( ),坐飞机大约要用2( )30( )的时间才能到达。本题把常用计量单位的相关知识串在一起,有一定的覆盖面,既便于考查学生的区别和应用,又富有情趣。
  4.命题设计应体现综合性
  综合是数学应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实践的趋势。命题也应该体现这一点,应该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人类命运。
  如:我国已有12亿多人口,目前人口增长率严格控制在1%,那么一年时间我国人口的纯增量就接近一个澳大利亚现有人口,因此计划生育必须常抓不懈,不然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在试卷中出示了世界人口分布统计图、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统计图、世界人均水资源统计图、我国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等,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这是什么统计图?×年世界人口总数比×年增长了百分之几?”在这道题目中,一是测试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二是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从图中寻找、筛选、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了解学生的应用能力;三是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时要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测试综合分析能力;四是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分析、对比,感受到资源大国按人均标准衡量,又是资源小国。使学生树立人口忧患意识,明确人类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
  5.命题设计应体现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年龄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
  ⑴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性。
  如:根据以下信息求出五年级一共要种多少棵树苗?
  小红:五年级的三个班参加植树活动。
  小明:我们五(1)班种了树苗总数的3/10,
  小玲:我们五(2)班种了100棵,
  小华:我们五(3)班种棵数的比五(2)班多 ,
  小刚:五(1)班和五(2)班刚好种了树苗总数的一半。
  这道题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根据“我们五(1)班种了树苗总数的3/10”和“五(1)班和五(2)班刚好种了树苗总数的一半”,先求出五(2)班种了树苗的几分之几,再求出所求问题。二是根据“我们五(2)班种了100棵”和“我们五(3)班种棵数的比五(2)班多 ”,先求出五(3)班种的棵数,再求出“五(3)班种了树苗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出所求问题。
  ⑵答案的开放性。
  如:一张圆形纸片,中间画一条线段,你能判断这条线段是不是该圆形纸片的半径吗?你判断的方法是什么?
  
  
  
  这道题判断的方法有很多种,如:
  ①假设B点是圆心,AB是半径。画圆,看得到的圆是不是现在的圆。
  ②将纸片对折几次,看得到的圆心是不是在B点处。
  ③过B点做AB的垂线,看看到的两条“半径”是不是和AB一样长。
  ④延长AB交于圆上的点C,看看AB和BC是不是一样长。
  6.命题设计应体现实践性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学会了书本知识,却不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思考、提出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他们缺少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只能靠简单的记忆、模仿去解决书本上的一些问题,缺乏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在命题时要扩大视野,在“学校数学”与“生活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设计出实践性的试题。?
  如:一个空酒瓶,不知道它的容积,给你一只量筒、一把直尺、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水槽和一些水,你能想办法知道它的容积吗?(用两种方法说明)通过解决这类问题,不但可以检测学生能否正确使用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尝试中,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渗透了“等积代换”的数学思想。?
  总之,考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命题设计改革的尝试工作我校正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的做法还不够成熟,今后我们会在鲜活的实践中继续探索,使之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02100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文化街小学)

标签:要有 学业 评价 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