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 正文

[加强数学教学 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杂志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创新是二十一世纪对人的需要,也是人的发展对自身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我们正处在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在这个时代,人的素质,尤其是人的创造力的大小成为最关键的因素。人的创造力固然与天赋有一定联系,但主要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因此,从小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创设参与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问题开始的。固然,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善于围绕知识关键设置疑问,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疑难问题产生研究、探讨的兴趣。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角边角公理一课中,通过复习边角边公理,然后给学生提出:“如果把边角边的其中任意一个条件改变,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样的两个三角形能全等吗?”问题提出后学生马上活跃起来,一个问题,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
  由于教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新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加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以达到开发智力,提高创新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课中,让每个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将这个三角形用剪刀剪下,然后将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按照顶点重合,顺次排列,学生观察可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了结论。再通过科学证明证实了同学们自己实验得出的结果,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且自己也能发现,从而增强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二、 通过习题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分析法思维,这是善于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问题进行探索,以寻求最佳解答的思维。当一种思维出现障碍时,能迅速转移到另一种思路上去,从而使问题顺利获得解决。初中学生一般习惯于顺向思考问题,正面应用公式及法则,而不善于逆向思考问题和逆向运用公式及法则,这是学生的思维定势,也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一大障碍,因此及早对学生做这方面引导,逐步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顺理成章的正面讲解外,还要经常有意识地挖互逆因素,反面设问,破除学生思维中的定势。
  ?如初中二年级分式的加减题
  1x?2-3x+2+
  1x?2-x中,?
  可先找公分母,即通分,再将各项进行归并,又可将
  1x?2-3x+2和
  1x?2-x先化为
  
  1(x-2)(x-1)与
  1x(x-1)?
  再分别变成
  1x-2-1x-1与
  1x-1-1x合并的方法,后者就是逆用了分式加法法则。??
  
  学生如果在递用公式、法则中尝到甜头,就会大大激发对逆向思维的兴趣,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好奇心常常会导致创造意识的萌发,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就是由于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去主动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
  成就感是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取得成功后的情绪态度。在创造活动过程中,人们总要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当创造性劳动遭到失败时,可能产生不安、紧张、沮丧和失望等体验;而当创造性劳动取得成功则得到心理安慰,愉悦甚至是极度的兴奋。有人说“新的科学发现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一个人只要一生中体验过一次科学创造的欢乐,就会终生难忘”。对学生来说,一般还谈不上科学上的成就,但在学习活动中经常获得成功感自豪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同学生交朋友,教师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师生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共同参与,鼓励学生与教师争论,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提出更好的解题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
  改变课堂上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旧模式,更多地采取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问题可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使学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1? 探索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索事物发展规律,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正向、逆向、纵向、横向几个方面探究。例二:(04重庆)在5×5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A、B?是方格纸中的两个格点(即正方形的顶点),在这个5×5的方格纸中,找出格点?C使△ABC?的面积为2个平方单位,则满足条件的格点?C?的个数是( )?
  (1) 5 (2) 4 (3) 3 (4) 2?
  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方格纸中小正方形的顶点,自己确定两个点,并通过上、下、左、右几个方面去研究满足条件的格点C的位置与个数。
  
  2? 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产生新设想。如例二题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AB点去思考问题,如AB为小方格的两相邻或不相邻点:AB为大方格边上的两个相邻或不相邻点;AB为大方格相邻边上的或不相邻边上的两个点;以及为方格纸内两任意位置点。?
  3? 思维能力: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与运用离不开科学思想方法,只有运用科学思想方法的力量,才能揭示出概念、定理、法则其间内在的联系,并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体系。教师在教学中把隐含的,有思想价值、智力价值的内容展示出来,将探索问题的过程暴露出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思考过程,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例三:(04济南)方格纸上一圆经过(2,5)、(2,-3)两点,且此两点为圆与方格纸横线的切点,则该圆圆心的坐标为()?
  (1)(2,-1) (2)(2,2) (3)(2,1) ?(4)(3,1)? ?
  引导学生思考本题有关系的概念、定理、法则及其相互间内在联系(如:圆与圆心、切点与切线等),引导学生探索隐含的、有价值的内容(如方格纸的横线与横线平行,纵线与纵线平行,横线与纵线垂直等),由此来形成数学思维。?
  4? 操作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独出心裁、标新立异,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四:(04年苏州)4×4正方形网格中,外框线为实线,内格线为虚线,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按下列要求画出互不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图:① 在正方形网格的三条不同实线上各取一个格点,使其中任意两点不在同一条实线上;② 连结三个格点,使之构成直角三角形。?
  这个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学生们跃跃欲试,可真正一动手,就发现画这种直角三角形是有一定要求的,是要满足一定条件的。学生开始讨论和研究这个题中的条件了。教师设计过程中不仅考虑到培养学生的上述四个能力,而且还充分设计了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5? 创新能力: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是知识转化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媒介。当学生创造性运用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时,它们之问的相互作用就表现为一种创造能力。但学生知识基础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深度也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回答,肯定学生作出的努力。例五:(02年吉林)4×4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三角形。使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使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且面积为4。?
  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善于创新。本题可引导学生改变面积、改变三角形形状、改变边长等去适应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数学教学 实施 创新 教育