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 正文

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外语加专业复合型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社会发展对高校外语教学提出了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新要求。高校必须面向市场、面向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中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培养方法、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等关键要素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1-0048-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急需各种规格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如何面向市场、面向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2000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和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和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该大纲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确定了高校外语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复合型外语人才是指既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的各种技能,懂得该门外国语基本知识,又具有其他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专多能的人才。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内容:1)掌握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等外语基本功;2)掌握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相关的学科的基本知识;3)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用外语从事文秘、管理、商务谈判、翻译、外贸、教学和金融等领域的实践活动。
  二、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内容
  根据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内容包括:一是培养学生在外语专业方面的素质、基本技能与方法,包括扎实的语言(外语和母语)基础知识,熟练地进行外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学习外语的方法等。二是培养学生具有合理的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复合型外语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外语知识,还应掌握与所从事工作相关的某一其他专业知识。除此之外,复合型外语人才还要熟悉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和文化,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如了解国际政治与经济、外事、外贸、法律、金融、旅游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三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工作适应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工作适应能力主要是指能够从事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四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创新素质,使其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保障。
  三、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途径
  1 宽口径的专业设置
  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既不是培养“专才”。也不是培养“通才”,而是要培养“专才”与“通才”高度统一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因此,要拓宽专业口径。在教学实践中拓宽专业口径的做法有:一是加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二是重视专业知识的宽度与深度的合理搭配,三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多重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培养。
  2 产学研联合培养
  高校应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地方的行业协会、相关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联系,采用订单式、N+1式(在学校学习N年,在企业实践一年)等培养形式,实现产学研合作,把人才培养和科研、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高校可以通过调研等方式及时了解企事业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计划和培养要求,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商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内容等事宜,使教学具有针对性。适当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使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沟通的桥梁深入这些单位了解社会、提前接触社会和适应社会,并通过参与项目合作、项目实践和实习等形式,强化学生运用外语从事具体工作的实践技能,从而促进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3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学习
  学校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可以通过鼓励外语系学生跨专业和跨学科选修课程、学习双专业课程模块、选择辅修专业、攻读双学位以及参加短期培训班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结构的复合型外语人才。通过学习辅修专业的课程,使外语系学生了解辅修专业的科技前沿知识,掌握该专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在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主打专业是外语,因此,他们要具有较高的外语专业水平,要具备其他专业大部分学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具备的、过硬的、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要达到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的要求。也就是说,外语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中的“根”,是稳定的、不变的,其他辅修专业只是增加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扩展外语这一主要专业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四、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方法
  1 优化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体系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关键,是使学生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的重要保证。要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一套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课程体系,合理、有效、适当地分配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突出教学内容的交叉性和启发性,加强外语与不同学科之间交叉和融合。第一,重视专业基础课。外语人才必须要有广博的外语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外语基本功,任何以牺牲外语教学质量为代价去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第二,加强应用方向性的课程建设,有针对性地开设与外语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应用知识课程,如市场营销外语、国际金融外语、国际商贸外语等专业课程,并将这些专业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增加选修课程。拓宽辅修课程范围,开设诸如贸易、管理、营销、新闻、法律方面的第二学位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跨学科知识。第四,应增加有关中国国情和中外文化的课程,以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水平。第五,在开设课程时,要充分开发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具有信息量大、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和容易被学生接受等特点。充分开发网络课程,不仅能使外语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
  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外,要在比较、探索、研究、发现和创新等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教师使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等方法,采用讨论式、演讲式和辩论式等教学方式,达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目的,将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融合到一起。教师在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语言实践。因为语言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是纯知识性课程,而是工具课,所以要学用结合。教师要多采用 情景教学法,不妨把教室变成餐厅、邮局、车间、银行等场所,给学生提供语言环境,让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做些议论性的、描述性的、甚至发挥性的表达尝试。设立专题讨论小组和角色活动小组,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还应在教学中提倡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关注学生怎样找到解决问题的切人口、怎样查资料、怎样进行论证、怎样形成自己的见解等学习环节。
  五、重视实践教学
  复合型外语人才是外语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基础。加强实践教学可以收到合理处理好专业知识、语言训练和相关学科知识之间关系,业务素质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之间关系的效果。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每学年都安排笔译实践练习周和口译实践练习周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其他工作能力。落实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走出去”指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到固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和有涉外业务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见习和实习。比如,平时可以不定期地派学生参加由当地的旅游部门组织的外国旅游团的导游活动。“请进来”指在校内利用一切涉外活动增加学生进行外语实践的机会。比如,邀请外国专家、学者和留学生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重视毕业实习工作,让学生到能够应用外语的单位进行实习,从而为学引进入社去打下基础。比如,将毕业生安排到外贸公司、涉外旅行社、外语培训机构和涉外银行等单位实习,让他们接触基层的实际业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此外,学校应积极与国外的大学和机构建立联系,与他们进行学生交流或访学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使学生体验外国的文化。
  六、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人物。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这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师资情况不容乐观,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普遍较高,但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要求。为此,要拟定新的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国内外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现有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培养复合型的外语师资队伍。青年教师要尽早定向,力争做到相关专业与外语专业“复合”。要引进一些既掌握外语知识又掌握其他专业知识的人才来充实外语教师队伍。通过联合办学、师资交流等方式交流和培养教师,开出专业课和专业倾向课。
  七、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
  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要求对教学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即对教材选用、教师配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课程评估进行全程监控。建立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对外语专业的教学评价不能采用“一科一考”、“以考代评”方式,应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纳入评价,提高平时成绩比例。由于外语专业具有很强的行为表现特点,因此,应将行为表现评估纳入教学评价体系。行为表现可以通过外语专业学生在进行外语竞赛、表演以及参与校内外相关活动、任务中体现出来。总之,对复合型外语人才要进行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立体评价。
  [责任编辑:吕子燕]

标签:人才培养 外语 高校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